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挺独立团究竟是怎么来的?打响北伐第一枪,'铁军'表现有多出彩?

 where5 2024-01-08 发布于四川

1926年5月唐生智主动南撤,放弃长沙,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未能摆脱困境。

叶开鑫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并乘胜南犯,以蒋锄欧旅进驻湘潭,余荫森旅进驻株洲、易俗河,并分头向衡山作正面攻击;赣军唐福山师在东部向攸县推进;邹鹏振率叶开鑫军大部攻占了宝庆,从西部进窥衡阳。

Image

一度中立的贺耀祖打出“护湘军”的旗号,自任总指挥,虽不满吴佩孚军入湘,但在讨伐唐生智问题上显然与叶开鑫态度一致。唐生智退守湘南,但已陷入三面包围之中,势必难于持久。

1、李宗仁为何要促成北伐?

早在起兵驱赵之先,唐生智恐力有不逮,就电请李宗仁在他出兵之时派出1旅之众,在黄沙河“遥为应援”。李宗仁接电后即复电照办。

李宗仁,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军旅后,由排长而迭次升迁,1923年秋,自任定桂军总指挥。他与黄绍竑、白崇禧指挥所部分进合击,击败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统一了广西。

李宗仁与黄绍竑、白崇禧对北伐都十分热心,这除了他们作为一派年轻军人,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以外,也有一个扩张地盘的实际需要。

广西统一后,李宗仁的“定桂军”与黄绍竑的“讨贼军”合而为一。然而,毕竟渊源各自,和合不易,因而,向外发展,有利于解决内部争权夺利的危机。

当然,李宗仁也看到,湘军3个师与鄂军、赣军共同进攻,唐生智必定独立难支。

唐生智与谭延闿、程潜有隙,决不肯退入广东,以免被谭、程收编。

如果兵败入桂,北军势必尾追而至,广西统一的局面便难于保全。李宗仁审度形势,权衡利弊,决定出兵援唐,促成北伐。

于是,组织了北伐筹备委员会,以胡宗铎为主任委员,限期将有关北伐事项筹备完竣,并命令全省动员,各地部队都往桂林集中,作入湘准备。

同时,致电广州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力主援唐北伐。唐生智退守湘南以后,迭电告急,敦请李宗仁火速派兵入湘援助。李宗仁即令钟祖培第八旅入湘增援。

5月上旬,尹承纲率第八旅第十五团奉命克日从桂林出发,12日抵达衡阳。旅长钟祖培率其余部随后跟进,28日到达衡阳,暂归唐生智指挥。

唐生智一面电请李宗仁出兵救援,一面派心腹刘文岛再赴广东,呼吁国民政府提前出师北伐。

Image

为促成北伐,李宗仁和刘文岛不期而遇,同于5月10日抵达广州。

这时在广州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因“中山舰事件”以来引起的各种矛盾尚余波未息,对于兴师北伐尚无切实准备。

蒋介石忙于处理政治问题,11日、12日,李宗仁连续与他商谈北伐及援湘,均不得要领而返。

谭延闿和程潜因对唐生智从前追随赵恒惕,与他们作对余恨未消,也一致反对入湘援唐。

只有第四军军长李济深赞成入湘援唐,并愿抽调部队先期出发。

广州国民政府大举北伐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但不能不考虑援助唐生智的问题。

叶开鑫投靠吴佩孚,充当了吴佩孚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马前卒,一旦衡阳失守,北洋军阀将兵临广东,不仅使湖南驱赵所造成的有利形势毁于一旦,而且使革命根据地失去了屏障。

5月中旬,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整理党务案”,蒋介右实际上总揽了党、政、军大权。

同时,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援助唐生智,以缓和局势,巩固前进阵地。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上提出拨发广西军费20万元,并下令出兵援湘,广东方面调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部,第十二师张发奎部及独立团叶挺部入湘援唐。

5月17日,广州国民政府宣布唐生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前敌总指挥,21日又委任唐生智兼理湖南省政,同时送去军费10万元。

2、叶挺独立团的由来

奉调援湘的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部驻防于灵山、钦县、防城一带,第十二师张发奎部驻防于肇庆、新会一带。大军集结期间,第四军独立团叶挺部作为先头部队,于5月20日奉命由粤入湘。

