分享

精读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文本的节奏,图画的想象,细节的逻辑

 读读镇 2024-01-06 发布于广东

《一园青菜成了精》

图:周翔   文:编自北方童谣

绘本内容及精读角度


《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部绘本的名字一看就是儿童视角,小朋友一听也是很对味的故事。

故事改编自北方童谣。正如儿童文学作家寒枫书评所说:“好的童谣需要好的画面来表现,增一份则太闹,减些许就平淡无奇。”周翔老师创作的这部绘本,堪此赞誉。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童谣以此开篇,也以此收尾,全篇文字韵律琅琅上口,节奏欢快,内容幽默诙谐,配以夸张而不离奇的画面,一颗颗青菜被恰到好处地赋予了精灵般的生命和本领,活灵活现,亦真亦幻,畅快淋漓地上演了一幕菜园大战的精彩。而这一切,都是趁着主人赶驴进城而发生的欢闹,当老农回来时,菜园复归平静。令菜农惊讶的是,这往返之间,一园青菜已然蔬菜葱茏、瓜果飘香。这期间发生的变化和青菜成精的欢闹,好像,只有暗暗偷笑的毛驴知道。

这部绘本最突出的特点,无疑是童谣的韵律节奏。只要多读几遍,很多小朋友都能背诵下来。其次就是图画表现出来的青菜特征和成精的儿童式顽皮,都将让小读者过目不忘。诚然,这也是阅读这部绘本的普遍体验。

既然是一园青菜成了精,所以角色都是蔬菜瓜果,场景都是菜园,每一页看上去都是青菜。单从图画上,似乎满眼青菜跃动,他们闹得难解难分,精读起来似乎也眼花缭乱,难分主次。作为源于传统童谣的绘本,我们可以侧重于回归文本,基于文本描述,结合图画表现,来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不同的页面侧重精读不同的图文信息。

周翔老师在力求表现童谣文本旨趣的同时,还加了很多精妙有趣的细节,也都值得精读咂摸。

1

1、封面读懂“成精”

封面是青菜成精的画面,儿童视角的顽皮诙谐画风和欢快的情绪从这里就呼之欲出了。这么饱满的情绪传达,最好不要用认知的角度来开启这部绘本的阅读,

我们可以先盖住文字,惊讶而夸张地问:哇!这些青菜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蹦出了泥土,跳得老高老高的?


抛出这样的问题时,回答将会五花八门。

有最直觉思维的回答:他们是在跳蹦蹦床吗?

也有代入情感的回答:他们是想逃出泥土出去玩儿。

还有带着情节想象的猜测:是不是有人往上扔的?

当然,一对一的亲子阅读时,这些五花八门的回答就可以由父母来代劳,父母引领式的探究互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一番猜测,好奇立即调动起来了。

接着继续进行文学形象的联结:“还记得《西游记》里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只猴子吗?蹦出来的猴子是谁呀?”

据周翔老师说,他在构思封面时,为了生动地表现“成精”的的景象,想到的就是《水浒传》里关于108好汉起源的的描述: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水浒传》对儿童来说还比较陌生,小孩子对神童广大的孙悟空自然都很亲切,为“成精”的理解铺垫了一分具体的形象。

在小朋友大声欢呼“孙悟空”的回答中,趁势移开盖住文字的手,公布答案,引出书名:“石猴子变成孙悟空,是因为他成精了。这些青菜一个个都活蹦乱跳的,也是因为他们都成了精,这个故事就叫《一园青菜成了精》。来,我们一起来大声读书名......

在高涨的情绪中,接着很自然地继续抛出悬念,“那,为什么,他们会成精呢?成精后他们会像孙悟空一样大闹天宫吗?”由此满怀探究地进入故事当中。

中华文字博大精神,成精的“精”,其内涵可以是“妖精、精怪、精灵”。显然,妖精和精怪,都带有邪恶或魔怪的标签,而精灵却是可爱的具有超自然能力的正向形象。通过以上的互动和孙悟空的联结,对青菜的“成精”就可以更准确地指向到“精灵”的内涵,并留下美好的记忆,这是儿童文学的文学素养浸润,也是美和善的滋润养成。

2

2、环衬和扉页里的故事

故事从前环衬就开始了,远山下的城墙,城墙外的郊野菜地,菜地旁边的水塘,这些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还不止于此,环衬页的水塘,还是封底那些鱼虾鸭成精的伏笔,优秀的绘本细节魅力无处不在。


