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四要》原文+注释:却疾第四

 西行游者 2024-01-12 发布于四川

卷 四

却疾第四

吾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痊八九,治将病者十痊二三,治已病者十不救一。

善治者治皮毛,不善治者治骨髓。盖病在皮毛,其邪浅,正气未伤,可攻可刺。病至骨髓,则邪入益深,正气将惫,针药无所施其巧矣。噫,勾萌不折,至用斧柯,涓涓不绝,流为江河,是谁之咎欤?

邵子曰:与其病后才服药,孰若病前能自防 [1] 。即圣人之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乱而铸兵,不亦晚乎?

今人有病,不即求医,隐忍冀瘥,至于病深,犹且自讳,不以告人,诚所谓安其危,利其灾也。一旦病亟,然后求医,使医者亦难以施其治。《诗》云:既输尔载,将伯助予 [2] 。斯之谓乎。

《心印经》 [3] 云:生药三品,神与气、精。夫太虚之谓神,生生之谓气,象形之谓精。今人之有身,由父母之媾精所生也。阳精随气以运动,阴精藏神而固守,内外交养,动静互根,神依气,气依精,精归气,气归神,故能神与形俱,与天地悠久也,此之谓上药;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精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不足者,补之以味。精食气以荣色,形食味以生力。味归气,气归精,精归神,故亦可以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益寿而以百数,此之谓中药;水、土、金、石,草木、昆虫,气味合而服之,可以攻邪。如辛凉之药,以攻风邪,可使正复 [4] ,此谓之下药。今人弃上药而不求,饵中药而不知,至于有病,以下药为良剂。舍尔灵龟,观我朵颐 [5] 。无怪乎斯民之不寿也。

善养生者,当知五失:不知保身,一失也;病不早治,二失也;治不择医,三失也;喜峻药攻,四失也;信巫不信医,五失也。

东坡尝曰: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验其工拙。至于有疾,必先尽告其所患而后诊视,使医者了然,知厥疾之所在,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疗疾常愈,盖吾求病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诚哉斯言,真警俗之砭剂也。

吾尝治病,以色为先,问次之。为问者,问其所好恶也,问其曾服何药也,而与血脉相参。制方之时,明以告人,某药治某病,某药为佐使,庶病者知吾使用之方。彼有疑忌者,又明以告之,有是病必用是药,使之释然,所以偶中者多。惜乎,吾见自用自专,日趋于下,无能继其志者,敢曰三世云乎哉!

治病之法,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邪气盛则实,正气衰则虚。泻者,谓攻其邪也。攻者,汗、吐、下、针、灸五法也。假如外感风寒,不急汗之,何以得解?内伤饮食,不急吐下之,何以得解?惟虚怯之病,贵乎用补,不可攻也。故攻其邪气者,使邪气退而正气不伤,此攻中有补也;补其正气者,使正气复而邪气不入,此补中有攻也。

用药如用兵,师不内御者胜。如知其医之良,即以其病附之,用而不疑也。苟不相信,莫若不用。吾尝见病家自称知医,医欲用药则曰:某药何用。无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者。幸而中,则语人曰:是吾自治也。设有不效,则归罪于医矣。功则归己,罪则归人,存心如此,安望其医者之用心,而致其病之痊乎?

《内经》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惑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吾见世人有病,专务祈祷。此虽乡愚之俗,自少昊氏 [6] 以来,民相惑以妖,相扇以怪,迄今久矣。况彼蛮烟障雾之中,多魍魉狐蜮之气,民惑于妖,性不嗜药,故以祷为主也。若五痨六欲之伤,七损八益之病,必有待于药饵。医家有龙术王祝由科,乃移精变气之术,诚可以治中恶之病,传驻之气,疫疠之灾,不可废矣。

昔有人暑月深藏不出,因客至坐于窗下,忽以倦怠力疲,自作补汤,服之反剧,医问其由,连进香薷汤,两服而安。

《宝鉴》云:谚云,无病服药,如壁瑞安柱,为害甚大。夫天之生物,五味备焉。食之以调五脏,过则生疾。至于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厚合而服之,以补精、血、气,倘用之不时,食之不节,犹或生疾。况药乃攻邪之物,无病岂可服哉?

《圣济经》云:彼修真者,蔽于补养,轻饵金石补阳之剂,一旦阳剂刚胜,病起则天癸竭而荣涸,阴剂柔胜,病起则真火微而卫散。一味偏胜,则一脏偏伤,安得不病?