Image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培养起来的一支革命武装。

1925年11月,以共产党所领导的铁甲车队、黄埔军校部分学生、滇军干部学校部分学生作骨干,建立于广东肇庆,叶挺任团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吴季严任政治指导员,隶属于第四军第十二师。

叶挺,字希夷,号西平,与张发奎是陆小同学,又一起任孙中山的警卫团营长,两人交情深厚。1924年,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人赴苏俄学习次年回国后,适值第四军扩充部队,张发奎力邀叶挺到自己的十二师中当团长。

叶挺说:“这没问题。但要我当团长,就要当独立团团长。”

张发奎爽快地说:

“行,我去跟李军长(第四军军长李济深)说说,把我所属的第三十四团调给你,成立个独立团。”

李济深答应了叶挺的要求,当即委任他为独立团团长,并指定其部队驻在广东西江肇庆地区。

张发奎对叶挺说:

“请希夷(叶挺字)见谅,因经费奇缺,第三十四团武器较差,对组建独立团不利,我也帮不上大忙。”

叶挺知道,张发奎所说的第三十四团,其前身是铁甲车队,这是中共最早的一支军队,归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曾参加过两次东征,后来在第四军中取得第三十四团番号,官兵由共产党方面自己解决。

他便顺水推舟地答:

“向华兄(张发奎)能把第三十四团交给小弟,小弟已感激不尽。一支队伍,武器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干部,有了好的干部就会训练出好的部队。我已向李军长提出,独立团的干部由我挑选。”

果真,叶挺亲自挑选独立团的所有干部,其中半数以上军官皆为中共党员,且皆为黄埔军校一、二、三期生,如陈赓、曹渊、卢德铭、许继慎等人,都为独立团的营、连、排长,同时招募了广西、湖南的一些贫苦农民和进步青年,官兵总共2100人。

Image

独立团组建后,训练比其他部队要求严格,官兵情绪高昂,纪律特别好。

离粤赴湘之际,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特地在广州司后街(今越华路)叶家柯堂叶挺的住处召开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

在这个会上,周恩来对独立团首途北伐以后的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他要求独立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注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注意统一战线工作,很好地与友军团结;作战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要吃苦耐劳,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

他指出现在广东有的军队不愿意打头阵,但是,独立团打了胜仗,他们就会跟上来。最后,周恩来勉励与会同志,饮马长江,武汉见面!

3、衡山之战

5月20日下午,独立团乘火车抵达韶关。26日,独立团全体官兵从韶关开始了艰苦的长途跋涉,翻越层峦叠嶂的南岭时,连日滂沱大雨,部队冒雨而行,日行山路达60余里。

27日,独立团到达湖南郴州,31日进抵永兴。

北伐先遣队分途由桂、粤挺进湘南,随即配合唐军投入了保卫湘南的战斗。

5月12日,第七军李宗仁部第八旅第十五团抵达衡阳,正值叶开鑫军猛攻衡山。

衡山挺拔险要,为湘南天然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唐生智退守湘南,即将主力布防于衡山一线,在护湘关、独角山等要做设置重兵防守。

吴佩孚也把争夺衡山看作控制湖南的首要任务,认为非此“则湘事万难成功”。

5月5日凌晨,叶开鑫军以重兵猛攻护湘关,两个营的敢死队担任前锋,实施强攻,企图突破唐军防线。

唐生智所部在护湘关一带筑有坚固的机枪阵地,双方激战3昼夜,叶军抢关数十次,终未得手。

7日夜晚,暴雨如注,两军仍作彻夜激战。苦战经旬,唐军疲惫不支,第7军李宗仁部尹承纲所率十五团恰于此时到达,唐生智当即令尹团增援前线。

Image

唐军得尹团增援,士气为之一振,努力反攻,将敌军击退。正待乘胜追击,唐生智得悉赣军唐福山部有由莲花进窥攸县的企图,又令尹团急赴攸县增防。

赣军得知唐生智已有准备,未敢贸然深入。第七军李宗仁部第八旅全部到达以后,尹团由攸县返回衡阳归还建制。

5月22日,叶开鑫的“讨贼军”、贺耀祖的“护湘军”,附以鄂军、赣军,倾尽全力,发起全线进攻。

“护湘军”攻击唐军左翼何键部,进至金兰寺、洪罗庙一带,何部已久战不支,唐生智急令钟祖培向洪罗庙增援。

6月1日晨,钟旅与敌遭遇于金兰寺北端三合桥一带,钟旅愈战愈勇,并声言第七军已全部到达,以壮声威。两军协力反击,强渡蒸水,将敌一举击破,“缴数百枪支,机关枪六门,其他辎重行李无算”。

