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咨询】 问:老师您好,我家孩子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总是丢分严重,能否提供一个详细且生动的教程,加入实际案例来说明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回答】 一、专项训练与题型识别 ——实例示范 答:比如,我们以《红书包》这篇文章为例,假设目标是锻炼孩子对“概括内容题”的解答技巧。首先让孩子只专注于此类题目,如文章后面有一道要求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题目。此时,要让孩子了解并识别八大题型中的“整体概括题”,然后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案例:如果题目是“请简述《红书包》的主要内容”,则指导孩子遵循解题步骤: 1. 首先读完全文,依据叙述性表达方式,找出关于主人公想要红书包、经历的过程以及最后获得或领悟的部分。 2. 提取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整理。 3. 将提取出的要点用诸如“由于…,主人公经历了…,最终…”这样的连接词串连起来形成答案。 二、标题剖析与线索挖掘 ——实战运用 答:例如,《红书包》这个标题看似简单,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红书包”是否可能作为全文的线索?在开始阅读前,鼓励他们预想一下文章可能围绕红书包展开哪些情节。读到文中时,注意寻找点题句,比如某段中提到“那个红色的书包成了我心中的渴望”,这句话很可能就是关键信息,提示了整篇文章的情感主线和叙事焦点。 三、圈画重点,深度解析 ——模拟操作 答:假设有这样一个句子出现在《红书包》中:“她羞涩地低下头,眼睛却盯着橱窗里那个闪着光的红书包。”这时可以教导孩子将此句划为重点,因为它描述了人物的动作及心理状态,可能涉及到人物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并且可能成为后续问题的答案来源。 四、梳理脉络,构建结构图 ——绘制示例 答:拿《红书包》来讲,文章分为五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红书包的出现、主人公对它的向往、家庭条件的限制、意外得到书包以及最后对书包寓意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这样梳理: 第一段:引出红书包 第二段至第四段:描绘渴望、困难和实现愿望的过程 第五段:升华主题,红书包象征生活态度 五、精准概括,提升总结力 ——应用举例 答:针对《红书包》这篇文章,练习概括主要内容时,孩子应先分析各段落大意,再综合成篇。例如: - 第一段:介绍看到心仪红书包的情景。 - 其他段落:叙述主角如何克服困难得到红书包,并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悟。 - 整体概括:《红书包》记叙了一个孩子面对心爱之物从渴望到拥有,最终认识到生活价值的故事。 六、实践检验,系统学习 ——具体实施 答:设想采用“阅读理解三刷一练”的模式,比如说,在刷概念阶段,教孩子掌握“情感线索”、“过渡句”等核心术语的实际应用;在刷题型阶段,挑选一道关于《红书包》的细节理解题,让孩子熟悉这类题目的答题规律;刷方法时,让他们运用清单工具,一步步分析文章结构和主旨。 此外,为孩子准备一套专门针对“概括内容题”的习题集,如其中包含多篇不同题材的文章,确保孩子通过大量实例练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成绩。 基于“三刷一练”的学习模式,以下是针对提升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三条具体学习建议: 1. 刷概念阶段: 学习和掌握阅读理解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文章结构分析、题型识别(如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等)、关键词抓取与信息筛选技巧。 定期讲解并举例说明阅读理解中的核心术语,比如主题句、情感线索、过渡段落等,让孩子在实际文章中找到对应实例,直观感受这些元素如何影响全文的理解。 2. 刷题型阶段: 为孩子准备一套系统的、涵盖各类题型的阅读理解练习册,并按照题型进行分类训练。 每种题型下精选典型例题,例如选取《红书包》这样的篇章,分别针对概括内容、推断作者意图、解读关键句子等专项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和示范解答。 要求孩子在完成每类题型后,自我反思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答题策略,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3. 刷方法阶段: 教授孩子系统性的阅读方法,如扫读、略读、精读以及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脉络。 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孩子对每一篇文章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初次接触《红书包》时先快速浏览概览整体,然后逐段深入,圈划重点、做批注,并尝试绘制文章结构图。 建立问题清单,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从文中寻找答案,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深度理解的习惯。 一练巩固: 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定期组织模拟测试或实战演练,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完整且有时间限制的环境中,检验和巩固所学技能。 针对孩子在“三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点,设计针对性的强化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对每次练习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反馈和讨论,帮助孩子调整学习策略,持续优化阅读理解的能力。 |
|
来自: 少明阅读理解 > 《公肿豪:少明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