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茂林之家 2024-01-07 发布于湖南

文丨未闻

编辑丨未闻

海子,一个励志的传奇,却被悲剧预言的生命。

从1岁能读诗,10岁上高中,他展现出的不凡天赋,预示着光明的未来。15岁以天才少年的姿态闯进北大,19岁便当上大学教授,本应开启一生的辉煌之路。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海子,死于1989年春

然而,25岁这一天,他却选择了轨道,留下'回到幽静的书房,做最后的梦'的遗言,结束了自己灿烂的人生。

他的死,不仅带走了一个生命,更是中国一代人的梦想与热情。海子为何作此选择?他经历了何等坎坷与挣扎?这些疑问,成为千万读者心中的疤痕,久久无法平复。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青葱的海子

海子,原名査海生,1964年出生在一个安徽省的小村子,家境贫困,父母为了养家只能在外面打工,他作为长子要照顾3个弟弟。

为了节省开支,他常在煤油灯下用父亲的老衣服保暖学习。有一次,他的父亲偶然发现海子总是喜欢研究家里糊墙的旧报纸,并且能够一次就背诵出里面内容。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海子,童年

这超强的记忆力,让他的父亲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立刻就安排了一个当地的教书匠教海子读书。

10岁那年,査海生进入附近的中学学习。

他勤奋好学,经常熬夜看书。每天放学后,他会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回家,路过田野与小河,听着蝉鸣鸟叫,心里涌起对大自然的热爱。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査海生喜欢在家门口的老树下写生,记录下大山和田野的点点滴滴。课余时间,他常去乡间的小书店,翻阅文学杂志,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

15岁,他以省内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录取,一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入学后,査海生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他埋头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这样的人生,本来应当是灿烂的人生,可是谁也没想到,海子却在几年后卧了轨。

其实,这一切还要从海子的兴趣说起。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海子,大学,后排右三

虽然海子学的是法律,但他从小就酷爱阅读。尤其是在大学接触到诗歌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别的学生都在忙着上课、忙着学习,又或者忙着谈恋爱,但海子不同,他整日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宿舍中研究诗歌,恨不得和诗歌融为一体,为此,他还和同学们一起组建了诗社,海子还被誉为“北大三才子”之一。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那时的査海生,沉醉在诗歌与梦想中,对生活充满憧憬。 还被誉为“北大三才子”之一。

毕业后,他进入报社,又回到母校任教。外界眼中,他事业成功、前程似锦。

但査海生内心并不如表面那般平静,他感到生活的枷锁与烦躁。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而他创作的诗歌,却不被那个年代接受,就比如他的名作《亚洲铜》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这首极具艺术性的诗歌,它既是对祖国的精妙比喻,同时又高度概括了民族文化。

当时的海子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在父母眼中,大学教师这个工作可是一个铁饭碗,不仅有排面,工资也不低。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海子无数次想要辞掉这份工作,想去去外面浪迹天涯,但无一例外都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明明可以有一个璀璨的未来,可为什么会放弃,要去当一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海子也明白父母的顾虑,可是外面那么大,他是多么想去看一下,几经挣扎之后,海子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带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坐上了通向远方的火车。

这时的査海生,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但他心中仍牵挂着一个女子——波婉。

波婉是査海生的初恋,两人曾深爱过,但是当时的波婉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千金,两人因诗结缘,因诗相恋。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海子把自己对波婉的爱全都写到了诗中。

北方/拉着你的手/手/摘下手套/她们就是两盏小灯

我的肩膀/是两座旧房子/容纳了那么多/甚至容纳过夜晚/你的手/在他上面/把他们照亮

于是有了别后的早上/在晨光中/我端起一碗粥/想起隔山隔水的/北方/有两盏灯/只能远远地抚摸

1985.2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谁能想象的到,这样充满浪漫和爱意的一首诗,竟然出自于80年代。

可惜的是,农村小伙爱上富家千金的故事也只能出现在故事中。

当波婉带着海子来到了她父母面前时,海子第一次知道了现实的差距。

海子怎么都想不到,浪漫的爱情会因为贫穷被分开。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在海子卧轨前,曾经再度见到波婉,却发现她早已结婚,对自己冷淡如初。査海生陷入绝望,整夜借酒消愁。第二天清醒后,他意识到自己说了许多伤害波婉的话,懊悔不已。

很多人猜测,海子的卧轨,其实和爱情有关。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他曾爱过六个女子,对感情极为投入,但都以无疾而终告终。波婉是他最牵挂的一个,是他诗歌中的缪斯。可当现实给予毁灭性打击时,査海生经受不住,选择了逃避。