战斗过程中,叶琪及唐生智旧部陈维郴率部来归,“护湘军”阵线大乱,匆匆退守涟水以北。

6月3日,何健师与钟旅进占永丰。唐军中路刘兴、周斓两部迎战叶开鑫军林拔萃等部,敌以猛力强攻,计达1昼夜,唐军前仆后继,誓死相拼,敌伤亡400余名,其势不支,向白果、新樵等处溃退。

叶开鑫军蒋锄欧旅,鄂军余荫森旅共达6000余人,向萱州河作正面主攻,5月29日发起攻击,叶开鑫亲率弁兵督战,“血战三昼夜,敌人冲锋百余次,我军兵力与敌悬殊,率能以少克众,敌死伤八百以上,我军官兵亦死伤百余名”。

唐军与敌作战的是李品仙部,战斗期间,敌军一部曾突入李品仙部所在阵地,李部兵力既感薄弱,弹药也不充足。

危急之时,第七军李宗仁部第八旅第十六团三营长王赞斌率部押解弹药进入阵地,李品仙乘夜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将王赞斌营补充第一线。

Image

李部官兵因王营的增援获知广西大军不日到达,士气重振,6月2日拂晓发起反攻,叶开鑫军骤见有服装及口音皆与湘军不同的部队投入战斗,且勇猛异常,知广西援军参战,遂向萱州河以北退走,李品仙乘胜一鼓收复衡山。

这一战役,唐生智得李宗仁第七军第八旅援助很大,他在致广州总部的电报中大赞钟祖培旅“参加是役,官兵奋斗勇敢,厥功甚伟”。

4、渌田、黄茅铺之战

衡山方面激战方酣,粤军陈炯明旧部谢文炳及赣军唐福山相机进占攸县、长岭一线。谢文炳两团、唐福山两团占领攸县以后,谢部约百余人深入到攸县以南的陈家铺,距唐军在安仁以北的渌田阵地仅20公里。

唐生智集中主力在衡山方面作战,对付赣敌则仅部署了第三十九团1个团。这个团10连人,其中4个连驻扎在耒阳附近,6个连驻扎在安仁、渌田,有一半是新兵。

在前沿阵地上,部署黄茅铺1个连,部署渌田1个营,在渌田左翼江口附近布置1个连担任警戒。以此不足两个营且缺乏训练的兵力,抵御敌军4个团的进攻,胜负不问可知。

唐生智在湘东南的阵线一旦被攻破,安仁弃守,敢即可直扑耒阳或郴州,抄其后路,切断湘粤交通。

因此,保卫安仁,巩固湘东南防线极为重要。

5月31日晚,唐生智急电叶挺,称“敌即日必行总攻击,安仁兵力单薄,贵团务速赴援”。

叶挺接电,次日即率所部(缺第一营)从永兴出发,冒着大雨兼程前进,6月2日上午11时抵达安仁。

第一营押解国民政府送给唐生智军的子弹,在郴州交接后,也于3日下午赶到安仁。

叶挺了解了敌情后,决定3日晨以第二营开赴渌田,以第三营开赴龙家湾,由第三营派1个连驻距龙家湾4里远的黄茅铺,主力将从黄茅铺方面出击。

独立团连夜冒雨强行,疲劳殆甚,全体官兵顾不上休整,立即投入火线对敌作战。

6月3日午后1时30分,敌谢文炳部进犯渌田,少数搜索部队开始与唐生智军警戒部队接触。叶挺闻讯,当即传令三营长杨宁,如渌田有敌来犯,可相机援助。

Image

下午5时,杨宁由龙家湾向叶挺报告,该营奉派第八连赴黄茅铺警戒,第八连到达时,敌千余人来犯,现已占领阵地,与敌人作死力抵抗。杨宁已亲率第七、第九两连赴援。

同时,二营长许继慎报告,敌千余人向渌田阵地进攻猛烈,该营已全军进入友军三十九团阵地。

叶挺得悉军情紧急,在团部召开了简短的党支部会议。会议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战斗中起模范作用,保证战斗的胜利。

