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解毒汤 胡天雄(1921~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皮肤解毒汤治多种皮肤病 皮肤解毒汤:土茯苓50g 莪术10g 川芎10g 黄连3g 银花12g 甘草5g 本方出《续名家方选》(日本村上图基撰),分量为余所拟定。原名从革解毒汤,据云为治疥疮之有效方。 原注云:“不用他方,不加他药,奏效之奇剂也。”经多年之临床观察,知本方对多种皮肤病有效,对过敏性皮炎效果尤著,对疮无显著效果,当是误认湿疹为疥疮也。概皮肤疮疡,多湿热为病,而瘙痒则主于风邪,土茯苓解风湿热毒,故为此方主药。 凡皮肤病湿热胜而渗出旺盛者,方内有黄连、银花,收效殊佳;其风热胜而为干性者,瘙痒较剧,则以地骨皮、紫草易黄连、银花,大有凉血止痒之功,气血不足者,归、芪亦可加入。因去“从革”二字,改用今名。 火丹(带状疱疹) 黄某某.女,19岁,职工。1993年9月1日初诊。 先是右颈皮肤灼痛,2日后灼痛处发疱疹,簇聚如葡萄,逐渐向右肩及耳后扩展,鲜红成片,痛如火燎,大便3天1行。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带数(90次/分)。 火丹(带状疱疹),热毒结于血分。 治宜清热散结,凉血解毒。 处方:连翘10g.银花15g.薄荷5g.桔梗10g.生地20g.赤芍10g.紫草15g.丹皮10g.龙胆草10g.木通10g.甘草5g.柴胡10g 5剂,水煎,日2服。 复诊(9月6日):药进1剂时觉患部皮肤有麻木感,逐渐减轻,昨日服完5帖,疼痛已完全消失。皮疹已结黑干痂,大便通顺,每天1行。察其舌尖稍赤,脉细(80次/分)。此余毒未净,再进凉血四物5剂。 处方:生地2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紫草15g.银花15g.连翘10g.甘草5g 三诊(9月10日):上方已服完4剂,患部黑痂脱去,遗留淡红色斑痕,有瘙痒感。诉自昨天起,后颈偶有蚁螫样疼痛,视其处,为胆经天柱穴,皮肤完好,并无疤痕,诊其脉细弦有劲意,疑将有疱疹新发,急疏加味皮肤解毒汤,嘱其服完前药,明日赶进此方。 处方:土茯苓40g.莪术10g.川芎10g.黄连3g.银花15g.紫草15g.生地20g.胆草10g.甘草5g,以5剂付之,嗣后未再复诊。1个月后,其母因病来诊,告已愈多时矣。 1973年4月,在沅江县小波公社时,有何姓小孩两姐妹,患渗出性湿疹,其姐年9岁,患此已7年,妹已3年,余投此方,妹服3剂,即基本痊愈。其姐因腹泻纳差,以此方加白术、陈皮等健脾药,其愈亦在八九剂间。 一小孩因患脓疱疮,诱发急性肾炎,全身水肿,蛋白管型尿,血压增髙,予本方,前后两诊,疮愈而急性肾炎亦随之愈。 长沙蓄电池厂何某,患遍身红色丘疹,瘙痒无度,无渗液,缠绵8年不愈。一日,来余诊室,自我介绍是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城市医院分科严,余告以余不治皮肤病,患者坚坐,非索一方不去。乃书皮肤解毒汤,以紫草、地骨皮易黄连、银花,以5剂付之。越数日来,揭衣卷袖示余,则全身皮肤几光滑如常矣。 地骨皮治痒,桔梗消痈肿 地骨皮性味苦寒,通常之用有二:退伏热以除蒸;清肺火而定喘。此外,尚可祛风热以止痒,则不甚为人所注意。 一人患疹,遍身瘙痒,胸腹尤甚,久治未效,谭礼初老医师用地骨皮30g,生地30g,紫草15g,猪蹄壳7个煎水服,三帖痊愈。以药测证,知此种瘙痒,当有血分燥热证候之可验。 又见一人患脓疱疮,癌痒流汁,遍请县城诸老医治之不愈。一年轻女医师单用地骨皮一味煎水洗之,随洗随愈,因而声名大噪。 桔梗可以消散痈肿,与升麻同功,肿疡初起,往往加此二药于活命饮中以消之,见于《金鉴·外科》。有谓黄芪、山甲珠托毒催脓,则不尽然,余尝用此二味合以桔梗、银花,用以消散痈肿,有奇效。 在双峰二中工作时,学生杜某,男,16岁,因暑假中冒暑抗旱,于右天溪穴发一毒,初起白硬疼痛,经20天始见红肿,已开始化脓。请外科医师诊治,须缴手术费9元,因家庭经济困难,一时难以筹措,乃回校请诊。察其形色,脓未全熟,尚可消散。用黄芪24g,银花10g,桔梗10g,甲珠10支,皂刺10g,归尾10g,甘草3g。进2剂即消。 荨麻疹
二人患病同,治疗上亦均属“治风先治血”原则范畴。但前者为血虚,故用温补,后者为肝旺,故用清镇。 以治王之方治李,李病不能愈;以治李之方治王,王病亦不能愈,尽人而知之。今号于众曰:归脾汤、桂枝茯苓丸治荨麻疹之验方也。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书,昧者不察,以为中医学之精微尽在是矣。 疔疮 疔疮在中医为大证,而西医不甚措意,仅疖肿之生于颜面危险三角区者予以护理上之注意而已(炭疽为中医疔疮之一种,自当例外)。此非西医不知疔疮,亦非西药疗效优于中药,乃与治疗之得当与否有关。 尚忆1946年吾乡谭某之妻,额角生疔,感觉麻木而脚根散漫,延外科某,不究虚实,动手就用黄芪、当归等温托套方,友人谭梓臣在当地设药店,与患者有宗族之谊,适余过其店,遂挽袖一视,诊毕告以疔疮毒火太甚,前方非所宜服,病家以为某医已60岁,时余年才20余,方出专科之手,又是老经验,迳服之。临走时余因嘱梓臣曰:病人服此必危,可速觅蟾酥丸救急,用时,令患者咀葱白若干吐于掌中,以前丸2颗打碎,置葱白中,酒服可救。翌日患者疔疮走黄,面肿如瓜,神识昏沉,药已难进,只得以蟾酥丸研末,以葱白煎水兑酒调灌,患者服后觉一身尽热,然汗出而肿消神清。第三日病家不远数十里来我处求善后方,并详告险情经过如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