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写乎 2020-09-14

作者:张长国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四大名著里,描写了贾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在这部伟大的著作里,有一个女子名列金陵十二钗第三位,她出场最少、地位却很高,她是谁?她就是元春。

元春在《红楼梦》里出场次数不多,似乎只有两个地方描写了她,她的出场次数少,也因为她平时不在大观园里,而在皇宫里有关。

元春为什么能够被选为皇帝的妃子?实际上元春才华不高、长得也不是国色天香,那么,贾元春何德何能能够才选凤藻宫呢?

一、元春不擅长作诗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家族里的女子大多数都是有文化和有才华的,更不用说贾府里的男子了。就连一个普普通通的丫鬟香菱都能够在其他女子的熏陶下学起了作诗,可见这里的环境是多么的有文化氛围。

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平时没读过多少书,但在作诗时,作出了一句“一夜北风紧”的诗句。清代的金圣叹在评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说,施耐庵写林冲出门时,看到那雪下得正紧。于是就说一个紧字,境界全出。从这个地方来说,王熙凤可能看过水浒传。当然,这也是作者曹雪芹让她看的。

但是在描写贾元春的时候,写元妃省亲到大观园的时候,她写了一首绝句后就说,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事实上,这不是贾元春谦虚的话,这实际上就是贾元春的实际水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也说,诗却平平,盖彼不长于此言。故只如此。这说明元春的文才不高。

二、元春不善于写文章

我们知道,作诗和写文章是两码事。元春既不擅长作诗,也不善于写文章。在她到大观园的时候还说过,其大概意思就是说,等以后有时间了,我补几篇文章。叫做《大观园记》,还有《省亲颂》等文章,记录今天到大观园来的事情。

由此我们知道元春要写这两篇文章,回头送到贾府里来。但后来,她差人送到大观园里的文章不是《大观园记》,也不是《省亲颂》,却是一首灯谜诗。这个灯谜诗说来可笑,送到宝钗等人看的时候,她们一见就猜着了。这样没有难度的诗也能够拿出来显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贾元春的文化水平真的不是很高。

三、贾元春才华不高,却为何能才选凤藻宫呢?

在《红楼梦》中,冷子兴说,元春是因贤孝才德选入宫做女史的,后来又被皇帝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在《红楼梦》中,从没有说起元春的容貌是如何如何漂亮。那么,元春又怎么会得到皇帝宠幸的呢?原因就在于元春的贤德上。

元春为何被皇上加封为贤德妃?我们知道,古代的女人讲究三从四德,而且无才便是德。这说明元春是因为正是因为才华不高才被认为有德,而且它的贤,应该是元春能够作为后宫妃子的楷模,从而,被加封为贤德妃的。看,古代女人没文化也能晋职称,不知要气坏多少才女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评论和转发

者:李大奎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一组徐悲鸿画作)

以名画《奔马图》而驰名中外的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不仅与齐百石齐名,还与张书旗、柳子谷并称当代画坛的"金陵三杰"。他的画作彩墨浑成,尤长于人物、走兽、花鸟,对画坛影响深远,誉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然,徐悲鸿,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却有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与婚姻之路,他与蒋碧薇、孙多慈、廖静文三个女子曲折、坎坷而又真挚的爱恋,说明了什么?

一、徐悲鸿其人

1895年7月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屺亭桥镇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其父徐达章是能书能画的私塾老师,其母鲁氏是一位淳朴的底层妇女。

可以说,小时候的徐悲鸿虽说家境一般,但有家传的基因,在自幼随父学画之下,颇有建树。后来,父子二人常辗转于乡镇村居,以卖画为生,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开拓了艺术视野。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到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上海,以卖画为生。父亲病重后,只好返回老家给父亲治病,2年后,父亲病故。徐悲鸿便在老家彭城中学、始齐女校、宜兴女校担任美术教员谋生。

1915年,20岁的徐悲鸿考入复旦大学,再度到上海学习法语,主攻绘画,得到了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大师高奇峰、高剑父等人的欣赏与指导,还得到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的支持,得以观摩临摹《经石峪》、《张猛龙碑》等各种名碑古拓,了解写实绘画的精髓,其书法也深得要领。

不久,徐悲鸿得到去日本东京研习美术的机会,通过饱览日本画家的大量珍品佳作,增强了绘画"务实求真"与笔情墨韵需结合的创作理念。

从日本归国后,徐悲鸿受聘为北大"画学研究会"导师,结识了蔡元培、鲁迅、梅兰芳等各界名人,受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影响,开始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