叶挺决定亲率第一营两个连、机枪连和武装通信队赴援龙家湾。令团参谋长周士第率第一营第三连、侦察队、武装担架队赴援渌田。

幸而得到许多当地熟悉道路的农民指引,叶挺、周士第两支援军才减少了夜行军的困难;于深夜11时许,各自到达预定地点。

敌谢文炳两团向渌田发起猛烈进攻时,独立团二营方到达距阵地两公里的渌田墟,乃仓卒加入友军阵地,与友军颇多混杂。

为阻止敌军从左翼进攻,许继慎将所部第四连布置在渌田左侧数里处,由第五、第六两连担任正面抵抗。三十九团第六连不敌敌军数次猛攻,先行退走,致使阵地多半被敌占领。接着,三十九团二营率先转移,退至距敌1公里处的左翼高地。

许继慎指挥本营继续坚守阵地,周士第率援军赶到火线,即派武装担架队接应本团二营右翼,阻止敌军包抄,巩固现有阵地,以待反攻。

与渌田阵地激战的同时,敌唐福山部两团千余人向黄茅铺发起猛攻,独立团三营与三十九团第十二连协同抵敌。由于第十二连退却,致使三营第八连被敌军包围,战斗中,3名排长负伤,士兵死伤甚众。叶挺率部赶到龙家湾时,只见枪声四起,流弹横飞,黑夜之中分不出敌我之所在。

三十九团团长张辅继周士第之后由安仁赶到渌田。周士第与张辅及坚守渌田阵地的独立团二营长许继慎、三十九团三营长王东原一起商议,拟于翌晨反攻。

叶挺同意这一作战计划,令周士第率本团在渌田部队协同友军,于翌晨4时发起攻击,务须击破该敌,并令曹渊率第一营(缺第三连)携苏制机枪2挺,亦于同时向黄茅铺正面之敌发起攻击,并与渌田部队联络,第三营携粤造机枪1挺,于翌晨4时40分向黄茅铺右侧高地之敌攻击,叶挺本人将率侦察队、特务队亲临前线指挥。

6月4日拂晓,独立团与三十九团在渌田和黄茅铺同时发起反攻。

敌已知广东援军抵达安仁,且数次进攻均未得手,故于晨2时以半数兵力作掩护,先行陆续退却。

Image

周士第以一部向渌田正面之敌进攻,以主力从渌田以东插入敌军侧后向铁丝坳攻击,战至上午7时,渌田守敌全线溃退,向攸县方向败走。

叶挺以一部攻击黄茅铺正面之敌,自亲率主力从黄茅铺以西绕至敌人侧后攻击,黄茅铺右侧高地上赣军百余人,受独立团三营包围,被迫翻越高山向茶陵方面溃退,独立团第七连穷追20余里。

各部队分头追敌20余里,叶挺见敌已退远,料定必退回攸县,本军无法临时渡过洣水,即令收队。三十九团二营及独立团第四连追至洣水南岸,城中敌人恐慌万状,射击达1小时之久,因无法渡河,各退回本队。

5、北伐首战告捷

攸县之敌已成惊弓之鸟,当日即陆续向攸县北面的黄土岭撤退。6月5日下午2时,独立团进占攸县。

衡山的巩固和攸县的收复,挫败了敌军攻占衡山、控制湘南的阴谋,肃清了北洋军阀在湘南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北伐战争的前进阵地,实现了敌我双方的战略转换。

在战斗中,李宗仁第七军第八旅和李济深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发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精神,勇于打头阵,极大地鼓舞了久战疲敝的唐军士气。

特别是独立团驰援渌田、龙家湾,在友军怯战退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人在阵地在,与友军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以1个半团的兵力,击溃敌军4个团进攻的胜利。

是役,独立团死亡官兵32人,毙伤敌数百人,俘敌百余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创造了一个以寡敌众的战例。

唐生智特电叶挺:

“这次战役,不仅巩固了湘东,而且稳定了战局,此皆兄之功也。”

衡山保卫战大局已定,6月2日,唐生智在衡阳正式就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前敌总指挥职。

所部第九旅扩编为第二师,何键为师长;第八旅扩编为第三师,李品仙为师长;第二旅扩编为第四师,刘兴为师长;警备旅扩编为教导师,周斓为师长。

鄂军夏斗寅部亦扩编为独立第一师,由唐生智指挥。

4日,唐生智以北伐前敌总指挥名义分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4处。11日,正式成立了临时省政府。