孙真人曰:药势有所偏助,则脏气不平。

唐·斐济谏宪宗曰:药以攻疾,非朝夕常用之物,况金石酷烈有毒,又加炼有火气,非人脏腑所能经也。

唐·张臬谏穆宗曰:神虑清则血气和,嗜欲多而疾病作。盖药以攻疾,不可用也。

韩昌黎铭孝子之墓曰:余不知服食说起何世,世杀人不可数计,而世人慕之,至此甚惑也。

洁古云:无病服药,此无事生事。

张子和云:人之好补者,或咨诸庸医,或问诸游客。庸医以要利相求,故所论者轻,轻则草木。草木者,苁蓉、牛膝、巴戟、菟丝之类。游客以好名自高,故所论者重,重则金石。金石者,丹砂、阳起石、硫黄之类。吾不知此以为补者,补何脏?若以为补心耶,心得热则疮疡之病生矣。以为补肝耶,肝得热则掉眩之病生矣;以为补肺耶,肺得热则病积郁矣;以为补脾耶,脾得热则肿满矣;以为补肾耶,肾为癸水,其经则丁火君火也。补肾之火,火得热而益炽。补肾之水,水得热而益涸。百病交起,由无病而补元所得也。

全按,无阳则阴无以长,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互用,如五色成文而不乱,五味相济而得和也。凡养生祛邪之剂,必热无偏热,寒无偏寒;温无聚温,温多成热;凉无聚凉,凉多成寒。阴则奇之,阳则偶之。得其中和,此制方之大旨也。

治寒以热,治热以寒,中病则止,勿过其剂也。

王太仆云:攻寒令热,脉不变而热疾已生;制热令寒,脉如故而寒疾又起。欲求其适中,安可得乎?

《内经》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痞,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 瘛、肿胀、呕、鼽血、头痛、骨蒸、肉痛、血蒸、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

论曰:心肺损而色蔽,肾肝损而形痿,谷不能化而损脾。感此病者,皆损之病也,渐渍之深,皆虚劳之疾也。

夫禀中和之气而生身,曰元精,曰元气,曰元神者,本身之真精、真气、真脉也。心之合脉也,其神不可见,其机见于脉也,故曰神机。夫真精、真气、真脉也,其原皆出于肾,故曰元丹,经所谓水乡铅者是也。精者,五脏之真精也。经云: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谓之天癸者,天一所生之水也。两肾之间,谓之命门。《难经》曰: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元气之出于肾者如此。脉之动也者,肾间之动气所发也。故人之脉以尺为主,如树之根,此真脉之出于肾者如此。夫肾者,生之本,为阴阳之枢纽,荣卫之根柢,所以有补无泻也。丹溪滋阴大补丸最佳。

按,滋阴大补丸,乃六味补肾地黄丸除去丹皮、泽泻,合六味煨肾散,除青盐,加牛膝、五味子、石菖蒲、甘州枸杞四味,共十三味为剂。盖精者,木之液也,其脏属肝,藏于金里。金者,水之母也,其液属肺。金木交媾,变化凝结,而肾纳之,谓之元精,即真水也。又曰,《婴儿悟真篇》 [7] 云:“金公 [8] 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姹女 [9] 作亲情”是也。气者,火之灵也,其脏属心,聚于膻中。膻中者,气之海也,其位在肺。肺调百脉,游行三焦之中,归于命门,谓之元气,即真火也,又曰姹女。《悟真篇》云:姹女游方自有方,前行虽短后行长,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公作老郎是也。黄婆者,真土也。坎中有戊,离中有己。故曰: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也。神者,精气混合之名也。故人未生之前,精气自神而生;既生之后,神资精气以存。《心印经》云: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体真,此之谓也。

滋阴大补丸

熟地黄 四两  川牛膝 去芦,酒洗过  山药 各一两半  杜仲 姜汁炒,去丝  巴戟 去心  山茱萸 去核  肉苁蓉 酒洗,焙  五味子 白茯苓 去皮  小茴香 炒  远志 去心,甘草同煮,各一两  石菖蒲 一寸九节者  枸杞 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红枣三十六枚,蒸去皮核,杵烂,和炼蜜入药末,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盐汤或温酒空心送下。

此方以五味子补肺,滋其水之化源,山茱萸补肝,山药、红枣补肾脾,石菖蒲补心,又熟地黄、枸杞、苁蓉、山茱萸、牛膝、杜仲以补元精、固精,山药、红枣、五味、小茴以补元气、调气,巴戟、远志、石菖蒲、白茯苓以补神安神。其性味清而不寒,温而不热,温凉相济,阴阳适调,滋补之巧,岂金石所能及也?丹溪云:非深达造化之精微者,未足以议此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以成男成女者,元气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者,谷气也。肾为元气之根,脾胃为谷气之主,故修真之士,所谓先天之气、真水、真火者,即此元气也。所谓真土为刀圭者,即此谷气也。圭者,戊己二土也。刀者,脾之形象也。澄心静虑,惜精爱气者,所以养此元气也。饮食必节,起居必时者,所以养此谷气也。无元气则化灭 [10] ,无谷气则神亡,二者当相交养也。古人制参苓白术散,谓补助脾胃,此药最妙,今作丸剂,与前滋阴大补相间服之尤佳。

参苓白术丸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 白扁豆 去壳,姜汁炒,各两半  炙甘草 桔梗 薏苡仁 莲肉 去皮心,各一两  加陈皮 去白,两半  砂仁 一两

