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一生最该看透的10条生活真相

 HNYZL 2024-01-0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培根曾说:“哲学使人深刻、洞察根本。”

但由于哲学深奥的道理和逻辑,令很多人望而生畏,不敢问津。

图片

关于自己

  •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当崇拜者恭维苏格拉底的智慧时,他却说,他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当反对者判他为死刑时,本可以申诉豁免的他,却选择慷慨赴死。

面对赞扬,他不为所动;而对于侮辱,他从不辩驳,更不乞求他人了解。

在他安然自洽的背后,是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是用生命对信仰的坚守,令人膜拜敬仰。

过度依赖别人的评判,活在别人的喜恶里,只会让真实的你越来越模糊,活得越来越疲惫。

只有抛开他人的种种定义,认清自己,你才能成为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

图片

图片

关于死亡

  •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


不断寄来的匿名信,为苏菲打开了欧洲哲学的画卷,引导她用哲学思维重新看待生命。

书中有句话: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人生在世,聚散无常。


我们以为幸福会延续到老,却不知道,在生活的路口,常有魔爪的伏击。

在不经意的时候,瞬间攫去我们所有,令人感叹命运多舛、世道无常。


图片

图片

关于健康

  • 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


历史上,亚历山大皇帝面对死亡,曾写下三大遗愿:

一是他的棺材必须由医生抬,二是通往墓园路旁撒满金银财宝,三是把他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他旨在告诉人们:再好的医生,面对死亡也无能为力;毕生追求财富,却是在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是空手而来,撒手而去。

把有限的健康投入到无止境的追名逐利中,是一个人最大的愚蠢。

书中还提醒我们:

“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身体或心灵不平衡,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节制饮食,保持和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

“透支”是健康的大敌,而节制才是养生王道。

注意劳逸结合,维持身心平衡。

把身体当作福田,当你精耕细作,善待于它,它终将奉献累累硕果,回馈于你。

图片

图片

关于知识

  •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说:“智慧来自人类内心的理性,而非依靠外界他人给予。”

一开始,苏菲对此不甚其解,但细细想来,这说的不正是自己吗?

看起来认真听课,实则心不在焉。

不喜欢的课程永远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而那些引起共鸣的知识点,自己却过目不忘。

她终于明白,一个人如果只依赖于输入而不用心体悟,知识只能浮在表层。

《素书》中有句话:“明莫明于体物。”

道不外求,但从心觅。

真正的智慧,是用心对事物本质的体察和洞见。


图片

图片

关于思考

  •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如果你不思考,就不算是人。


生活中,对很多人而言,思考是一项艰难的脑力劳动。

思考需要大量阅读,比对研究,总结提炼,其过程痛苦而艰辛。

最后,不愿一探究竟的他们,只好关闭探索之门,止步于成长路上。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人生若没有了思考,就像没有灵魂的生命。

而思考,则带领我们攻城略地,突破窄门,走向开阔。

其中征服与挑战之乐,才是最高级的心理体验。

图片

图片

关于成长

  • 不能汲取三千年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乔布斯曾经说过:“使用人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历史是场接力赛,一代代人接力传承,才积累了璀璨的现代文明。

一个人的目光紧盯着眼前的方寸之地,就难以抬头看见广阔的山河。

只有博采众长,向优秀的思想学习,乘风起,借势而为。

必会打破固化的小我,迎着前人的智慧之光,平步青云,扶摇而上。

图片

图片

关于认知

  • 我这一辈子只见过黑色的乌鸦,但这并不表示世间没有白色的乌鸦。不能否认世间可能有白色的乌鸦。我们几乎可以说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寻白色的乌鸦。


生活中,因为一句话,一件事,我们就武断地下结论,把冰山一角当成全世界,就容易跌入偏见的陷阱。

尼采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

人这一生,眼光有边界,思维有高墙。

只有不断改善自己,才能越过心中的樊篱。

去读书,去经历,拓宽视野的广度。

打破一元认知,培养多元思维模式,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维度,看到世界的多面。

才会用灵活的视角和策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轻松破局。

图片

图片

关于幸福

  • 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欲望。


《庄子》有言:“以天下为笼,则雀无所逃。”

人活于世,最大的牢笼并非有形之物,而是心中的欲念。

无休止的攀比,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如同一张张交织的大网,将我们牢牢束缚,让我们无法动弹。

罗曼·罗兰告诉我们: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刻意追逐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加重我们的焦虑。

只有生活至简,顺其自然,我们才能挣脱欲望枷锁,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分恬淡满足。

图片

图片

关于自由

  • 人注定是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康德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充满敬畏,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茨威格曾经说过:“命运所有的馈赠,都标好了价格。”

任何一个风轻云淡的自由背后,都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痛不欲生的坚持。

不要止步不前,更不要轻言放弃。

只管去拼搏,去努力,当积淀的底蕴足够厚重,你想要的自由,自然会承载着你,平步青云,迎风翱翔。

图片

图片

关于心态

  • 没有任何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因此当命运来敲你家大门时,抱怨也没有用。


卡尔维诺有句名言:“心灵的秩序是对抗世界的复杂性。”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拥有正向积极的心态,我们才可以对抗命运的反复无常。

人这一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无奈与遗憾。

与其抱怨数落,不如允许一切发生,允许世界的不完美。

在不幸之中寻找幸运,然后,以乐观心态重建未来的支点。

《菜根谭》中写道:“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每个人的心,是一个容器。

那些过不去的苦难,放不下的纠结,长期堆积,便会滋生毒素,反噬自己。

只有常常清理排空,我们才能有足够的空间,装下鲜花和喜悦,点缀我们的生活。

图片
小说结尾有句话令人动容:“当我们仰望天空时,其实是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已识环宇之大,方知自我渺小。

当你苦闷无助,找不到方向时,不如抬头看看夜空广袤的星河。

然后再内观自己,你会突然清醒:

眼前你面临的烦恼和困境,放眼于宇宙之间,连微尘都不及。

与其为现在的生活困扰,不如放宽心态,抛开杂念,用心过好当下的生活。
图片

 正 文 结 束








  丁谦书法艺术空间

 认知丁谦 聚焦书法

  解读行业 交流常识

  深度评说 共享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