到1919年,24岁的徐悲鸿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便赴法国留学,师从弗拉芒格大师,专修油画、素描和西方美术。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历经4年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徐悲鸿不仅深入钻研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特点,还继承了古典艺术造型的严谨,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相继创作了《老妇》、《持棍人》、《抚猫人像》、《自画像》等优秀作品,其绘画水平与同时期的欧洲艺术家已不相上下。

后来,徐悲鸿又用4年的时间走访了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学习各国绘画大师的创作特点,深得裨益。

通过8年的旅欧生涯,结合在国内的绘画基础及在日本感受到的画作心得,徐悲鸿塑就了自己不同凡响的绘画风格,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艺术审美意趣和创作理念。

32岁的徐悲鸿学成归来,便积极投身国内的美术教育事业 ,先后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珍妮小姐画像》《漓江春雨》《愚公移山》《奔马图》《群马》《《巴人汲水》《奔马》等一系列斐声中外的以山水、动物题材及人物肖像为主的国画、油画作品,尤其是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的《奔马图》,使其长于画马的名声弛誉世界,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同时,徐悲鸿先后担任上海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与管理工作,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重庆筹建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了国画"六法"论、素描"七法"创作等理念,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等,为中国画坛作出了巨大奉献。

遗憾的是,徐悲鸿因长期过度疲劳,在1944年49岁就已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后来因为抱病坚持讲课、创作和到地方体验生活,于1953年脑溢血复发,不治而逝,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卒年58岁。

二、徐悲鸿与蒋碧薇:熬过了困难的日子,却在熬出头后互生罅隙

蒋碧薇是徐悲鸿年少时期的伴侣。

这位1899年出身于江苏宜兴的大家闺秀,乃富家千金,自幼识文断字,落落大方,后来其父蒋梅苼受聘为复旦大学教授后,随父迁往上海接受西方教育,培育了与众不同的豪放气质。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徐悲鸿,那年21岁,正好在上海复旦大学念书,深得蒋梅苼赏识,加上又是同乡的关系,便经常邀请徐悲鸿到家里作客。

一来二去,徐悲鸿便认识了蒋梅苼的女儿蒋碧薇,两人可谓一见钟情,彼此心仪。

因蒋碧薇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满,对未婚夫查紫含印象极差。后来,查紫含在学校还弄虚作假,弄出考试作弊的丑闻,更令蒋碧薇反感,认定查紫含就是一个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对清秀儒雅、勤奋好学的徐悲鸿更加倾向。

当徐悲鸿准备去日本留学时,他定做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刻着"悲鸿",一只刻着"碧薇"。令蒋碧薇欣喜万分,两人当即互相佩上刻着对方名字的戒指后,便私奔去了日本。

蒋梅苼知道实情后,无奈之下只好默许。

徐悲鸿与蒋碧薇在日本东京的爱情生活,可谓浪漫美好。蒋碧薇在徐悲鸿最困难时,二话没说,将自己的首饰当了,还做一些手工活贴补生活所需,维持浓烈幸福的二人世界。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后来,徐悲鸿又争取到公派赴法国留学,蒋碧薇一道与之携手同去欧洲,两人在海外度过了一段艰苦而又甜蜜的婚姻生活。

毕竟留学期间,虽说徐悲鸿有了名气,可以靠出售画作挣钱,但生活还是有些拮据。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她)们婚姻的香甜。

当徐悲鸿看到蒋碧薇非常喜欢路过商场时看见的一件昂贵的风衣时,当时的徐悲鸿囊中羞涩,哪里买得起?后来通过辛苦创作,凑得钱款,就悄悄去商场给蒋碧薇购买了一件。

那时的男士留行戴怀表,蒋碧薇就去当地富家当女工,挣够买得上怀表的钱后,便为徐悲鸿购买了一枚他一直舍不得买的怀表。

这快怀表,徐悲鸿时时带着,从未离身。他(她)二人在海外漂泊的这段恩爱佳话,亦让人羡慕不已。

哪知,二人熬过苦日子后,却在生活好转时迷失。

徐悲鸿旅欧归来后,名声大震,绘画艺术已不同凡响,得到南京中央大学等高校的厚爱,可以从事教学之余,投身艺术创作。

历经几年打拼后,37岁的徐悲鸿,经济状况终于看好,有了傅厚岗4号徐悲鸿公馆。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但就在有了别墅、也有了儿女、徐悲鸿的事业有成,好日子在向蒋碧薇招手时,两人的感情却开始出现裂痕。