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约一钱重,每服二丸,枣汤化下。

此方以白术、甘草平肝,以人参、桔梗补肺,茯苓补心,山药补肾,乃四君子加山药、莲肉、白扁豆、薏苡仁,专补脾胃之虚弱;橘红、砂仁、桔梗以助糟粕去滞壅也。

夫阴阳者,万物之父母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坎离者,阴阳之定位也;心肾者,坎离之配合也。故水居坎位而肾配坎,为阴中之阳;火居离位而心配离,为阳中之阴。心配离,离中虚,故心虚斯能鉴物。肾配坎,坎中实,故肾实则能全角矣。然心虽阳也,其中之阴谓之真阴,乃水之源也;肾虽阴也,其中之阳谓之真阳,乃火之主也。故水为精,精中有神,益精以全神者,谓之水府求元火为神。神中有精,存神以固精者,谓之离宫修定。此心肾之所宜交养也。盖心为手少阴君火,肾为足少阴子水。少阴者,体也,水火者,用也,同体异用。古人制方,以滋阴大补丸补肾,天王补心丹补心,药类气味,其揆 [11] 一也。

按,《易》云:先庚 [12] 三日,后庚三日。庚者,更也。阳尽消而再长,月既魄 [13] 而复明。月出庚方,此之谓也。先庚三日,丁也;后庚三日,癸也。丁者,心火也,阳之所生,谓之天根;癸者,肾水也,阴之所生,谓之月窟。一阴一阳,互为其根。故邵子云:天根月窟间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 [14] 。此补心补肾之方,互为其用也。

天王补心丸

熟地黄 白茯苓 人参 远志 去心,甘草水煎  石菖蒲元参 柏子仁 去壳,炒  天冬 去心  麦冬 去心  丹参 炙甘草 酸枣仁 去壳,炒  归身 酒洗  杜仲 去皮,姜汁炒断,取末  五味 各一两,炒

上十五味,共为末。炼蜜杵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一钱,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枣汤化下,临卧食远服。

此方熟地黄、白茯、天冬、元参、杜仲、五味,皆补肾之药也。其制方之法,以熟地黄、当归、五味、杜仲益血固精,以人参、白茯苓、柏子仁、远志、菖蒲、酸枣仁宁心保神,除惊悸、止怔忡,令人不忘,以天、麦门冬,丹参,元参,甘草,清三焦,去烦热,疗咽干,此方可与上二方相间服之。

早服滋阴大补丸,昼服参苓白术散,夜服天王补心丹最妙。此三方延年之要也。

夫五脏各一,肾独有两者,以造化自然之理也。盖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也。草木初生,皆有两瓣,谓之甲坼,左曰阳,右曰阴。故人受形之初,便生两肾。东方曰青龙,南方曰朱雀,西方曰白虎,都是一体。北方曰元武,乃有二体,乃龟蛇二体也。蛇属阳,龟属阴。子半以前属阴,龟之体也;子半以后属阳,蛇之体也。肾者,水脏,上应北方元武之象,故有两枚也。人之初生,水火自平,阴阳和均,无有差等。至于天癸之动,不知爱惜,始觉一多一少,故有阳有余、阴不足之论,而将一肾分为两体也。不知节欲,保守残阴,反服补阴益阳之剂,吾恐已伤之阴未能遽复,而幸存之阳今又见伤也。阴阳俱伤,元气渐损,人能久存乎?是以所取补肾之方,以滋阴大补丸为主也。

人有误服壮阳辛燥之剂,鼓动真阳之火,煎熬真阴之水,以致相火妄动,阴精渐涸者,其法以滋水为主,以制阳火。盖肾若燥急,急食辛以润之。滋水者,滋其水之化源,以胜其辛燥之邪。燥邪既退,阴水自生,水生不己,则火有所制而不动矣,以补阴丸主之:

黄柏 盐水拌,新瓦上炒至褐色,四两  知母 去皮,酒拌,新瓦上炒,四两  淮庆熟地黄 酒洗,焙,十六两  天冬 去心,新瓦上焙,一两

共为末,炼蜜为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下。

肾恶燥,用知母之辛以润之,肾欲坚,用黄柏之苦以坚之,虚则以熟地黄补之。盖虚则补其母,肺乃肾母,金体本燥,今用辛燥之药,恐肺益燥,故以天冬而补肺,使之润燥泻火而滋肾之化源也。

昔中丞孙淮海公,年四十无嗣,尝问予以广嗣之道,且语其故。予告曰:《易》云,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夫男子阳道之坚强,女子月事之时下,应期交接,妙合而凝,未有不成孕者矣。男子阳道不强者,由于肾肝之气不足也。肾者,作强之官,肝者,罢极之本。肝之罢极生于肾之作强也。故阴痿而不起不坚者,筋气未至也。肝主筋,肝虚则筋气不足矣。阴起而不坚不振者,骨气未至也。肾主骨,肾虚则骨气不足矣。又有交接之时,其精易泄流而不射,散而不聚,冷而不热者,此神内乱,心气不足也。凡有此者,宜各随其脏气之不足而补之。在肝则益其肝,如当归、牛膝、续断、巴戟之类。在肾则益其肾,如熟地黄、苁蓉、杜仲之类。在心则益其心,如五味、益智、破故纸之类。用枸杞、菟丝、柏子仁以生其精,使不至于易乏。山茱萸、山药、芡实以固其精,使不至于易泄,修合而服,其药勿杂,其接以时,则兆罴熊之梦 [15] ,麒麟之子,可计日而待矣,命其方曰:

螽斯丸

熟地黄 二两  归身 酒洗  牛膝 酒洗  川续断 酒洗  巴干 去心  苁蓉 酒洗,焙  枸杞 菟丝子 酒蒸  杜仲 姜汁炒尽丝  柏子仁 去壳  山茱萸肉 芡实肉 山药 各两  破故纸 炒  益智仁 五味 各五钱

共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公问女子月事,或前或后,无定期者,何以调之?全曰:此神思之病,无以治之。公曰:何故?全曰:宠多而爱不周,念深而幸不至,是以神思乱也。况女子者,以身事人,而其性多傲,以色悦人,而其心多忌,故难调也。公曰:据此意制方,平其气,养其血,开其郁,宜无不可。全曰:谨如教。乃进调经丸,方用香附、川芎、陈皮,以开郁顺气,白术补脾,当归养心,以治心脾之病。

香附米 杵净,一斤,以醋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瓦罐煮干,又焙干取末  川芎 当归 白术 陈皮 各五钱

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米汤下。

人有阳道常痿者,多致无子,不可不虑也。惟其求嗣之急,易为庸医之惑,或以附子、起石为内补,或以蟾酥、哑芙蓉为外助。吾见阳事未兴,内热已作,玉茎虽举,顽木无用,终身无子而夭殁者有之。深念此辈无辜而受医药之害。遍访诸方,无逾此者,出以示人,命之名曰:

壮阳丹

熟地黄 四两  巴戟 去心,二两  仙灵脾 二两  破故纸 炒,二两  阳起石 炒,另研,水飞,一两  桑螵蛸 真者,焙,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空心无灰酒下,亦不可持此自恣也,戒之。

按,秋石五补丸亦同紫河车之意。《丹经》云:可惜可惜真可惜,腰间有宝人不识,将钱卖与粉髑髅 [16] ,却到街头问秋石。可见秋石者,亦以人补人也。但炼者必以火,虽有滋补之功,不能无火性之毒,方士乃设为水炼之法,大阴炼法、水升之法以诳人,人喜其说,耳为所逛而不悟。谓水炼者,譬如海滨煮盐者,用水耶?用火耶?可以类推矣。虽有凝底污浊之渣,臭秽之气,其可服乎?设以水澄之,如盐入水,消化不复再聚矣。其有凝聚者,乃假他物在中,如取靛者之用石灰,靛化而灰存。闻彼谓大阴炼者,此日晒夜露之卤垢也,如年久粪缸之上所结人中白者,亦可代秋石乎?彼谓水升者,水曰润下,过颡在山,岂水之性哉 [17] ?虽曰火酒烧成者,乃上升之气化而为液,复下而成酒也,惟朴硝与水银,见火则上升成粉也,然则上升之秋石,乃朴硝水银之属乎?方士之诳人者,巧如穿窬 [18] ,明哲之士,未有不为所惑者也。故谓其能除咸去臭,臭诚可去矣。润下作咸,咸者,水之性也。五味在物,各有自然,谓咸可去,此无根之言,而人乃信之,何也?吾炼秋石之法,得于异人之传,可代盐食,又无火毒。

秋石 咸平,水之精  补骨脂 苦温,炒,火之精  五味 酸温,

焙,木 [19] 之精  小茴 辛温,金之精  巴戟 甘温,去心,土之精 [20]

各等分为末,山药作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服五十丸,红枣煎汤送下。

炼秋石法

取童男八岁以上,童女七岁以上,至精血未动者之小水,不拘多少,各半,用大锅一口作灶,放阴阳二水在中,文武火煮将干。预置一铁铲安柄似锹形,不停手四边铲动,又用桑白皮二三斤剉碎,放在内,以铲铲作一团,和匀。却用武火烧令锅红,并桑白皮烧成灰为度,去火待冷定,然后铲起,秤多少重,再取小锅一口,只用砖架,以便易取易放,将铲起秋石研筛过秤,每秋石一斤,河水斤半,同入小锅中,用火再煮干,以小铁铲铲动,勿令粘锅,照前烧令锅红,炼二次去火,取起放铁锅中,乘热研细末,安置瓷盆中。又秤水一斤半,放里以物盖定,勿令泄气。候冷,别用一瓷盆放筲箕 [21] 在上,下铺细布一层,再又绵纸一层,别用竹篦作一团圈,以布漫 [22] 定,如取鱼之筚,亦铺绵纸一层在内,倾水入里,放箕上,隔一物滤过,其滓弃去,只用澄过清水。又用砖作一字长炉,约三四寸阔,安炭火,勿紧勿慢,却以白瓷盆置其上,一字排定,每盆中放水半杯,少顷凝结如冰,洁白可爱,秋石成矣。此为三炼,无中生有,渣滓之物,臭秽之类尽绝矣。或欲铸锭送人,却以锭模子取之。

按,补髓丹乃葛可久先生治痨瘵后之调养方也。此方滋补之功甚大,无疾之人可以长服,以免血枯气少,髓干精竭之病。一名十珍丸。

十珍丸

[23] 猪脊髓 一条,完者  牯 [24] 牛脊髓 一条,完者  团鱼 九肋者,一个  乌雄鸡 白毛乌骨者一只,牧养笼中,以火麻子喂一七,勿令虫食

四味净制,去骨存肉,醇酒一大碗,于砂锅中煮熟擂拦,再入大山药五条,莲肉(去心皮)半斤,京枣一百枚(去皮),柿饼(有霜者)十枚。四味修制,用井花水一大瓶,于沙锅煮熟擂烂,与前熟肉和一处,再用慢火熬之。却下:

鹿角胶 四两  真黄腊 三两

上二味逐渐下,与前八味和一处,捣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末、知母、黄柏末各一两,共一十两,溲 [25] 和成剂,十分硬,再入炼蜜,放石臼中杵千余下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不拘时,枣汤下。

人之梦泄,其候有三:年少气盛,鳏旷矜持,强制情欲,不自知觉而泄精者,如瓶注水,满而自溢也。人或有之,是为无病,不须服药。如邪克于阴,神不守舍,心有所感,不能主宰,或心受热,阳气不收而泄精者,如瓶之侧而水出也。人多有之,其病尤轻,合用平和之剂。至若脏腑积弱,真元久亏,心不摄念,肾不摄精,夜梦魂交而泄者,如瓶之罅而漏也。人少有之,此病最重,非固涩之剂,恬静之心,必不能治也。或谓梦泄盛于房劳者,盖阴阳交接,二气相应,真精虽泄,真气不走,若在梦中,则精气俱泄矣。又有一等人,念虑邪淫,神气消靡,游魂为变,邪气乘虚,往往与鬼魅交通,是又厄运之不可挽者,法药相助。诚哉,是言也。

治梦遗法,除满而自溢者,其情有所感,心有所慕,宜服前滋阴大补丸并固精丸。更宜清心寡欲,一妄不生可也,否则久亦成虚滑矣。若因酒色纵欲,下元虚损者,必用妙应丸秘精固涩之药,以救其脱;用前紫河车丸滋补之药,以滋其阴;清静以安其神,戒惧以防其败,或有能济者矣。否则虚损无补,其何能淑。更有睡法,夜只侧卧,或左或右,伸下足,屈其上足,以挽下足之膝腕中。上手掩脐,下手握固,枕其首,复攀起其茎,勿令挨肉,则通宵不泄矣。

固精丸  治心神不安,肾虚自泄精。

知母 炒  黄柏 酒炒,各一两  牡蛎 左顾者,煅  白龙骨 火煅  芡实 去壳  莲蕊 无,薏苡仁代  白茯苓 去筋膜远志去心  山茱萸肉 各三钱  朱砂 水飞过,三钱为衣  山药 二两,研作糊

上山茱萸以上九味,研为细末,水煮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

妙应丸  治遗精白浊,乃固涩去脱之法也。

真龙骨 朱砂 水飞  石菖蒲 各二钱半  白茯苓 苡仁 石莲肉 砂仁 各一钱半  桑螵蛸 焙  菟丝子 酒浸一日,焙,各五钱  牡蛎 用破草鞋包,火煨,细研,一钱

上为细末,山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粳米饮下。

金锁秘精丹治男子嗜欲过度,精气不固,固涩去脱之剂。

莲肉 去心  芡实肉 各四两  白龙骨 一两,煅  桑螵蛸 焙,一两

共为细末,又以金樱子(霜后半黄者,去刺,劈两片,去子,水淘净)捣烂入锅中。水煎,不住火,约水耗半,以布滤去渣,再煎如稀糖,和药末,杵千余下,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更以 猪腰子二枚,煨熟,压之,助其药力。

人之生也,水为命,火为性,土为形。故水火非土则无所载,性命非形则无所附。形者性命之舍,犹果之仁有壳也。何谓土?戊己是也。何谓形,脾胃是也。

胃为戊土,以司受纳。脾为己土,以司传化。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荣卫乎一身者也。故脾胃实,则糟粕变化,津液流通,神安而性静,气盛而命立,则无病矣。脾胃若伤,则水谷入少,荣卫气衰,形敝而性命无所依附矣。此东垣《脾胃论》,诚发千古不传之秘也。

人读东垣书,用补中益气汤,只说内伤是不足之病,不知其有余之为内伤也。盖不足者,脾胃之正气不足也;有余者,水谷之邪气有余也。故诸补中益气方者,皆治其不足之病;诸导滞消积方者,皆治其有余之病也。

人有平日食少者,必无伤食之病,间或有之,只从不足一边论,补中益气内少加曲蘖,以消导之可也,不可妄攻,致成虚损。人之善食者,脾胃素强,自恃其强而倍之,即成伤矣。虽大吐大下,未为不可。

人之伤食者,未可便吐下之,恐伤胃气。如伤之轻者,损谷自愈,不必服药。若觉胸腹痞胀,当时自以指探而吐之可也,或服前加减二陈汤一二剂,或取保和丸服之,以快为度,不可遽下。惟觉腹中满痛,烦躁不安,不可下。当问其所伤之物,以前取积丸攻而去之,不可隐忍,便成积聚。

保和丸  消宿食,无留滞之积,助脾胃,成变化之功,尤宜小儿。

橘红 一两  枳实 麸炒  黄连 姜汁炒,各五钱  白术 两半  木香 三钱  山楂肉 神曲 炒,各七钱  麦芽 莱菔子 炒,各五钱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白汤下。

