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某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会计学硕士,取得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董秘资格证书,中级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中国注册会计师。 我,叫张小明,来企业的第三年头,记得当时特意挑选了2月14日这天入职的,发了朋友圈庆祝,想着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为企业规范化发展和走向资本市场贡献力量,虽然过程中有点累(小明单兵作战,其实老板想着要压缩成本),但在小明的努力下,企业在大框架下的规范性着实提高不少,小明总算有所欣慰。 一、初来乍到,以融资作为切入点 入职第一天,老板找来小明,据说你之前负责很多次股权融资,那么这次公司最新股权融资,你就主要对接啊,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对初创型公司来说,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支持,不管是债权类(主要是银行贷款),还是股权融资,都非常重要。接手后,小明想,必须合理综合运用债权资金和股权融资资金,优化公司股权架构,构建更为合理股东结构。小明心里盘算,拟上市企业前期天使轮或者A轮融资,可多考虑财务投资者,以融到钱为主,投资者可不做过多要求(当然早期能拿到有名的PE或者国际上有名的资金更好);待到后续融资时,可根据情况引入企业当地的一些国资,毕竟后续上市,很多方面需要的合规证明和当地的税务、工商、海关等等协助;除此之外,还需考虑产业投资者(含上市公司)的引入或者国家性质的基金,通过一系列融资,不断丰富公司治理,优化股东结构。于是小明梳理了公司历史融资的估值逻辑、战略规划和公司亮点;结合公司资金需求,匡算了融资金额以及控股股东稀释的比例,天天给投资机构写回复,求爷爷、告奶奶,终于顺利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也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完成了一个小任务。 二、全方面尽职调查,寻找不规范之处,制定整改计划 小明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因此小明准备从3大方面进行全部梳理。第一,就是会计基础的规范性,财务问题可以说是占企业上市的半壁江山,为了培养和提高财务人员规范意识,提高专业性,小明精心制作课件,进行了10余次专场培训,涉及交易所板块定位、资金流水核查、股份支付梳理、研发费用规范化、社保公积金规范思路、内控体系搭建实操、如何实施股权激励等,系统、全面的让财务人员了解整个IPO过程涉及的重点问题;第二,小明说服老板引入券商、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公司进行初步的全面尽职调查,针对识别出来的问题,进行沟通讨论,能迅速整改的,全部整改到位,需要时间完善的,制定时间规划表,按照进度保时保质进行整改;第三,为了更好的规范化发展,小明被老板任命兼任公司行政中心的负责。因为老板认为综合部/行政部门是公司内控的发起部门、执行部门,是公司内部管理的起点,是协调各个部门的润滑点,董秘兼任综合或行政职责,可以做到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运转以及熟悉内控的风险点。于是,在小明的努力下,协调综合部人员对流程、程序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新的更新,重新拟定了公司制度管理办法,让制度、体系、流程、操作文件互相支撑,有所依靠。 三、拟定股权激励计划,绑定核心高管和骨干 小明入职以来,就在老板的要求,拟定股权激励方案。老板说开展股权激励,可以使激励对象与咱公司经营业绩、发展目标以及战略等密切绑定,促使核心团队及员工与咱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一致的核心价值观,共谋发展,因此你要非常重视。老板说得非常激动,小明赶快连夜拟定计划,从定实施方式、定参与对象、定股权激励来源、定数量、定授予价格、定实施时间以及定规则等制定方案,后来提交老板后,股权激励不了了之,因为老板说,啥?还要做股份支付,还影响我净利润,以后再说,小明一下子又蔫了起来。 四、参与企业经营,躬身其中 小明经常对自己说,一个不懂企业经营及业务的财务人员,不是一个好董秘,秉承这个原则,小明想自己不仅要参与企业研发项目的立项工作、销售方面的市场调研、公司重点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等审核工作,也要去积极组织、主持或参与公司季度、半年度经营工作分析会和总经理办公会和全面预算管理。结果小明工作量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头发也白了。老板对小明说,董秘不仅仅是公司日常三会的运作,还需做好融资、投资、并购以及公司战略方面的沟通和建设工作,你想你多么重要啊,来,今天晚上加个班,客户要这个资料。 五、主动学习、整理案例 小明深知,一个合格的优秀董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于是小明添加各类公众号,学习各种案例,努力关注同行业上市进度,写写公众号,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然后又学别人去考各种证书,什么注会、保代、董秘资格啊,结果都没有考过,小明想,有过程就行,咱不注重结果 好了,让我们一起祝福小明,早日实现自己梦想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