因徐悲鸿整天忙于上课、绘画、参加社会活动,致力艺术事业,蒋碧薇有了微词,逐渐对徐悲鸿的义务教学不认同、不支持,曾背着他去南京中央大学要求徐悲鸿辞去教职,一度让徐悲鸿尴尬万分。

后来,倾慕蒋碧薇的张道藩从巴黎回国后,经常对其嘘寒问暖。以致落寂的蒋碧薇误以为徐悲鸿热爱艺术远甚于她,渐渐爱的天平向张道藩倾斜。

在这样的潜意识下,徐悲鸿与妻子蒋碧薇在生活与价值观上的差异越拉越大。

随着张道藩对蒋碧薇的呵护备至,蒋碧薇开始指责徐悲鸿对她照顾不周,在徐悲鸿的女学生温婉恬静的孙多慈出现后,蒋碧薇便决意与徐悲鸿分手,毅然投入远在台湾的张道藩的怀抱。

只是,张道藩已有妻室,骄悍的蒋碧薇最终退出,在台湾孤老终生,也没有听从徐悲鸿在信里对她的呼唤:

碧薇,你来南京吧!你再不来的话,我会爱上别人的。

就这样,二人长达十多年的爱情与婚姻之路走到了尽头。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事实上,徐悲鸿与蒋碧薇二人原本是真心相爱的。曾在巴黎时,徐悲鸿为蒋碧薇画了一幅拉琴图,蒋碧薇一直挂于卧室珍藏,直到离世。

也许,命中注定吧。

蒋碧薇的强势与执拗,使得徐悲鸿不得不与之分手,两人最终渐行渐远,成了令人叹息的绝唱。

三、徐悲鸿与孙多慈:苦痛的陪伴,不过是两情相悦的无奈

蒋碧薇投入张道藩的怀抱后,爱慕徐悲鸿的学生孙多慈勇敢地走进了徐悲鸿的生活。

徐悲鸿对自己的这位有艺术天份的女弟子也有好感。后来,蒋碧薇义无返顾地离去后,徐悲鸿便向孙多慈的父母正式提亲。

只是,孙多慈的父母不同意女儿嫁给舆论场中的徐悲鸿,便举家迁往丽水生活,把女儿许配给了时任浙江省的教育部长许绍棣。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但孙多慈却深爱着徐悲鸿,她对许绍棣并没有真情实感。只是父母的安排,令她反抗不得,无奈屈从。

后来的孙多慈嫁给许绍棣后,在无法挣脱这牢笼般的婚姻之下,便时常飞到美国消遣,打发不如意的生活状态。

在惊悉徐悲鸿的死讯后,远在大洋彼岸的孙多慈闭门哭了三天,为徐悲鸿守孝三年后,不久郁郁而终。

四、徐悲鸿与廖静文:没有错过的温暖,染红了沉重中的大爱经历了与蒋碧薇、孙多慈的爱恨情伤后,徐悲鸿渐渐心如止水,不再渴望人到中年后的爱情。

就在徐悲鸿了无波澜之际,一个懂得徐悲鸿的年轻女孩来到了徐悲鸿的身边。

那时,徐悲鸿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已四十七岁,独居多年。正好,美院招录了不到二十岁的廖静文任图书管理员。

二人在学校相遇后,并没因年龄的差距产生代沟,更因彼此的欣赏走在一起,时常漫步于嘉陵江畔,种下了彼此都离不开的忘年之情。

“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三段跌宕起伏的爱情之路,说明了什么?

就这样,徐悲鸿与廖静文毅然缔结连理,二人过了八年相濡以沫的幸福婚姻生活。

只是,徐悲鸿因积劳成疾,在58岁撒手人寰,留下了令人感伤的遗憾。

徐悲鸿在晚年短暂的岁月,遇得知己廖静文的挚爱,让这位天才画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光阴里享受到家的温暖,享受到欢悦的天伦之乐。

只是,苦了廖静文。

徐悲鸿去世时,廖静文才过而立之年。徐悲鸿曾为她写过一首感人至深的诗:

灯昏又入夜,无计息相思。

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

矢志不渝的廖静文,用余生守候徐悲鸿。为他致力于推广美术普及教育;到北大中文系学习,只为了写好《徐悲鸿传记》;竭力保护徐悲鸿的画作;徐悲鸿纪念馆落成后,一直担任馆长……直到2015年去世,享年92岁。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