脾胃素强能食之人,宜常服枳术平胃丸,以免伤食之病。

白术 苍术 米泔浸  陈皮 各四两  厚朴 姜汁炒  枳实 麸炒  香附 童便浸,各二两  砂仁 炙草 各一两

为细末,荷叶包,粳米煮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脾胃素弱食少之人,宜常服健脾散,以助中和气,治脾泄尤妙。

人参 一两  白术 白茯苓 各二两  炙甘草 二两  山药莲肉 去心  薏苡仁 芡实 去壳  白扁豆 去壳,炒,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汤调服。

人有善饮者,当服神仙醒酒方,解酒毒,醒宿酒,饮酒不醉。

葛花 五两  赤小豆花 三两  家葛根 澄粉,八两  白豆蔻 去壳,取末,七钱

上为细末,用生藕捣汁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津咽下。

凡丈夫无子者,有二病焉:一曰禀赋不足,二曰色欲太过,所以阳道痿弱,精气衰冷,故无子者,天命之限,亦人事之尽,方无悔也,宜服:

巴戟丸

巴戟 酒浸,去心  杜仲 盐酒炒尽丝  益智仁 菟丝子 酒浸,蒸杵  川续断 白茯苓 山药 远志 去心,甘草水浸  蛇床子 炒  牛膝 去芦,酒浸,各一两  山茱萸 去核  五味子 各一钱  肉苁蓉 酒浸,二两

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凡妇人无子者,有三病:一曰血海虚冷,二曰神思困郁,三曰饮食减少。所以经候不调,朝夕多病,故无子也。宜服:

乌鸡丸

白毛乌骨雄鸡 一只,重二斤半许,关在笼中以陈老米饭喂养一七,勿令食虫。闭死,去毛肠净,用丹参四两,剉细,放鸡肚中,以瓦罐一个,装鸡在内,再入醇酒浸煮,约高一、二寸许,慢火煮熟,取药,和骨捣烂,捏作薄饼,蘸余汁焙至干,研为末  香附米 净一斤,分四主,一主米泔水浸,一主童便浸,一主醋浸,一主酒浸。春秋二日,夏一日,冬四日,捣碎,焙干  熟地黄 四两  当归 酒洗  白芍药 鳖甲 九肋,醋炙,三两  ;川芎 三两  人参 三两  牛膝 去芦,酒洗  白术 知母 各二两  丹皮 贝母 柴胡 各二两  地骨皮 干姜 炒  元胡 一两  黄柏 炒,各一两  秦艽 两半  白茯苓 黄芪 炙,各二两  生地黄 酒洗,三两

为末,并鸡末和匀,酒浸各半,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米饮任下,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苋菜。

男女之无子者,非情不洽则神不交也。何谓情不洽?或男情已动而女情未洽,则玉体方交,琼浆先吐,阳精先至而阴不上从乎阳,谓之孤阳;或女情动而男情未洽,则桃浪虽翻,玉露未滴,阴血虽至而阳不下从乎阴,谓之孤阴。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故不成胎也。若此者,服药何益?

腰者,肾之府,人身之大关节也。行则伛偻,肾将惫矣,故腰痛之病,多属肾虚,曰风曰湿,因虚感之人,年四十以后,肾气始衰,宜常服煨肾散、青蛾丸二方,庶免腰痛之疾。或以腰卒痛者,煨肾散服之立止。

煨肾散

杜仲苁蓉巴戟天,茴香故纸及青盐,

猪羊腰子烧来服,八十公公似少年。

杜仲 盐水炒去丝  肉苁蓉 酒洗  巴戟 去心  小茴 炒  破故纸 酒淘净,炒  青盐 各等分

上为末和匀,用 猪腰子,竹刀劈开,内划成纵横路,入药一钱,湿纸包裹,火中煨熟食之。温酒咽下,每日食一枚。牯羊腰子亦可。

青娥丸  昔赵进士从黄州太守得此方,久服大有神效。遂作诗以记其功云:

十年辛苦走边隅,造化工夫信不虚,

夺得风光归掌内,倾城不笑白鬓须。

破故纸 十两,水淘净,待干,用黑芝麻同炒,去麻  杜仲 去皮,剉碎,以生姜自然汁拌炒尽丝,取末,五钱

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用胡桃肉五十个,以糯米粥相拌,臼内捣如泥,布滤去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

人年四十肾始衰,阴气自半。肾之荣发也,故发始斑者,宜服:

何首乌丸  填精补髓,发永不白。

何首乌 新取赤白二种,各半,用米泔水浸一夜,竹刀刮净,忌铁  牛膝 去芦,半斤  黑豆 酒浸,三升

用柳木甑一个,作平底筚,放高些,勿近水。铺黑豆一升在底,即铺何首乌片六两,一层。又铺牛膝二两七钱,作一层。又如前铺黑豆、首乌、牛膝,以物盖定,慢火蒸至豆烂为度。取出,去豆。以竹刀锉碎,曝干,用石碾、石臼,勿犯铜铁。

