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贡中原:孔雀的中国旅行

 零壹贰012 2024-01-09 发布于湖北

Image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95号展厅“中国瓷器”专馆中,收藏了自3世纪以来的众多中国精品瓷器,其中瓷器“孔雀青釉大餐盘”别具一番风味。与周围陈列的牡丹刻花等静物盘碗不同,该盘高6.4厘米,直径51厘米,底部中央为一只单足站立在一块岩石之上的孔雀,它尾翅收拢,正回首翘望身旁的牡丹。动静结合的盘底构图与内壁轻盈的缠枝莲纹相得益彰,大大减少了胎体厚重带来的粗笨感。专家鉴定认为,这件孔雀餐盘为14世纪晚期浙江龙泉窑所产,在15世纪初经海路来到英国。

在中文文献中,“孔雀”一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山海经》中,意为“大鸟”。1971年,在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史前动物的骨骼,其中就有一小节孔雀的跗跖骨(孔雀腿到趾之间的骨头)。作为新石器时期遗址,下王岗遗址中的孔雀遗骨距今已超过5000年。关于这只孔雀从何而来,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在发表于1977年的《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的动物群》一文中并未做出说明,但提及孔雀现有两种:一种产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泰国、缅甸等地,还有绿孔雀一个亚种产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

Image

泰国寺庙前的孔雀像

的确,对中国古人而言,孔雀一直有南方和西方两个来源。清代末期的《本草释名》中说:“孔雀一名越鸟。梵书谓之摩由逻。”“越鸟”即越地的鸟,应当是指产于我国云南以及东南亚一带的绿孔雀。而“摩由逻”则是指产自南亚次大陆,由印度人最早驯化和饲养的蓝孔雀。

关于蓝孔雀,《汉书·西域传》中说“罽宾国(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带)出孔雀”,《续汉书》中说“西域条支国(今伊朗)出孔雀”。西晋初年,魏文帝曹丕曾与朝臣谈论于阗王进贡的上万支孔雀尾,说其“文彩五色,以为金根车盖,遥望耀人眼”。言谈间,群臣还回忆起曹操在世时,西域进贡过几只很通人性的孔雀,只要人们拍手,它们就会翩翩起舞。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蓝孔雀及饲养技术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落户我国新疆地区。史料中显示,3世纪前后,新疆孔雀饲养已成规模,如《魏书》中说龟兹(今新疆库车)“土多孔雀,群飞山谷间,人取养而食之”。到了清代,除了库车,新疆吐鲁番、哈密等地都有饲养蓝孔雀的记录。对此,乾隆皇帝题郎世宁《孔雀开屏》画轴的诗中称赞新疆蓝孔雀“西域职贡昭咸宾,畜笼常见非奇珍……招之即来拍之舞,那虑翻翱葱岭尖”。

随着南方国土的开发,绿孔雀在秦汉之际从南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岭南异物志》中记载:“交趾人多养孔雀,或遗人以充口腹,或杀之以为脯腊。”《格致镜原》中记载:“罗州山中多孔雀,群飞者数十为偶。”对此,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在《撒马尔罕的金桃》一书中指出,汉代以前“中国人所知道的孔雀只有印度蓝孔雀”;从汉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绿孔雀出现在中国境内,“这种披着绿色和金色的金属光泽的美丽生灵,就与香药、珠宝、象牙以及鹦鹉一起被带进了中国内陆”。

或因为数量少,孔雀的文学形象在古代中国算不上饱满。尽管三国时期的杨修、钟会等人曾为孔雀作赋,唐代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等人也都留下过孔雀主题的诗作,但大部分中国人能吟诵出与孔雀相关的诗句大概只有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之所以“孔雀东南飞”,可能与东汉末年的孔雀主要来自东南有关。由于距离更近,且绿孔雀更雍容华贵,色彩也更丰富艳丽,所以汉代以后中国人看到的绿孔雀更多。根据笔者对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一书的统计,向明朝进贡孔雀的国家共有六个,都是东南亚国家。难怪清末的《清稗类钞》总结说:“孔雀产热带地,吾国园囿有蓄,多由印度群岛及暹罗输入,故畏寒,不易畜也。”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3.12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