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缤纷澳洲之三增长或灭亡:二战后澳洲的大举移民潮以及从英国转向美国!

 澳中商圈 2024-01-07 发布于澳大利亚

内容摘要

“为了生存与繁荣,澳大利亚需要更多的人口。一个拥有与欧洲一样大的土地面积的国家,只有700万人口。战争让人们意识到,在面临敌人入侵时,这个国家是多么的脆弱。

澳洲政府得出的结论是“不扩张人口,国家就会灭亡”,进而决定引进移民

第三集 增长或灭亡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史上最大一次人潮涌上街头,庆祝和平的到来。

六年的战争,将近100万澳大利亚人在大英帝国麾下加入了战斗,27,000人牺牲在战场,大约同样的人数受伤,还有许多被日军俘虏,关押在毫无人道可言的战俘营,其中新加坡的樟宜战俘营最为残酷。在被日本人俘虏的22,000澳大利亚人中,接近三分之一死于饥饿、疾病和酷刑。

参战男女回归了平民的生活,但他们返回的家园却已今非昔比,澳大利亚的效忠核心已从英国转向美国,而更大的转变还在于社会结构的变化

为了生存与繁荣,澳大利亚需要更多的人口。一个拥有与欧洲一样大的土地面积的国家,只有700万人口。战争让人们意识到,在面临敌人入侵时,这个国家是多么的脆弱。

澳洲政府得出的结论是“不扩张人口,国家就会灭亡”,进而决定引进移民

工党的阿瑟·加德维尔是澳大利亚首位移民部长,他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移民方案

1945年,澳大利亚仍旧是英国的附庸国,生根于“白澳政策”的移民法更倾向于英国人。加德维尔承诺,每收下一个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就会收下十个来自英国的移民,并且会为英国人提供廉价的船票。

战后的欧洲陷于混乱之中,澳洲接收了大量集中营中幸存的犹太人和来自南欧的难民。这让澳洲人感到焦虑,也让移民部长受到民众的批评。于是,政府刻意聚焦来自波罗的海国家的移民,从中挑选那些金发碧眼的年轻人。

大多数新移民要在训练营里度过最初的几个月,在那里接受语言训练。在接下的几十年里,移民对澳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9年开始,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水利发电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10万劳动力大军,三分之二来自三十个国家的移民。

来自战争中敌国的人们在这个新家园里放下了仇恨,共同用二十五年完成了这项包括隧道,大坝和发电厂的巨大工程,成为了各大行业和农业灌溉最主要的电力与水利的来源。

1949年初,澳大利亚向继续与英国松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首次向澳洲人发放国籍证书,而在此之前,澳洲人都是英国国民。移民也同样获得澳洲国籍,从此他们的命运与澳大利亚紧密相连。

更具历史意义的变化,是澳洲的原住民也终于在自己的国家里拿到了公民身份。不过,按各州的法律,获取公民身份的原住民必须放弃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化、甚至社区联系。绝大多数原住民仍旧生活在隔离之中。在电影院里,他们要坐在专用区,许多城镇的原住民仍旧不能进入酒店和舞厅。

五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将所谓“混血儿”要被带离原生家庭的政策达到了顶峰,平均每六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被带走,成为了“被偷走的世代”。

原住民男高音哈罗德·布莱尔从小被从父母身边带走,由传教士带大。他得天独厚的才华让他离开了北昆士兰的甘蔗田,追求自己热爱的歌唱事业。在墨尔本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遇到了同学多伦茜·伊达,他们跨种族的婚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布莱尔是极少数被澳洲和美国白人社会接受的原住民,他应邀去美国继续深造。在那里,他受到美国民权运动的启发,回国后他用自己的声音宣传原住民的权利

5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还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羊毛出口仍旧是最大的经济来源,农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不断下滑。

流动性劳力,原材料和技术进步,为制造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增长空间,汽车制造业首当其冲。

1948年,美国通用汽车特别设计的霍顿FX,走下了澳大利亚的汽车流水线。霍顿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澳洲人的追捧。第一辆霍顿FX的价格在900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但这阻止不了澳洲人对霍顿的热情,到了五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亚路上一半的新车都是霍顿。