牛膝 末,半斤  何首乌 末,一斤  熟地黄 酒蒸,焙干,取末,半斤,忌铁

三味和匀,炼蜜放木臼内杵千余下,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先蒸过黑豆,晒干,收贮。每用七粒,煎酒吞药。忌羊血、萝卜、生葱并藕。

人年五十肝叶焦,胆汁减,目始不明。夫目者,精明之府,肝之窍也。水者,木之母也,肾为水脏,其液藏于肝胆,上注乎目。自四十肾衰精少液干。故五十肝叶焦,胆汁减者,皆肾气不足所致也。虚则补其母,宜用:

育神夜光丸

熟地黄 酒洗,蒸,焙  生地黄 酒洗,焙,各二两,取末  当归 酒洗  牛膝 去芦,酒洗  远志 去心,甘草水煮  地骨皮 净  枸杞 酒洗  甘菊花 五味子 各一两  菟丝子 酒洗,淘去灰土,再以酒浸一夜,蒸捣为饼,晒干  枳壳 麸炒

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食后酒下,临睡茶汤下。

夫齿者,骨之余,肾之标也,故肾气盛则发长齿坚,肾衰则齿去发落。古人用搽牙散,如西岳华山方可用,切不可以苦参揩牙。昔有人用之,病腰痛者,以肾受伤也。吾有一方,白牙固齿,去风除龋,屡用甚效。

熟地黄 二两  香附 二两  嫩槐枝 四十九寸长,新缸瓦炒成炭,存性,取起,择去梗  石膏 煅,一两  旱莲草 二两  升麻 炒,一两  细辛 五钱  白芷 五钱  羊胫骨 烧灰,五钱  青皮 炒,五钱

为末,用黑铅作盒盛之。

人年六十,常苦大便艰涩秘结,此气不调,血不润也。盖肾开窍于二阴,肾虚则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则大便干涩不通,切不可用攻下之剂,愈攻愈秘,转下转虚,虽取一时之快,适贻终身之害。古人用苏麻粥以养老,丹溪以三子养亲汤事其母,皆美法也。吾制地黄四仁丸,治老人便秘之病。

地黄四仁丸

火麻仁 净仁,二两,另研  郁李仁 去壳,另研,一两  桃仁 去皮尖,四十九粒  杏仁 制,数同  熟地黄 酒洗,蒸,焙,另研,二两

上五味,各研极烂不筛,放舌上无渣方好,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

此方以地黄补肾生津液,麻仁、桃仁治血秘,又润血中之燥,郁李仁、杏仁治气秘,润气中之燥,和之以蜜,亦以润燥也。

苏麻粥

用真苏子 炒,五钱  火麻子 炒,一两

研烂,以熟绢袋盛之,用水二盏,于绢袋子中煮之,三沸取出,挂当风处,令干,下次再煮。每药一袋,可煮三次,却以本水入粳米煮糜粥食,自然大便润快,以麻仁润血,苏子行气也。

三子养亲汤

用苏子 炒  萝卜子 炒  白芥子 炒

各研为末,三处收。临时以一味为君,二味为臣。君者五两,臣者二两半,每药一钱,滚白水点服。如气盛以苏子为君,痰盛以芥子为君,食积以萝卜子为君。

人年中以后,多脾泄之病,前健脾散乃圣药也,切不可用却涩之剂。

按,永寿丸方者,大梁郭之卿为尚书时常服之,年逾八十,精力倍加。此方大补元阳,益脾胃,调顺气血,添补精髓。人年四十以后,宜常服之。

莲肉 一斤,去心,先用酒浸一日,后装入雄猪肚内,缝紧,却将浸莲肉酒添水煮熟,取出晒干,肚子不用  苍术 刮净,一斤,分作四分,用酒、盐水、米泔、醋分浸,按时定日  白茯苓 四两  熟地黄 四两  川楝肉 炮,取肉  枸杞 山药 柏子仁 炒,另研  破故纸 用麻油同炒香,去麻,各二两  青盐 炒,五钱  沉香 木香 各一两  五味 小茴香 炒,各二两

十四味为末,酒和,杵匀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温酒下,盐汤送下。此方比草灵丹尤胜。

人之病者,有十病九痰之说。然则,痰之为物也,乃肾之真水,五脏之真精,肠胃之精液。人之有痰,犹鱼之有涎,木之有液,苟无是痰则死矣。惟人气失其平则气逆,气逆则津液不行,不行则荣卫不通,不通则水谷之气不能传化,并其糟粕之滓,凝聚而成痰矣。痰者水谷之养所变也。古人治痰,以通气为主,意可见矣。肥人之痰从湿,瘦人之痰从火,不可不知。

肥人痰者,奉养太厚,躯脂塞壅,故营卫之行少缓,水谷之化不齐,所以多痰。故治肥人者,补脾益气为主,宜用:

益气化痰丸

南星 去皮、脐,二两  半夏 汤泡七次,三两

为细末,用姜汁捏作饼,勿太软。用楮叶包裹如盦 [26] 酱样,待生黄衣取出,晒干。此须在三伏天作之,半夏曲亦如此作。加:

人参 五钱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各两半  苍术 米泔浸  香附 童便浸  枳实 麸炒,各—两  苏子 炒,另研  白芥子 炒,另研  炙甘草 各五钱  神曲 炒,一两  桔梗 炒,一两

