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帝发疯!啊?就这?

 影探 2024-01-08 发布于山东

在粤语中,“金手指”意味着“叛徒”。

在古希腊神话中,弥达斯王“点石成金”的谜语,流传至今。

然而,世事有定律,物极必反,满盈终将亏空。

电影《金手指》之影,便是如此,映照“资本游戏”的荒谬。

程一言(梁朝伟饰演)作为资玩家手握“金指”,点物成金,实则掘墓。

他的每一次造金,无非是对伙伴的背叛,对信徒的欺诈。

电影巧妙融合希腊神话与粤语双重含义,揭示了这一点石成金的幻觉背后,是人性的贪婪与道德的沦丧。

想必看过电影的大多数观众,都会产生出不明所以的感觉。

零碎的剪辑,非线性的叙事,模糊的历史背景、狗血的刑期......

你得搞懂里面的故事原型、金融操作、政治内斗和历史背景,才能真正品味出这电影的味道。

所以——

今儿咱不聊电影,聊聊电影背后的故事。

※以下内容含剧透※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将会使用饰演者和原型的名字来讲解)

芭蕉林里的男尸

相较于影片,《金手指》的原型“佳宁谋杀案,是香港十大奇案之一。

「奇」的点在于——

1.凶案背后,隐藏着“打工仔”是如何在资本的波涛中稳坐钓鱼台的

2.深入案件研究发现,死者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个人

说起这个案子,还得从芭蕉林中那一具男尸开始。

图片来源网络

1983年的香港,一起神秘的凶杀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死者,马来银行助理经理加里尔·伊巴拉希(又称伊巴谦,下文统一叫伊巴谦),来香港为了核账。

查账的人被杀,他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伊巴谦(图片来源网络)

香港廉政公署对此高度重视。

十几年调查,耗资逾亿,搜集了高达400万页的文件资料

最终揭开了犯罪嫌疑人陈松青(也就是影片中梁朝伟的原型)的神秘面纱。

上:陈松青 下:程一言(由梁朝伟饰演)

陈松青,马来西亚人,英国留学,土木工程师专业。

最初在东南亚从事小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破产了。

之后,他选择前往“东方之珠”香港,希望在那里重振事业。

而在电影中,“笼民”(指住在贫民窟的人)梁朝伟是意外地卷入了一起事件。

他拿了资本家任达华给他的100港币,扮演马来的拿都,来骗买家抬高价格。

可戏演砸了,他没回家,反到去了豪华酒店,当着刚刚买家的面,将钱作为小费赠与点烟的服务生。

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港币价值非凡,与英镑挂钩,百港币可抵千余人民币,而香港人平月薪仅两千港币

真乃大志者,不吝小费也。

这一行为,加之他的气场,成功地把刚刚的买家给骗了,为任达华赚了上百万,也为他的商业之门敲开了一个缝。

相比之下,现实中,陈松青的机遇,可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换来的。

他日日衣冠楚楚,无论工作或与客户交流,皆展现专业水平与深厚行业知识。

这些特质,终获得老板钟正文(也就是任达华扮演的角色的原型)的青睐。

钟正文看中陈松青潜质,于是,提议合作,互惠互利。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1970年代,正当全球经济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缓慢恢复时,香港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时期,香港政府宣布了一项宏伟的「十年建屋计划」。

目标是为180万居民提供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公共住房,这一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香港

当时,未完工的房产在几经转手后价格翻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投资热点。

陈松青乘势而起,以250万港币的小投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其初创项目以620万的高价售出。

为了在房地产市场上更进一步,他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土地购买。

这就引出了一个经典的商业问题:资金从哪里来?

两个选择:筹钱和借钱

他先是创办了佳宁集团(在电影中叫嘉文集团),筹集了1850万港币购地。

再将之作抵押,从银行中汲取更多资金,继续他的土地购买计划。

佳宁集团(图片来源网络)

一年间,他在新界累积了大量土地,从小型开发商跃升至中型。

那么,问题又来了——银行为什么借他这么多钱?

这里要特别提到“裕民银行”,它的资金大头来源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而且每个月马来西亚政府都会给它打5000万

到了1979年,裕民银行为其香港分行“裕民财务”注资高达30亿马币

可这钱银行花不出去,为什么?

因为银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能借给在外国创业的本国人

要知道,在当时去外国创业的马来西亚人微乎其微。

而且,当时裕民银行怀着对全球市场的野心,尤其是对蓬勃的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渴望,就这样——

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

看似是“裕民财务”成为了陈松青“雄图大略”中的关键棋子。

实则,却是陈松青成为了马来西亚政治斗争敛财的工具

半年后,陈松青在银行的注资推波助澜下,将贷款额度从500万港币飙升至1.35亿港币

电影中有一幕也讲到了,说的是梁朝伟和银行贷款额度谈判的高明戏码,将原本的1.1亿港币提升至1.68亿,以“一路发”之意。

这一幕就很明显的反映出当时香港的商业氛围,贷款谈判双方无非是一出“皇帝的新装”,双方都在利用对方以达到各自的目的

然,不知足,欲壑难填。

陈松青并不满足于银行的贷款,又将触角伸向了股市

在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中,陈松青熟练地引导资金流。

他从散户中汲取资金,肆意塑造股价。

要知道,在那个金融市场野蛮生长的年代,股价随操盘手的心意而动。

那么,具体怎么玩呢?

