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真迹现身日本博物馆,这字平常人写不出,比张旭、怀素作品更震撼!

 墨品书法网 2023-11-26 发布于北京

在儒家价值观中,能称得上“圣人”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立德,立言、立功”,因此历史虽然漫长,但至今为止享有“圣人”称号的寥寥无几,除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老夫子外,就要数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了。

清代学者王士祯认为:“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数百年来,不论是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美、日、韩等国,都有专门供奉王守仁的祠堂庙宇。日本对王阳明尤为推崇,该国“明治维新”就受到了他哲学思想的影响。

王阳明不仅是大学问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传世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件都被视为“圣人遗物”。从明末开始,岛国就想尽办法搜寻王阳明的书迹,最终将王阳明字数最多、用笔最精的作品之一《何陋轩记》搞到手中。

此作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纵26厘米、横654厘米,以草书写成,共计130行、800余字。《何陋轩记》写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此时他因为上书弹劾宦官刘瑾而被贬谪外放,来到贵州龙场担任驿站驿丞,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内心的顿悟,史称“龙场悟道”。

顿悟后的王阳明明白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也”。于是,身处穷乡僻壤他依旧不改其乐,还以孔子、颜回的事迹自娱,写下了《何陋轩记》一文。此作挥洒自如,点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非一般俗手能为,是王氏“心法”与“笔法”融合之作。

作为“人掩其书”的典型代表,王阳明深谙法度,书艺极佳,其父王华乃是状元,在他的启蒙下,王阳明以智永、赵孟頫、杨维桢等人作为启蒙,进而由元至宋,取法于张即之、米芾等人,并一步步追摹晋唐。

王阳明五体皆能,尤以草书为最,其草书学孙过庭、张旭、怀素、高闲和“二王”一脉,《何陋轩记》多藏锋起笔,入纸后顿笔,再调锋行进,提顿、疾徐变化明显。中侧锋轮换使用,在翻笔、转折时完成转换,每一笔都有丰富的变化。笔画的粗细、提按的轻重、墨色的浓淡以及字与字间的实连、飞白,都可谓瞬息万变。

《何陋轩记》在捺画、转笔处理时与《书谱》相似,而在结字、章法节奏上又明显吸取张旭《李青莲序》风采。论用笔之不俗、法度之多变,王阳明此作甚至比张旭怀素的作品还要震撼。明代文学家归庄称赞他:“阳明先生一代儒宗,而亦工于书法如此,岂非艺即道耶?”。

如果能把王阳明这部草书研究透彻,那么对草书的笔画、结字和章法布局都会有更精准的把握,还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不会被当代某些大师的“鬼画符”书法糊弄。

而今,我们将王阳明《何陋轩记》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别无二致,并配以纯手工装裱,非常便于临摹和收纳,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