那是一个就业充足的年代,下了班的男人们赶到酒吧喝上两杯几乎成为传统,而女人直到二十年后的1970年,才被允许在公众酒吧喝酒。

男人们拿回了战争时期分配给女人们的大部分工作,而继续留在职场的女性则被安排在了低层级的职位,或者从事同样的工作但获得更少的薪水。女性的工资水平大约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二。

女性被鼓励回到家庭,生儿育女,照顾家庭,这让澳洲迎来了二战后的婴儿潮,女性平均生育三个子女,而十年前只有两个。

婴儿潮带动了住房的需求,政府顺势推出各种贷款补贴。澳大利亚人的梦想是在一块1千平米的土地上,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住房。这个梦想让澳大利亚成为世界各国市郊化最高的国家。

澳洲人又一次被乐观主义所感染。然而,这种情绪很快就被冷战的阴影取代。澳大利亚追随她的新同盟军美国,加入了朝鲜战争。很多五年前才从二战前线返乡的老兵,再次走向战场。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次作为独立国家出征,而不再以大英帝国军队的名义参战。

1万7千名澳大利亚军人上了战场,接受美军的总指挥。三年之后的1953年,在敌对双方付出巨大代价后,战争结束了。不过冷战仍在继续。

1954年,前苏联外交官彼得罗夫叛变,他承诺将揭露一个巨大的间谍网,这让澳大利亚成为了国际间谍的丑闻中心

彼得罗夫被送往了安全屋,但她的妻子可没这么幸运,她被苏联探员抓获。

在悉尼金斯福德史密斯机场,上百名反对苏共的抗议者聚集,试图阻止将要在这里登机返俄的彼得罗夫女士被带上飞机。

彼得罗夫女士在旋梯上的求助目光,让抗议者蜂拥而上,将旋梯拉离了飞机。不过,最终彼得罗夫女士还是被绑上了飞机。

这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彼得罗夫女士最终在几小时后,当飞机在达尔文加油时,被达尔文海关人员救下。

彼得罗夫事件在各大媒体的头条喧闹了几个月后落幕,没有任何关于间谍组织的证据,也没有任何人因此事件受到起诉。彼得罗夫夫妇更换了身份,在墨尔本度过了余生。

1952年2月6日,澳大利亚全国陷入了悲伤,英王圣乔治六世去世。英王的女儿,26岁的伊丽莎白公主继位。

1954年,伊丽莎白女王成为第一位站在澳大利亚国土上的在任君主。她的到访重新激发了澳洲人对君主的热情,900万人口中的四分之三涌向街头,只为能目睹女王的尊容

皇室成员用了58天,造访了57个澳大利亚城镇。这也是英女王为日落西山的英联邦所做的一次为期六个月的努力。

澳大利亚骄傲地向女王展现出了最好的一面,民众对皇室的热情,显示出大部分澳洲人仍旧忠于皇室,忠于自己的英国身份。

截止到1950年,澳洲新移民总数已经达到40万,超过一半来自欧洲大陆。他们被期望融入澳洲社会,摒弃自己的传统和语言,学习澳洲人的生活方式。

当欧洲移民数量开始超过英国人的时候,他们的影响力也开始扩大。到1955年,意大利和希腊人已经占到移民总数的三分之一。意大利人从十九世纪起就开始在昆士兰北部定居,为盈利丰厚的甘蔗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希腊人则定居南部的墨尔本,使之成为希腊以外希腊人口最多的城市。

新移民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澳洲文化和生活方式。不过,在白澳政策下,亚洲人仍旧被排斥在移民大军之外。

二战后,有大约5000名逃离日军的难民遭到遣返,他们被强迫登上拥挤的船舱,送去了不确定的未来。

在大多数人接受命运的时候,有一位勇敢的女性站出来与政府对抗,在绝望中争取一家人的团圆。

1949年,在维多利亚省的博佩斯,一位印尼母亲安·欧克飞因为挑战白澳政策而创造了历史

她与她的两个孩子,在二战期间被授予庇护签证。庇护期间,她与澳洲人约翰·欧克飞结婚。现在战争结束了,她和她的孩子被要求离开。

关于她和孩子们的困境的广泛报道,让安获得了公众的支持,她开始挑战最高法院,并在最后的判决中获胜,她和孩子们得以留在澳洲。

白澳政策也让部分参与监督日本政府去军事化的澳洲军人受到影响。虽然日本被视为敌国,但着无法阻止年轻的军人与当地女孩之间爱情的萌发,有些走入婚姻。直到1952年,这些日本新娘才被允许进入澳大利。

