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岁以后骨头痛、头痛、腰痛、关节痛,中医说一个“除痛良方”

 明月37qa1mdlyx 2024-01-06 发布于广东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冬季面临普遍考验是“痛”——头痛、肩痛、身痛、腰痛、骨头痛、关节痛,仿佛哪里都不舒服。

痛症是现代医学重要门类,既是身体表现也是疾病信号。围绕止痛、镇痛、缓解症状,科学家们先后发明了一些重磅药物,如在新冠一阳高峰期间,被广泛使用的布洛芬等非甾体类药物,小药片解决大问题。

很多中老年人更相信中医药,因为中医研究和解决疼痛,有不错的效果和思路,具体来说是3个方面:

1、无论是肩颈腰腿痛、神经性病理疼痛、运动损伤痛、内科病痛、癌痛,中医都有缓解办法。除了内服药物,还有外敷、正骨、推拿、针灸等,如背痛刺百会、癫痛扎涌泉、头痛针列缺、腹痛刺足三里等,至今仍有奇效。

2、中医认为“治病之要,首在治痛”,疼痛有4类:寒胜则痛、热胜则痛、血虚则痛、不通则痛。痛分虚实两大类,实证是“不通则痛”,虚症是“不荣则痛”,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3、身体重点部位疼痛,中医有成熟的辩证流程,如头痛——升清阳,化浊气,入脑通络;胁痛——疏肝气、去亢逆、肝血归藏;腰痛——多见虚证,治肾阳亏;关节痛——风邪宜散,湿邪宜渗,寒邪宜温,辛散温通,等等。

为何说中医治疼痛是拿手的?仅从文字来说,“疼痛”二字流传千百年,繁体和简体一致,疼是病字旁加“冬”,寒凝、冷凝的意思,受寒称为疼;痛是病字旁加“甬”,甬为通道,不通会感到痛。

至于治痛药物,先不说各种膏贴、药酒,也不说正骨推拿绝活和针灸,单是内服汤药,就令人眼花缭乱。既有通用方“五积散”,除寒积、痰积、气积、食积、血积引起的痛症,又有强效方“真武汤”,治疗湿邪、风邪和痹证,但说到“奇效方”、“解利神方”,是另有一个9味药的方子。

方子叫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首创于“金元四大家”张元素之手,记载于《此事难知》,流传后世,全方9味药配伍如下:

君药1味:羌活,止痛要药,散寒祛湿,除痹止痛。

臣药2味:苍术、防风,苍术是防瘟祛邪的常客,防风可祛表寒除阴湿。

佐药5味:川芎、白芷、细辛、生地、黄芩,走窜药、散寒药、止痛药、泄热药、滋阴药,五药结合。

使药1味:甘草,调和诸药。

九味羌活汤是一个“一专多能”的药方,最先是用于感冒治疗,症见风湿寒邪入体,入里化热之症,后来扩展到治“四季不适”,如春治温、夏治湿、秋治燥、冬治寒。

在去年底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时,一些人抢不到布洛芬,就用九味羌活汤,效果不错,“中药布洛芬”的名头就打响了。

其实,九味羌活汤“主业”是镇痛、止痛,全方围绕羌活开展“业务”。羌活是治风除湿之要药,疏散全身风邪和湿邪,风湿是引起痹痛的主要原因,尤其善治头痛和四肢痛。

防风是散风的,治关节疼痛;苍术是祛湿的,治胸腹疼痛;细辛散结,治腰痛;川芎活血,治血虚之痛;白芷缓急止痛,治头颈肩之痛;生地和黄芪防湿燥伤阴,甘草补阴。

羌活走太阳经,其余药物走太阴经、少阴经、少阳经、厥阴经、阳明经,全方祛风除湿止痛,散寒活血,治头颈、腰部、肩膀、骨头、关节等疼痛,顺便把风寒湿邪引起的感冒治好了。

九味羌活汤用于治外寒内热,与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配石膏、白虎汤高度相似,区别在于如果是外感风寒,口干口苦口渴,无汗头痛,用九味羌活汤是首选。

不过,九味羌活汤是辛温偏燥的方剂,风热表证、阴虚内热不适用,使用该方时需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