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东海之子 2024-01-11 发布于浙江

202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深入发掘陶寺遗址,确认了一处单体夯土建筑基址,面积6500平米,主殿540平米,是迄今史前最大宫殿!结合年代认定和古史记载,这就是尧帝都城!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4000年前,宫殿就占这么大的一片地!

陶寺有地理中心优势

陶寺都城遗址处晋南盆地,西出漠北、东入河淮、北上辽燕、南下江汉,属中原文化中心区,叠加同一时期区域内黄河相隔的石峁遗址文化,以中原为古国积聚中心,鼎服八野四方,奠定了一个中国的地理历史趋势。《韩非子·十过》记载:“昔者尧有天下,.....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莫不实服。” 懂了吗?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陶寺文化和中华文明

陶寺处于游牧与农耕版块南北交织带,以及北方粟黍旱地种植与江越稻米丰水农作的交叉点,陶寺出土陶、玉、铜器,城筑仪址与同期相近良渚、石峁及其他区域文化文明兼有互动,并蓄自成,已经有了中华文明的伟岸形影。雄居中原,夷服四海的雄心开始蔓延。从发展规律上看,弹灭一个强势文明主体,总是需要一个更强势的主体出现。四方古国于此交汇碰撞,中华文明“王朝时代”渐渐开启!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山西原来就是好地方啊!

陶寺有都城要素

临汾故名“平阳”,古有“尧都平阳”记载。史前中期城址 280 万平米,宫殿区5万平米,殿内陆坪灰厚达5厘米,坚硬堪比瓷砖,建筑外墙装饰戳印纹白灰墙皮、内墙矿料蓝彩墙皮及陶板瓦。凹型城门、东西城阙,有午门之像!城内天象祭祀、陶铜作坊、仓储街井齐备。密布大中型墓(晚期受到破坏,应该是夏朝干的)。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这砖的纹理,前卫艺术啊!

最早天文观象台

这个不细说了,当时曾经震惊世界!2003年发掘发现夯土柱基址,研究了两年多,才确认是观测天文用的!在原始社会末期,比世界公认英国巨石阵观测台(公元前1680年)早500年,论技术水平高得不可同语。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就看这个,知道节气,服不服?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说到了巨石阵,上个图吧

依托陶寺东南城墙,接出大半圆形三层建筑,上面13个夯土柱,形成12道缝观测不同节令日出,是最古老的地平历观测系统。可观测一年20个节气,发布农时、节日,掌控整个社会农业、宗教、政治、文化活动。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原理图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实操图

《尚书·尧典》说:“(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都是真事儿!

彩绘龙盘

陶寺早期出土四个龙盘列属195件禁止出境展览国宝文物。

中华龙遗存多有发现,距今 8000 年查海遗址龙石堆,距今 6000年红山文玉猪龙,距今 5500年凌家滩遗址玉龙饰品。但中国考古发现彩绘龙盘是第一次。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怀疑尧帝曾经用过,有些磨损啊

最早中国文字

1984年发现扁壶残片有朱书“文”字,还有一个疑为“尧”“易”或“命”,年代在甲骨文出现之前,确证了中国文字起源的长期发展历史。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为啥不多写几个字啊?

最早乐队

出土陶鼓、石磬、陶埙,出土铜铃实属史上第一件金石之声,确证尧舜年代已是礼乐之帮!推断还有丝竹类乐器,金、石、丝、竹、笙、土、革、木古代八音齐备,肯定是个乐队!《尚书·舜典》有载“命汝典乐......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不是吹牛!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陶鼓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铜铃

最早复合范

啥是复合范?就是上面这个铜铃,中空“铜容器”浇铸需内范、外范铸模组合。陶寺断代在公元前2400年,夏断代在公元前2040年。这复合范可是史前高科技!

最早圭尺实物

圭尺,也叫圭表、量天尺。午时阳光投射圭尺,夏至影子最短,冬至影子最长。亦用圭尺测“地中”。观象台加圭尺,观测节气变化,发布耕种时令,方得百姓丰饶。《尚书·尧典》记述:“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说的就是这事儿。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圭尺实物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圭尺原理图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深入发掘研究了29处文明遗址,如同一串翠目多彩的珠链,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游牧与农耕从来不该是对立的,中华文明兼收并蓄,雄浑鼎立四野八方,才应该是祖先的初衷吧。

陶寺遗址,挖出尧帝都城!

古地图《华夷图》,研究一下啊

29处文明遗址,还只是发掘的一点点,期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现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