书名页也非常精妙,一个老农赶着毛驴,水墨写意聊聊几笔,浓郁的中国风,也带出了这篇童谣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意趣。从绘本创作的构思上,老农和毛驴的方向都向左方,既承上暗示老农赶驴进城(前环衬的城墙),又启下地暗示了后面“最近几天没人看,他们个个成了精”的原因。


在正文最后一页,老农从城里回来了,看到一园青菜都成熟了,大为惊讶,这前后呼应的页面,为童谣文本锦上添花,为拟人化的青菜主角门增加了主人的角色,让情节更添童趣、让故事更加生活化、让情感更加饱满,堪为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上述几个页面的匠心细节,组合起来就是一段故事。引导发现这些细节,并把这些细节前后统整起来理解,对于读图的观察力、理解的逻辑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我们可以结合小孩情况去启发,也可以设置一些探索来引导,比如:

这块菜地的是谁的?

农民伯伯赶着毛驴去哪儿了?

青菜是什么时候成精的?

老农为什么一脸惊讶?

农民伯伯惊讶的时候,小毛驴是什么表情?你猜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对于毛驴心理活动的揣测,那就是个见仁见智的开放问题了,由此又可以打开小孩的想象。

3

3、细节巧设问


正文的第一页(如上图),可以侧重于对青菜的认知,并和正文倒数第二页来对比观察(如下图),发现青菜在成熟前后的变化。特别是水塘一角的荷花,成熟之后就变成了莲蓬,而在水下的,正是打了败仗的莲藕:“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天然一堂青菜认知课。


继续来说这两个页面,依然藏着趣味无敌的细节,还可以延伸精读。

比如,来个爱的小插曲:“有个小蜗牛,在正文第一页(下面第一个图),他一早就自己出去玩儿了,急得妈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下面第二个图椭圆框),就在这两个画面里,你发现了吗?”


又比如,来个侦探大发现:“老农进城了,青菜成精大闹菜园,在老农回来时又一个个赶快回到泥土里,可是,却大意落下了一个小伙伴,还在泥土外面飘着,你发现了吗?”(见下图方框)


发现这些细节,就是发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乐趣,也是发现艺术创作的构思,还有,来自这样的提问,也是对“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思维启发,在智能ai时代,这可是人类智能与AI的根本区别,因为,只有人,才会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来主动探究。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必拘泥,尽可发散思维,不拘一格。比如还可以抛出一个探究:既然讲的是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什么莲藕队有豆腐和凉粉参加呢?

4

4、跟着文本好读图

看这个页面——


童谣文本是:“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我们可以侧重于观察理解当大王的欢闹场面,并结合青菜的特征来描述和想象欢闹的方式。

比如,绿头萝卜在哪里?红头萝卜在哪里?

我们从哪里看出他是大王?(从他被簇拥在队伍居中的站位,从高擎着大白菜当华盖来观察等等。)

既然是当大王了,那么青菜们自然是一派欢娱。谁扛旗开路?谁挥旗指挥?谁载歌载舞?谁吹喇叭奏乐?谁耀武扬威?等等。

再看看这个页面,童谣文本是:“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预测的策略来引导了:“谁会赢呢?”

接着就可以引导对比两边兄弟的布阵特点。胡萝卜这边是井然有序,威风凛凛;莲藕队这边却是站得乱七八糟、气势汹汹。

从布局上,胡萝卜队也是占据了三分之二的跨页,在构图上也是以斜线表现出压倒莲藕队的态势,暗示着输赢的结果。

但故事的精彩就在于开局不利和后面的剧情反转。前四个回合,是莲藕队胜出。四个回合两个画面,我们可以采用演读的方式,来制造惊险和精彩的战斗。父母可以准备好蔬菜瓜果,分角色手持蔬菜瓜果,一边演一边朗读童谣,并结合文本解释蔬果的特点。欢快的演读活动中,小孩对蔬果的特征就有特别形象的认知,就会特别有代入感地入戏、特别着急地关心着输赢的发展。

那么,剧情是如何反转的。下一页,他出现了。


他是谁?他是哪个队的?你是怎么判断的?他会帮助哪个队决定输赢呢?

下一个情节的发展这又随着童谣文本的节奏拉开了悬念。

赶快翻开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陪孩子一起精读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