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感 | 可有捷径?

 枚庸 2024-01-09 发布于江西

◆ 枚庸

从家到单位有不同方式,抛开地铁、公交不谈,我尝试过很多道路,通常只走其中一条。

那就是走沿江快速路,上九州高架,下桥左拐,沿抚河南路几百米到达目的地。这并非最短路程,不过是比较稳定的,结合距离和拥堵程度,基本找不到更好的。

上下班高峰期,即使再怎么堵,一般也就二十分钟左右。快的时候,只要十三四分钟。而其他道路要么虽畅通但距离远,要么距离短却红灯多,用时都短不了。

可偏有人不信,总是假借导航不准、经验丰富等名义,非得好好的就换条路走,结果只能陷入更堵的僵局,白白浪费了时间。比如今天早晨,打车碰到的司机。

一看就知道是个老司机,估计是从开“的士”转做“快车”的。本来正行驶在高架上,导航显示前方车多拥堵600米,正常情况也就两三分钟的事。

他偏偏在前个匝道口提早下桥,也丝毫没想征求我的意见,问起来,回答我没看到前面好堵么?结果刚转下来就堵死在桃花路,比高架上还要水泄不通,再加上灌婴路的接连红灯,硬生生多了十来分钟。

这种情况不是头回遇到,前两年也赶上了。那次的兄弟更甚,明明已经下高架,左转三分钟就到了。他只是不愿等个红灯,就给我掉头绕路,还口口声声说绝对更快。我因此不仅多花了几分钟,也多花了几块钱。

中午吃饭时,不经意想起早上的事,忽然脑海中涌现一个问题,联系到人生与捷径。我们在人生中,是否也会因前途的迷茫和困境,一闪念就走了弯路。

英国作家培根说,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正如我两次打车经历,看似躲过一次拥堵、一个红灯,其实却付出了时间和金钱的更大代价。

当然,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有时候选择走捷径,或许不一定是最坏的路,但未必最终结果会有多好,“捷径”只是在某个特殊环境和条件下的判断。

而我们在选择所谓“捷径”的过程中,是不够淡定和坦然的,其中往往掺杂太多利益的驱使和投机的成分。记得有句话说得好,唯利是图,终会无利可图。

就像前面说的,通常走那条路是比较稳定的,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常规道路,比如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积极生活,等等。这不是“捷径”,却能正常抵达终点。

他们临时变换的道路,不光绕路费时不说,还“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更关键的是,走的有些“捷径”,很可能是歪门邪道,也难免让你处心积虑、精疲力竭。

正如南宋范成大有诗云,道义平生无捷径风波随处有虚舟”。如果是安心走通常的路,再堵就那么一小会儿,再缓慢也是前行。而心境若飘摇不定,换的路很可能堵得无法动弹或偏离目的地,甚至步入死胡同。

人生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必须有应对荆棘和坎坷的良好心态和宽广胸襟。毕竟,行有停顿是正常。

走得快,未必最好。走得稳,才更重要。

写于2024年1月9日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