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局,就是自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

 大智若愚wxy 2024-01-08 发布于重庆

清代学者张潮曾把人生分成三种境界和格局:

“第一种人:在窗子里面看月亮,

第二种人:在庭院中望月。

第三种人:站在高台上玩月。”

一个人的格局越小,那他的毛病就越多,生活也就更容易变得一地鸡毛。

而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说明他的眼界越开阔,见过的人,见过的风景,见过的世界也更加的丰富多彩。

所以,对于很多事情,尤其是世俗上的事情,自己早已看得通透明朗。

台湾作家林清玄有这样一首禅诗:

“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看雪,智者见白。”

一只白鹭驻足在雪地上,愚者就只看到了白鹭,聪明人看到了雪,真正的智者却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一片雪白的人间。

人生匆匆,努力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遇到更多的人,打造自己的格局,成就自己。

读书

歌手李健曾经跟大家聊了一个话题:为什么要读那么多的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他回答说: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

读的书阅读,思考的阅读,一个人就会打开自己的眼界,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整个世界也会拥有更加高深的、更加清醒的认识。

最后,撑起自己的格局,打造自己的魅力。

要知道,格局小的人,喜欢诋毁和嫉妒,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会想方设法让对方坏下去。

可格局大的人,都会清楚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强者互推,弱者互撕。

读的书多了,自然懂得道理也就多了,然后就会发现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互相为难。

因为人生匆匆几十载,如果一味地跟人较真较劲,就足以说明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早已被浪费,变得毫无价值。

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了这个世界。

真正格局大的人,就是不管别人侮辱自己、伤害自己、诽谤自己、欺负自己,自己都不会跟对方计较。

因为自己心里很清楚,哪怕再计较,也是无济于事的。大象不跟蚂蚁争,太阳和月亮也不会跟萤火虫争辉。

读的书多了,自然眼界也就慢慢能打开,懂得事理也就多了,最终自己的格局也就撑起来,能够更加平静、洒脱、坦然地面对一切。

走路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话说:

“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眼前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甚至从头到尾都像一只井底之蛙,从来不愿意看到更大的世界,也不愿走出去,最终只会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浑浑噩噩。

走更多的路,其实就是让自己多积累一些经验,多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浩瀚与精彩。

每个人只有看过足够多的山河,见过足够多的湖海,以及看到更多的风景,才会在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拓开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视角变得更加开阔。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更加有可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也遇到更多的商机。

其实,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渴望着改变,都梦想着仗剑走天涯,潇潇洒洒。

可是一旦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大家就会因为现实生活的安逸,或者说每个月必须要的开支,以及每一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和任务。

最终,导致自己走不开,想不开。所以别说多走一些路了,哪怕有的时候来个郊游都特别的难。

的确,人生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归宿,但是通往这个归宿的道路却是数不胜数的。

只要我们愿意多经验,多体验,多走几条路,就会慢慢意识到适合自己走下去的是什么路,也更加会庆幸自己体验得更多,享受了更多,经验了更多,体味了更多,最终过得更加的充实,也更加的满足,甚至是更加的问心无愧了。

遇人

有人说:人这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如果在一楼听见有人骂自己,于是自己很生气,可站在10楼,如果还是有人骂自己,但是自己却听不清了,甚至以为对方只是在跟自己打招呼。

如果站在一百楼,有人骂自己,自己放眼望去,只有风景。

所以,一个人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自己站得高度不够,说白了就是自己的格局不够,所以才会一直纠结着生活当中的鸡毛蒜皮,最终自己的生活烦恼过得一地鸡毛。

放大自己的格局,撑起自己的格局,这样下来,人生才会变得不可思议

打造自己的格局,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然后自己跟身边的人有了更多的思想上的交流,提升精神层次,让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刻都过得更加的满足,也的的确确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