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行”沿传至今的顺口溜

 kenbian8 2024-01-1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抛光抛的手有点疼,决定码几个字缓解缓解。

 有时候人发生改变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也许是短短出了一趟门,冬日的海浪卷走了俺的戾气;也许是时不时反思自己,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许许多多人对我的帮助(自己 不争气这件事可以闭口不提);也许是近半年感受到了太多的包容、爱意和鼓励,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脱胎换了,厌自己上周敏感的性格,回忆起来隐隐有些智障的意味~其实既没尊重他人,也未尊重自己。

为别人举烛的人也在烛光里,

为别人祝福的人总在福荫中。

我的朋友、同学、家人亲戚、玉友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直接坦荡、乐观开朗、自信幽默、心地良善、敬人如己,他们身上好像有一层柔和美丽的七彩光晕,像有厚厚珍珠层的蚌中珍珠,更像锐廉而不忮的端方美玉和田。

希望未来俺也能变成这样的光~

说起来和田玉,无论是市场的交易还是鉴别的过程,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我找到了一部分,有兴趣的玉友可以留言帮忙补充补充。

1.无瑕不成玉

2.十白九松,十籽九裂

3.洒金皮肉暖白

4.秋梨皮高青白

5.高黑多高白

6.红皮肉闪青

7.黑皮料子肉闪灰

8.细洒金出羊脂

9.光白籽多细裂

10.沁皮料子少好肉

11.好皮少好肉,肉常带白棉

12.青花出细肉

13.白皮出好肉

14.高青白油性足

15.沁皮料常常带黑纹

16.密度高低看脂粉

17.水透料子密度低

18.僵边出细肉

19宁要青勿要灰

以上是根据玉质的规律和特征总结的与和田玉籽料鉴评有关的顺口溜,在行内流传已久,玉友对和田玉都很熟悉,俺就不再一一解释了。

图片

玉器行内约定俗成的分了南工与北工,南工精巧别致,北工恢弘大气。一向认为元代初期可“掐金如面、削铁如泥”游历四方的丘处机是北工的祖师爷。

​源于元时期对手工艺品的重视与追求,北工大概起始于此。因此也有一些谚语,一部分也许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玉器行业,但依然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1.玉器行里回民多

“其人善鉴识,故称曰识宝回回”——据记载,直到20世纪40年代,北京玉器从业人员2000多人中,回民占70%以上,大多为售卖玉器的商人,具有鉴赏与识别珠宝玉器的高超“眼力”。

2.牙齿当金使

也是回民珠宝商和古玩商的规矩,即不立字据,完全靠口头承诺进行交易。

这种传统做法在和田的玉石巴扎中很常见,相熟的人互相搂货买卖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件籽玉在不同的直播间或者购物平台出现。

3.家有二斗粮,不做磨玉匠

4.上辈子打爹骂娘,下辈子罚做玉行

3和4这两句话显示了玉行谋生的艰难。一般来说,学徒时间是“三年零一节”,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就是干杂活——买菜洗菜,端茶倒水,洗刷碗筷,打扫卫生等等,事无巨细。做完这些以后,才去偷偷学艺~

当然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玉雕学校,从事这门行业的小孩都会经过专业的美术培训,不似古时那样艰难。但入行之后的路,也如其他行业一样,不似大路平坦~

5.同行不窜门

这属于同行之间不成文但大家都恪守的规约。玉作坊之内很忌讳“窜凳”,作坊之间还忌讳“窜门”,遵守与否全看行内人的自觉。每个作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秘密,不能外传。不“窜门”是怕被偷看手艺,也怕被人摸了底“既怕漏好,也怕漏怯”。

6真假高低,全凭眼力

这是古玩行的规矩。陈列的东西有真有假,每个人眼力不同,有人看真,有人看假。买主看真,卖主看假,如果是真东西被人买走了,叫“捡漏”;如果是假东西,被人买走了,叫“打眼”。这不能称为骗人或受骗,双方都认为是眼力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