Image

保卫湘南期间,中共湘区区委为继续争取唐生智、组织湖南人民参加北伐战争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湘区区委在唐生智南撤之前就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全力以赴地做唐生智的工作,有效地助其抵御叶开鑫的进攻,坚定他归附国民政府的立场,保持已经取得的北伐前哨阵地。

为此,派出夏曦、何叔衡、郭亮、王基永、曾三与国民党左派熊亨翰、曹羽仪、凌炳一道组成代表团,随唐撤往湘南。

唐军南撤以后,以该代表团为核心,在衡阳组织了包括唐生智在内的中国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别委员会。

在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国共两党的积极工作,湘南各县的工农运动得到迅速发展,积极支持并配合了保卫湘南的作战。

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所辖各军的编制: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辖五师:

第一师师长王柏龄,辖孙元良、倪弼、薛岳三团。

第二师师长刘峙,辖陈继承、蒋鼎文、惠东昇三团。

第三师师长谭曙卿,辖涂思宗、徐庭瑶、卫立煌三团。

第十四师师长冯轶裴,辖邓振铨、蔡熙盛、周址三团。

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辖王文翰、赵锦雯、李泉三团及刘秉粹补充团一团。

另有直属之张真补充团、蔡仲笏之炮兵团、朱毅警卫团,计十九团。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辖四师:

第四师师长张辉瓒,辖谢毅伯、周卫黄、邓赫绩三团。

第五师师长谭道源,辖罗寿颐、彭璋、朱刚伟三团。

第六师师长戴岳,辖黄友鹄、廖新申、刘凤三团。

教导师师长陈嘉佑,辖余泽筏、李蕴珩二团。

另有直属谢慕韩之炮兵一团,共十二团。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辖三师:

第七师师长王均,辖曾万钟、万人敌、彭武扬三团。

第八师师长朱世贵,辖韦杵、祝膏如、李思愬三团。

第九师师长朱培德兼,辖顾德恒、李明扬二团。

另有直属之武宣国宪兵营,张言传之炮兵营。计八团二营。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辖四师:

第十师师长陈铭枢,辖蔡廷锴、范汉杰、戴戟三团。

第十一师师长陈济棠,辖余汉谋、香翰屏、黄镇球三团。

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辖缪培南、黄琪翔、许志锐三团。

第十三师师长徐景唐,辖云瀛桥、陆兰培、陈章甫三团。

另有叶挺之独立团,郭思演、薛仰忠两炮兵营。

Image

计十三团二营。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辖二师:

第十五师师长李群,辖黄相、周定宽、黄炳堃三团。

第十六师师长练炳章,辖陆满、李林、陈伟图三团。甘国兴之炮兵一营。

另有梁林、林驹之独立第一、二两团。

计八团一营。

第六军军长程潜,辖三师:

第十七师师长邓彦华,辖傅良弼、文鸿恩、钟韶三团。

第十八师师长胡谦,辖苏世安、宋世科、李明灏三团。

第十九师师长杨源濬,辖王尹西、张轸、王茂泉三团。

外有莫希德、罗心源之两炮兵营。

计九团二营。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辖九旅:

第一旅旅长夏威,辖毛炳文、陶钧二团。

第二旅旅长李明瑞,辖俞作豫、李朝芳二团。

第三旅旅长辖二团;第四旅旅长辖二团;第五旅旅长辖二团;第六旅旅长辖二团。

第七旅旅长胡宗铎,辖李孟庸、杨腾辉二团。

第八旅旅长钟祖培,辖尹承钢、周祖冕二团。

第九旅旅长辖二团外有炮兵二营。

计十八团二营。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辖六师:

第二师师长何健,辖陶广、刘建绪、危宿钟、张辅四团。

第三师师长李品仙,辖张国成、熊震、李云杰、吴尚四团。

第四师师长刘兴,辖廖磊、唐哲明、李继寅、蒋春湖四团。

教导师师长周斓,辖罗霖、鲁杨开、刘克豪三团。

第五师师长叶琪。

鄂军第一师师长夏斗寅。

外有周荣光之教导团,王锡焘之炮兵团。

除叶夏两师团数不明外,计十七团。

Image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步兵学生之第一、二两团,入伍生之第一、二两团。

杭毅之宪兵团。赖世璜之独立第一团。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