六个字——“懂包装,会做局”。

一出好戏

为了塑造公司的专业形象并提高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陈松青策略性地聘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

尽管他本人不常在公众场合露面,却通过这些知名人士来展示他的实力和公司的实力。

陈松青(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他个人和公司的信誉,也使投资他的企业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包装好了,重头戏也该上演了。

1980年,陈松青和他的前老板钟正文携手,以近10亿港币的价格购入香港中环的金门大厦。

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界的常规,还创造了单栋商业大楼整体出售的新纪录,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种前所未有的商业行为激发了人们对陈松青背后资金来源的广泛猜测。

从菲律宾总统夫人到印尼政府高层,再到苏联在新加坡的银行,各种传言纷至沓来,使陈松青的形象更加神秘莫测。

可谁曾想,在短短几个月里,他又以16.8亿港币的价格将大厦转手,嘉宁集团就此收获了68%的惊人回报。

新闻报道出售金门大厦事件(图片来源网络)

市场上,有资本的人不少,但能将资本转化为实际增长的,寥寥无几。

要知道,佳宁集团开盘时每股是3.8港币,买了金门大厦变成每股11.8港币,卖了金门大厦变成每股15.4港币

股民们一看,这佳宁集团底子得老厚了,于是开启了又一次当韭菜之旅。

那么问题来了,谁有这么大的胃口吃这盘子呢?

和电影里演的一样,做局

其实,在整个金门大厦的交易过程中,陈松青并没有真正将大厦卖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账面操作”来“拉高股价(拆了东墙补西墙)

电影中提到,他是通过与一个富二代(由陈家乐饰演)合作来完成这一计划的。

电影中由陈家乐饰演的富二代何浩云

而在现实中,他是与恒生银行创始人林炳炎的两个儿子合作,成功提升了佳宁集团及其它两家公司的股价。

然,太阳底下,无新事。

做局,作死了

70年代末,陈松青借助佳宁集团之名,在各行各业中迅速扩张。

表面上,这些投资项目藏有无尽的利润,实则是一场需要海量资金的赌局。

尤其是在股市上,他必须不断投资以维持股价。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当年他出售八栋售价各达800万港币的豪华别墅,而且这价格远超市场价值的两倍之多

当然,这些豪宅,并未真正售出,而是通过陈松青的关联公司购买,用以制造“售罄”的假象,向股市展示一幅繁荣景象。

这种“自我炒作”的手法,虽然短暂稳固了市场的信心,但随着他不断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和高成本运营,财务压力日益加剧。

在这样紧张的财务状况下,哪怕是最微小的市场波动,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他商业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山雨欲来风满楼。

1982年,香港房地产的天塌了。

香港回归前,受政策限制,土地出让至50公顷以内,以防止港英政府大规模套现。

港英政府欣然接受,当时600多万香港居民,仅居住在香港总面积的18%

政府因此节省基建开支,但土地价格却无限制。

这使得政府土地收入暴增,占总收入近四成,香港财政支出近半依赖于此。

随着地价的不断攀升,香港房价也水涨船高,导致平均房贷月供高达家庭收入的180%,使得普通家庭负担不起。

香港每年卖地平均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购房者稀少,房地产市场变成了投机者的天下。

接盘侠减少,市场风险不断累积。

同时,香港政治前途的不确定性(指回归后),尤其是土地和房产政策的悬而未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这两大因素相互作用,香港房地产泡沫终破灭。

陈松青的商业根基因此受到重创。

他虽努力维持运营,但形势对他极为不利。

更致命的是,他背后的金主大boss——

李三春(马来西亚华侨总会会长)和东姑拉沙里(马来西亚财政部长)的垮台,更加剧了他的困境(由于牵扯到马来西亚的内政问题,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上:李三春 下:东姑拉沙里(图片来源网络)

而他的合伙人钟正文是最早感受到风险的人之一。

说到这里,看过电影的人会觉得奇怪,任达华拿了梁朝伟的500万,去了哪里怎么没交代?