1952年的7月,一架从东京起飞的航班在墨尔本机场降落,飞机上上走下了第一位日本新娘樱·帕克和她的丈夫约翰,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

澳洲政府为她开了绿灯,在这之后很快又有400名日本新娘被允许入境。但白澳政策的最后废除,还要再等上二十年

冷战期间,英国人研发了自己的原子弹,而澳大利亚同意为其提供测试场。

乌梅拉试验场是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的一个禁止通行的区域,它的中心地带马拉林格是最高军事机密区。英国科学家正在这里准备测试原子弹。

这片土地的原始主人,安娜古人被强行迁移,但还是有几个微小的游牧部落留了下来。

英国首席原子科学家-威廉·彭尼爵士,亲自飞到现场,试图打消人们对试验的恐惧。他制造了一个盖格计数器,通过这个计数器,彭尼告诉人们,辐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气象学家也预测,沙漠风暴会卷夹着原子弹脱落物,远离人口聚集的地区。然而他们的预测错到离谱。

1956年10月11日下午3时27分,在南澳沙漠的马拉林格,一团蘑菇云凭地升起,巨大的放射性尘埃并没有向预测的那样远离居住区,而是向南覆盖到整片土地。

蘑菇云持续了一小时,即便在它消失以后,放射性颗粒仍旧漂浮在大气中。风席卷着放射性颗粒,到了远方大面积的地区。士兵、平民包括原住民,后来都患上了皮疹、失明和癌症等放射性疾病。

英国人在马拉林格一共做了七项核试验,其后果一直持续到今天

在文化方面,英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仍旧占据主流。新闻播报员使用纯正的BBC英语,澳洲口音被视为乡巴佬英语。

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一切都是从一部新剧《第十七个娃娃的夏日》开始。

舞台上澳大利亚蓝领工人的生活和他们口中的澳洲俚语,让观众耳目一新。这部剧是澳大利亚不断成长的证明。

和全世界的青年一样,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也在反抗现状的大潮之中。美国的一切都对他们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摇滚乐的到来更是让一代年轻人沉浸在无休止的派对里。

受到好莱坞影视和美国音乐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年轻人热衷于美国时尚、文化甚至语言

1956年,电视出现并迅速进入澳洲人的家庭,成为了居家最重要的娱乐形式。曾几何时只有在电影院才能看到的新闻,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客厅。不过制作这些节目花费成本,来自美国的廉价电视节目迅速占据了市场。十年之内,电影院的观众缩减到不到一半,看电视成为了生活日常。

澳大利亚战后人口已经从700万增长到1000万。英国移民占比的不断减少,让部分澳洲人忧心重重。于是在1957年,一位少言寡语的电影明星-基普斯·瑞法尔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呼吁社区去拉英国人来澳洲,帮助他们找到住处和工作。在他心中,来自英国的移民才是澳大利亚所需要的。

不过现实是,自二战以后已经有150万移民来到澳大利亚,其中三分之二都不是英国人。他们的孩子,婴儿潮一代,会在摇摆的六十年代成年。而这动荡的十年,将重塑澳大利亚和她的人民。他们将继续让这个国家成为地球表面最多元的国家之一

作者简介

文案作者及视频编辑劳拉,清华理工女出身,本该在殿堂研究飞行器,却偏爱户外运动和码字,在澳大利亚生活23年,在澳洲广袤的旷野上寻找美与自由。主播墨墨和萝卜,热爱有声的新生代,用声音传递关爱,用声音讲述美好。蝌蚪朗读之土澳演播室致力于分享澳大利亚社会、人文和历史小故事,展现丰富多彩和不断进步的澳洲。

(编辑:Echo)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