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怕八月,女怕腊月”:为什么要怕腊月?(一看便知)

 儒风大家 2024-01-11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2024年1月11日,也是农历腊月初一。
 
《礼典》有云:“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月,是新旧交替之时,也是祭祀祖先、敬告亡灵的重要月份。
 
一岁将过,从古至今,人们会在此时向天上人间分享丰收的喜悦。
 
且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准备过年,但腊月的讲究禁忌亦不在少数。
 
俗话说:“男怕八月,女怕腊月”,腊月究竟有什么可怕之处呢?
 

1

怕忙年
 
人间腊月天,一年胜一年。
 
进入农历腊月,也就意味着开启了忙年的倒计时。
 
虽然腊月,也被称作“闲月”,农事活动基本结束,人们休养生息。
 
可“腊月紧,正月慢”,对女人而言,腊月反而少有闲暇的时刻。
 
毕竟在腊月里,要提前准备过年的年货,饭菜、酒水、糕点、衣物、鞋袜等等。
 
再加上腊月里风俗颇多,如腊八须熬粥,小年要大扫除,除夕要祭扫守岁。
 
看似是些家务琐事,可若是想面面俱到,她们不得不整日劳作筹划,上午忙完下午忙,甚至到了晚上还要点灯熬油。
 
甚至光是安排一家子的饭菜,便称得上是一项沉重繁杂的事务。
 
比如:做腊肉、蒸馒头、磨豆腐、宰家禽、包饺子.......
 
她们忙碌的身影需要不停地在家中各处穿梭,身体负重,心神疲惫。
 
再加上腊月民间多嫁娶,倘若家中儿女要操办婚事,必定少不了费神费力。

 

2

怕过冬
 
民谚有云:“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腊月里天寒地冻,过年的喜庆也减轻不了外界的雨雪风霜。
 
身为家中主妇,要想一家老小顺利过冬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若是古代,必定得早早缝制好过冬的棉被、棉衣,任务可谓繁重。
 
即便时至今日,冬被、冬衣也要尽快准备好,趁阳光正好,还要辛苦洗晒。
 
腊月低温寒潮常有,也是感冒流感及其他旧疾易复发的日子。
 
有备才能无患,出行时,妇女不仅要顾好自己,还要叮嘱老小做好保暖防护措施。
 
家中连应对时节的常备药品也得买齐,以免有突发情况,让人措手不及。
 
多思多虑最是耗费精神,过年加过冬,难免会手忙脚乱,惶恐不安。

 

3

怕人死
 
俗话说:“少怕秋凉,老怕冬死。”
 
老人难过冬,寒冬腊月,是老人离世的高峰期。
 
这并非是封建迷信,而是因为冬日的确是老人的一道坎。
 
毕竟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必然会走下坡路,老年人大多会患有慢性病。
 
在寒冷季节里,气温对心血管的刺激变大,发生中风、猝死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还有老人出行不便,整日闷在家中,缺乏运动,心情也会郁郁寡欢,忧心成疾。
 
一旦家中有老人去世,内心的哀痛和丧礼的繁杂,是人们最不愿见到的事。
 
与腊月的吉祥喜庆相撞,人更容易悲伤难抑,一整年都不容易振奋向上。
 
而在我们丧葬文化中,事死如事生,葬礼的隆重和日子也要慎之又慎。
 
农村还有俗话说:“一人不上两年坟”。
 
倘若人恰逢在腊月底去世,停灵、头七、七七等礼节过后,势必来年才能安葬,因此很忌讳老人在年底去世。
 
古语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我们能做的,只能加倍悉心照顾老人,孝顺老人,让他们健康平安过新年。
 

4

怕生子
 
中国有句老话:“人怕腊月死,更惧腊月生。”
 
腊月时节,人们对生子的担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因为自古以来,生子就是:“儿奔生来娘奔死,生死只隔一层纸。”
 
哪怕是在温暖闲暇的日子,怀孕生子对女人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验。
 
更何况在忙碌寒冷的腊月,又是难上加难,既不利于产妇康复护理,也不利于孩子生存。
 
特别是在落后艰苦的古代,如果孩子在腊月出生,本身抵抗力较弱,受寒受冻后很可能生病夭折。
 
幸运的是,如今医学科技发达,母婴都已不必担忧受寒忍饥的日子。
 
但谚语老话都是过去古人们经历无数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一定道理。
 
从现实角度分析,腊月里亲友走动多,产妇难以休息;过年事情多,家人难免冷落;月嫂难请,孩子更要操心......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繁衍子孙,是喜上加喜的大事,不必过分担忧,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