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尘诗话 21 ‖ 李耀斌:“暗藏天机”的“石头”——读盛文诗歌《石头二首》

 甘宁界 2024-01-09 发布于宁夏



石头二首

石头二首

作者:盛文(安徽)

1

许多人比不上石头

我喜欢石头

实在,单纯,一声不响

它丝毫不在乎它的容貌

外表往往跟一个人的内心无关

石头最厉害的

就是用沉默面对一切

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

它最终让他们面对自己

石头有的是时间


2

一块石头

从山上跑出来

一路摸爬滚打

然后跌落人间

跌落人间的石头

无法决定它的归宿

有可能被踩踏

或者忍受重压

甚至粉身碎骨

变成沙

许多人不知道

即使变成沙

石头的心里

仍暗藏天机

一尘诗话 · “暗藏天机”的“石头”

   ——读盛文诗歌《石头二首》

◆李耀斌

安徽诗人盛文的诗《石头二首》分为“1”和“2”“两个”诗,这“两个”诗的每“一个”又分两到三节,去“描述”“石头”,去“揭示”“石头”,用字节省,“轻描淡写”,感悟人生,充满哲思。诗人盛文用自己淡敛而又老道的“刀法”“雕刻”出了尘世间最富“深度”的“石头”。

“许多人比不上石头/我喜欢石头/实在,单纯,一声不响/它丝毫不在乎它的容貌/外表往往跟一个人的内心无关”。这是《石头二首》之“1”里的第一节,诗人用了一个对比,但又不是“绝对”:“许多人比不上石头”,同时进一步紧承着这一“对比”而出的判断写出“我”“喜欢石头”的原因:“实在,单纯,一声不响/它丝毫不在乎它的容貌”,同时也是对“石头”内在品行和气质的“揭示”和赞美,并籍此生发一种“行走于尘世”的哲理:“外表往往跟一个人的内心无关”,行笔从容随意,语言平实自由,一“块”“实在,单纯,一声不响”,“丝毫不在乎它的容貌”的不修边幅、沉默寡言却很看重“自己”“内品修行”的“行走于世”的“石头”便在诗人笔下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这样的“石头”,最终一定会赢得普遍的敬重。在第二节,诗人的笔便往这种“深处”游走:

“石头最厉害的/就是用沉默面对一切/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它最终让他们面对自己/石头有的是时间”。“沉默”是“石头”最厉害的“生存”或者“立世”“法则”,“石头”用这一“法则”迎风送水,遇朋友遇对手,最终让“他们”“面对自己”明白一个更深刻的生活哲理:“石头有的是时间”,不言而喻:“时间”,可以打败一切!。古人常曰“诗言志”,诗人盛文正是善用一种老道而又熟稔的拟人手法,借一块“石头”,诗性呈现诗人内心崇尚和一生坚守的一种“存世之道”,咏物言志,彪人炳世。

《石头二首》之“2”,诗人用相同的手法,从另一个角度再去“刻画”“石头”,“揭示”“石头”,力求多维度、多层面地去呈现“石头”的“经世内涵”,当然也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度注视而籍以“石头”完成表达。

“一块石头/从山上跑出来/一路摸爬滚打/然后跌落人间”。

这一节,写的是“石头”的“出世”,“从山上跑出来”、“摸爬滚打”、“跌落”等词句抓住“石头”的特点,形象具体,高度概括。

“跌落人间的石头/无法决定它的归宿/有可能被踩踏/或者忍受重压/甚至粉身碎骨/变成沙”。

这一节,写的是“跌落人间”的“石头”的“命运”,“无法决定它的归宿”,有可能“被踩踏”、“或者忍受重压”、“甚至粉身碎骨”、“变成沙”,这些词句,仍然是高度凝练高度概括而又深刻形象地呈现“来到人间”的“石头”所遭遇的不可预知但一定预设着重重险恶和悲惨的“命运”,诗人的遣词造句,给读者造成的视觉的冲击力是很强烈的。读着这样的“石头”,读者完全也应该“读到”的是茫茫天底下,一个卑微渺小的“我”,或者“你”,或者“他”,或者“芸芸众生”,来到人间,在尘世上忙忙碌碌、跌跌拌拌,因为人事的社会的自然的物质的制度的情感的等等各种障碍而碰得“头破血流”摔得“粉身碎骨”。

“许多人不知道/即使变成沙/石头的心里/仍暗藏天机”。

诗的第三节,进一步提升诗的境界,“许多人”“不知道”,“变成沙”的“石头”,“心里”仍“暗藏天机”。读这样的诗句,让我感觉到这“许多人”“活”在世上,“活”得多么“迷茫”多么“糊涂”多么“麻木”,而那极个别的“看清”了“世道”的人,好不容易从麻木和迷茫里挣脱出来,却又陷入“难得糊涂”的“痛苦”之中。而“从山上跑下来”的“一颗石头”,经自然风霜,遭人世磨折,竟“活”得那么“明白”,没有痛苦,没有表情,不言不语,“心里”装着“天机”,“活”得那么云淡风轻、平凡从容。

 专栏主编:李耀斌   编辑:路 璐

维护原创,允许转载,

但须注明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