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穿棉衣、盖棉被,用附子肉桂数斤无效,“四逆散加味”7剂效果初显

 鲶鱼上画壁 2024-01-08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75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今天这两篇文章都是讲四逆散的,大家还可以参考以前的推文《四逆散VS四逆汤:都是四肢逆冷,怎么辨证选方?》。这些医案中,患者似乎有寒象或表证,而且症状特别重,所以极其具有误导性。但也许就是这个症状的严重,可能提示“郁”的因素。初诊一击中的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在用药探路后,一定要及时反思,多注意细节,纠正方向。(导读/依伊)

—本文约17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图片

奇寒巧施四逆散
作者/伍定邦

女,58岁,1994年7月13日初诊。


主诉:恶寒、汗出已4年,加重2年。1990年夏因受凉服感冒药,随后常汗出恶风,肌肉酸痛,初仅上身汗多,后及全身,有时大汗淋漓,衣衫尽湿,汗后恶寒,下肢冷痛,自去年开始即使盛夏仍要关门闭户。诊时正值酷暑,患者仍身着毛衣毛裤,脚穿保暖鞋袜,夜盖棉被。

常觉心慌、胸闷,但纳食尚可,大便时干,小便短黄。因久病缠绵,忧郁苦闷,时独自哭泣,夜不安寐。曾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疑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多诊断为阳气虚衰,卫阳不固,屡用扶阳益气之品,其中附子、肉桂总计已逾数斤。

初服热药,诸症稍有改善,近来服后更觉心烦,恶风、汗出反而加重。

诊见:面色微红,精神萎钝,语音低沉,舌质稍红,舌苔黄腻,脉沉弦偏数。

诊为:恶寒自汗(热郁痰阻)。试投透解郁热、通阳、理气、化痰之法,选用四逆散合理气、化痰、散结之品。
一诊药

柴胡6g,枳实、白芍、茯神、青皮、陈皮、炒酸枣仁各12g,郁金、远志、石菖蒲、法半夏、胆南星、瓜蒌皮、炙甘草各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7月20日):药后自觉精神舒畅,自汗稍有减少,恶寒亦稍减轻,睡眠改善,但厚衣未减。药已初显效果,仍守原方再进7剂。

三诊(7月27日):恶寒悉除,但微恶风,毛衣毛裤已去,汗出减少,下肢冷痛已除,偶有燥热,仍觉心慌、胸闷、乏力。此为郁热渐透,现应调适阴阳,益气固表。
三诊药

生黄芪20g,炒酸枣仁、白芍各15g,制何首乌、山药各12g,远志、郁金、焦白术、防风各10g,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各30g。7剂。


四诊(8月3日):病情继续好转,精神见佳,不恶寒稍恶风,仅穿长衣裤即可,汗少,心慌、胸闷改善。脉细弱,苔薄。
四诊药

黄芪、浮小麦各30g,制何首乌、大枣(青核)、白芍、乌梅各15g,太子参20g,焦白术12 g,郁金、远志、炙甘草各10g,防风6g。10剂,研为细末,制丸,每次10g,每日3次,以善其后。


1年内随访数次,其间偶有小发作,稍作调治即恢复如常。

恶寒、自汗,方书多责之阳虚,故前医屡用附子、肉桂。如真属阳虚,此证理应霍然,今不仅少效,且近来药后诸症还有加重,示药证不符。

细察患者,虽恶寒汗出,但无下利清谷;脉虽沉,却兼弦数;苔黄而腻。此非真寒而是内有郁热深伏。此热与痰气互结,不能外透。其内郁之热前由外邪传里而来,后因过服热药使然。热郁其内,阳气不能外达则恶寒,阳不固表则自汗。

四逆散本为热厥而设,究其病机,属表里不和。阳气内郁不达于表,临床亦可见肢冷汗出。今先以四逆散为主,另加郁金、远志、石菖蒲、法半夏、青皮、陈皮等通阳化痰、理气解郁之品,使郁热外透,阳气通达,痰化结开,气机流畅。再调适阴阳,益气固表以善后,4年奇寒自汗自获愈。

图片
四逆散加味治疗胃凉背凉症
作者/张鲜桃

李某某,女。42岁,农民,1993年9月8日就诊。

患者自述:半月前与丈夫吵架后,觉得胃里发凉,就像胃里有一团冰,连后背也感到冰凉,即使吃了热饭仍感冰凉。

望诊:患者满面通红,声音宏亮。情绪急躁易怒,舌质紫暗、苔白。脉象沉弦。治宜疏肝解郁,通阳化气。药用四逆散加味。


柴胡、枳实、白术、香附、郁金各15g,白芍、茯苓各30g,桂枝10g,麦芽20g,甘草5g。3剂。


9月12日二诊:上药服后,胃凉背凉自感减轻,情绪好转,效不更方,继服3剂,病告痊愈。

此例病案,虽自感胃凉背凉,但面色通红,声音宏亮,急躁易怒,并非寒证,此乃气郁所致,气郁导致阳郁,阳郁导致湿郁,故治疗以疏肝解郁、通阳化湿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