査海生的死,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感情。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他的艺术之路也十分坎坷,充满嘲讽与误解。但他矢志不渝,却也更加脆弱。当追求的事业与爱情都化为乌有时,年轻的他还未学会怎样面对。

他死时留下的遗言,仿佛在告诉世人——他的死亡,属于他一个人。

我们不应过分猜测,抑或责怪。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终究是个迷。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说起他的诗歌之路,可谓波澜起伏,坎坷不已。读书时期,査海生就对诗歌有极高的热情,和知己骆一禾成天闭门研究创作。他们试图开拓诗歌的新路径,却遭致了文坛“老一辈”的误解与攻击。

有人把査海生的诗歌称为“灾难”,指责他“搞新浪漫主义,搞长诗”。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面对误解,査海生也曾一度怀疑自己,内心萎靡不振。

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四处投稿却屡遭拒绝。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就的作品被批得体无完肤,査海生非常不甘心。他干脆自己印刷诗集寄给朋友,却还遭遇了抄袭——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直接抄袭他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这无疑是对査海生又一记打击。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在事业上遭遇波折。査海生感情经历丰富,却总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他渴望被人理解、被人珍惜,这份渴望却很难满足。

生活的种种打击对脆弱敏感的査海生影响深远。他开始怀疑人生,陷入抑郁与迷茫。当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时,还未完全成熟的他显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朋友们看在眼里,觉得他太过专注、太孤僻。在单位,他不肯向不称职的领导低头,与人格格不入。

有一次,海子把诗歌念给乡下的酒馆老板听,想换得几瓶酒。可老板却叫他别念诗,只要别再念诗,就给他酒喝。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稿费微薄的海子,生活一直清贫。他从北京的工作中攒点钱,硬要给母亲300元生活费。其实这不是他的积蓄,而是向朋友借来的。

母亲误以为他出息了,可以赡养家里。殊不知,海子自己都在艰难维持。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因为实际生活的重重阻碍,在美好的诗歌梦想中醒来,却无路可退。

家庭的淡漠、社会的嘲弄、感情的挫败,种种痛苦累积至深,成了推动海子走向死亡的力量。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如果那个时代多一些宽容,如果生活中有人懂得倾听,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也许不会如此决绝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海子短暂却璀璨的一生,留给后人无尽的惋惜。

我们从他的故事中,也应看到激昂而脆弱的灵魂,在拥挤喧嚣的世界中寻觅着理解和依靠。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在海子死后,他的父亲也曾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中。根据海子父亲回忆,海子一直给说,自己有着诗人的梦想。

可是话刚说出口,却被父亲无情打断,并告诉他,写诗是写不出人生的,与其浪费时间在毫无意义的文字当中,还不如努力工作,评个职称养家糊口。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海子最无奈一段时间。

感情上的受挫,诗坛上的孤立和侮辱,都比不上家人的不理解,慢慢的海子开始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对此,父亲还下手打过他,说他整日里不务正业。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耳睹目染之下,他的两个弟弟也觉得自己的哥哥,不务正业,是个废物。

这个时候的海子,是痛苦的,是麻痹的,我们也可以从他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看出来:

开篇第一句就是:

他现在不幸福,幸福是属于“明天”的事情,“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通篇诗中,全都是明天才去做的。也是明天才能够拥有的,唯独不是现在所拥有的。

海子无力拥有这样的“明天”。他祝愿陌生人“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祝愿陌生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对应着他自己在尘世的前程黯淡、爱情无果。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他祝愿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时,他自己早已有了放弃尘世的念头。

这是一首用温情辞藻包裹着的绝望之诗。

这首诗,写在1989年1月,也就是海子死前两个月。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结语

査海生年少成名,在内心和思想还不成熟的时候,便接触到了太多名与利,肩负了太多的重担,这些重担推着他向上爬,同时也造成了他偏执和固执的内心,经受不起任何挫折。

但这并不是海子真正的死因,他真正的死因是死于浪漫,极致的浪漫。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80年代,一个特殊的年代,从这个时期开始,人们的思想开始慢慢的转变了,改革开放吹响了务实之风,无数的人们冲到历史的洪流中。

诗人被碾碎、诗歌也被碾碎,旧时代被抛弃,新时代吹响了号角。

15岁上北大,25岁卧轨自杀,他的死却带走了中国一代人的理想

而海子,也只不过是滚滚洪流中的一颗小石子,虽然能够掀起一点水花,但终将会被洪流所淹没,而像海子这样的人,在那个年代却有很多。

后来的人们,都情愿将其视为整个理想主义消亡的最佳注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