毫无疑问,梁朝伟(资本家)能把盘子做的这么大,也不是吃素的。

出事前,他就想好了后路,再加上兄弟“不仁”,就按原计划把他给做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钟正文也在陈松青的欺骗下,背负了13亿港币的大债。

眼看形势不妙,他立刻派出私家侦探,竟然挖出陈松青一堆见不得光的猫腻,拿这些当筹码,逼陈松青掏腰包,自己好歹是逃过一劫。

这场折腾,佳宁集团的流动资金算是彻底花光了,内部人员也散了。

但陈松青呢,硬是不认输,决定最后孤注一掷,玩票大的,坑坑散民。

在电影中,梁朝伟开了记者发布会,宣布佳宁集团半年赚了2亿6900万,还要给股民分息。

股市一听这消息,炸了锅,股价一路向上。

嚯,这韭菜割的,一茬又一茬。

但,40天后,佳宁集团资金链彻底断了,股价急坠,许多投资者高位被套,欲哭无泪。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段故事,导演没讲。

当时,李三春和东姑拉沙里垮台后,他们的政敌,越发觉得裕民银行的贷款有问题,于是派了伊巴谦和他的助理去查账。

1983年6月,伊巴谦先去了美国,查看了佳宁集团用美国地皮做的贷款。

一块烂地罢了。

于是立刻上报,停止给佳宁集团放贷。

一个月后,就在佳宁集团资金链彻底断了之前,伊巴谦与佳宁的主席、高管见了一次面,双方本打算签订一份400万美金的贷款

结果,当天晚上,伊巴谦接到一通神秘电话后,便“离奇失踪”了。

由于经理不在,第二天的签订仪式就由助理代签。

唏嘘的审判


几天后,伊巴谦的尸体找到了。

事件顿时升级。

毕竟是马来西亚的公民,马来西亚政府插手调查,这下子掀开了裕民银行的老底,违规8亿美元放贷,还是国营银行,这事儿想来哪有这么简单。

银行高层那帮大佬闻风丧胆,赶紧辞职了事,飞到了美国养老。

搞笑的是,香港这边为追查凶手搞得热火朝天,马来西亚那边却突然装聋作哑,撤了。

好在,凶手是找到了,名叫麦福祥。

新闻报道佳宁谋杀案(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警察让他交代罪证,他只说了一句:

“如果我现在认罪,香港是没有死刑的,我最多坐十几二十几年的牢,就放出来了,但如果我告诉你幕后黑手是谁,我现在走出去,今晚就死于非命了。”

凶手麦福祥(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电影是借梁朝伟之口给出了答案——

“我不是金手指,只是个白手套;我哪有那么大胆量,那可是国家队啊大哥!”

本以为找到凶手,案子也算是了结,结果谁成想,麦福祥突然指证陈松青买凶杀人

凶手麦福祥(图片来源网络)

基于陈松青商业上的黑暗交易,警方和廉政部门随即联手对佳宁集团展开调查。

调查揭露了陈松青与财务公司的不法交易,还牵扯到了处理地产交易的律师温宝树(影片中由方中信饰演kelvin)

温宝树遭到审查后,不久便在自家泳池溺亡,且死状颇为诡异。

脖子上系上一根绳子,另一端则绑着一块石头,后来警方实在找不到线索,就宣称他是“自杀”的。

原型温宝树及案发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两宗凶杀案:一宗凶手神秘莫测,另一宗除了死因,什么线索也没有。

香港警方面对这样的局面,无疑是颜面扫地。

然而,就在警方焦头烂额之际,第三个死者又来了,这次竟是廉政部门的内部人员胡礼达。

新闻报道胡礼达(图片网络来源)

他曾负责调查佳宁集团的财务问题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为工作奔波。

然而,他的死,却被轻描淡写地定性为“自杀”,理由竟是“工作压力过大”

紧接着,第四个死者的出现,更是让整个案件复杂化

他是陈松青经济案件的主审法官柏嘉。

伯嘉(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这里,不要以为这是陈松青的死敌,相反,他是用生命在保护陈松青。

廉政部门证据成山,他说“证据不足”,释放陈及其高层,更令政府赔巨款。

市民愤怒,法院门外几成风波。

柏嘉后来辞职,任性而去,在塞浦路斯途中,车祸夺命。

死者连环,证据莫凭,凶手逍遥。

就这样,传言满城飞,真相如迷雾,探者皆迷路。

这案子磨磨唧唧13年,一直到1996年才结束。

陈松青被捕现场视频

在电影里,有观众好奇,为什么偏偏在1996年,陈松青主动承认了串谋和诈骗这两项罪,而且才被判刑三年

新闻报道陈松青事件(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是陈松青狡猾的地方,他知道警方根本拿不出证据,又巧妙利用了英殖时期的司法漏洞和权钱交易,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佳结果

他也知道,如果赶上香港97回归,后续的法律修订,他可就不止蹲牢三年了。

陈松青被捕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就是电影《金手指》背后故事的整个过程,希望看完这篇,会对看电影的你有所帮助。

一念之间

可以说,《金手指》的剧情紧密追随着香港的历史进程。

但导演讲的故事流于表面,历史背景也是一带而过,本想借用真实事件改编作为噱头,来表达底层逆袭

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活生生拍成了MV式的“诈骗片”

但又不得不说,在资本主义的巨轮下,似乎一切都在瞬息万变。

电影的收尾看起来似乎显得突兀,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世界的残酷现实:

大楼的崩塌和财富的转移,往往就在弹指一挥间。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无情的描绘。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和利益而挣扎。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在那一刹那的决定中产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