为末,用姜汁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瘦人之痰,房劳太过,暴怒无常,冲任之火妄动,水谷之气不化,所以生痰。治瘦人者,以补肾降火为主,宜用:

滋阴降火丸

熟地黄 姜汁拌,焙  天冬 去心  白茯苓 知母 黄柏 炒火色,各十两  贝母 陈皮 去白,盐水炒  苏子 炒,另研  瓜蒌霜 各五钱

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人之病痨者,动曰火症,此虚损之病,要分五脏治之,不可误也。

病者憎寒,壮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病在肝。宜服柴胡四物汤、金匮肾气丸治之:

柴胡四物汤  即小柴胡、四物汤二方合也。

人参 五分  黄芩 一钱  半夏 炮,三分  柴胡 一钱  炙甘草 五分  当归身 七分  川芎 五分  生地黄 酒洗,一钱  生姜 三片

水煎。

金匮肾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乃补肝之母也。

山药 四两  山茱萸肉 四两  泽泻丹皮 去末  白茯苓 各三两  熟地黄 八两

为末,炼蜜丸,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病者寒热,面黑,鼻烂,忽忽喜怒,大便苦难,或腹清泄,口疮,其病在心,宜服加减八珍汤、天王补心丹。

人参 白茯苓 炙甘草 归身 生地黄 白芍 麦冬 各五分  五味 九粒  酸枣仁 炒,三分  泽泻 三分  黄连 三分 [27]

水一盏半,灯芯十二根。

水煎八分,食后服天王补心丹 方见前  。

病者憎寒热,面青,唇黄,舌本强,不能言,饮食无味,体重肌痛,口吐涎沫,其病在脾,宜服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丸:

补中益气汤

升麻 五分  黄芪 炙  炙甘草 五分  人参 一钱  白术 五分  归身 五分  柴胡 五分  陈皮 五分

水盏半,煎八分,食远服。

脾胃益虚,肺气先绝,用黄芪以益皮毛而开凑理。不冷,自汗,上喘气逆短,损其元气,用人参补之。心火乘脾,用炙甘草以泻火热而补胃之元气。若脾胃急痛,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此三味乃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白术甘温而苦,除胃热,利腰间血。升、柴苦平味薄,能升胃中清气,又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用当归以和血脉,用陈皮以理胃气,又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而助甘辛之药力。如咽干,加干葛;心刺痛,倍加当归;精神短少,倍加人参,外加五味子;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咳嗽,夏加五味、麦冬,秋加连节、麻黄,春加佛耳草、款冬花,久嗽者去人参;食不下者,或胸中有寒,或气滞加青皮、木香、陈皮,寒月加益智仁、草豆蔻,夏月加芩、连,秋加槟榔、砂仁;心下痞加芍药、黄连;腹胀加枳实、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生姜、肉桂,夏加黄芩、干葛、白芍,冬加益智仁、草豆蔻、半夏;胁痛或缩急,加柴胡、甘草;膝下痛加熟地黄,不已,是寒,加肉桂;大便秘结加当归,外加大黄;脚弱或痛加黄柏,不已,加防风;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之。

上此方加减之法,乃饮食、劳倦、喜怒不节之症。若证属热中者,宜用此方;若症属寒中者,则此方中黄芪、人参、甘草、白芍、五味能益其病,不宜用此方。

参苓白术丸 方见前

病者憎寒发热,面鼻干,口燥,毛折,咳嗽,喘急,时吐白沫,时或有红血线,其病在肺。宜服加味紫菀散、大阿胶丸:

加味紫菀散  即海藏治虚劳,咳中有血方,加天冬、麦冬。

人参 三分  紫菀 二分  知母 一分  贝母 五分  桔梗 三分  甘草 三分  五味 九分  白茯苓 五分  阿胶 炒成珠,五分  天冬 去心  麦冬 去心,各八分

水一盏,煎八分,临睡服。

大阿胶丸  凡咳血俱效。

真阿胶 蛤粉炒成珠  生地黄天冬 去心  白茯苓 五味子 肥者  山药 各一两  贝母 知母 款冬花 桔梗 桑白皮 蜜制  杏仁 炒,去皮  人参 甘草 各二钱半

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病者憎寒,面黄,耳聋,焦枯,胻骨酸痛,小便白浊淋漓,其病在肾,宜服:

加味四物汤  此补肾虚之要药也。

熟地黄 二钱二分  川芎 五分  归身 五分  白芍 一钱  知母 八分  黄柏 炒褐色,八分  天冬 去心,一钱  五味 十二粒  柏子仁 五分

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下。

又宜服紫河车丸方见后。

此上三条,乃治虚劳之法也。

人有常病实热者,热久不退,元气受伤,所谓壮火食气也。宜生熟三补丸主之:

生熟三补丸  此方泻壮火,以去元气之贼,除客热以滋肾水之源。水升火降,成既济之功,天清地宁,致交会之用,岂小补云乎哉。

黄芩 黄连 黄柏 俱半生半炒  甘草 半生半炙,各一两

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

人有脾虚生疮者,宜枳壳化痰丸主之:

白术 二两  枳实 麸炒,二两  陈皮 去白留红,各七钱半  半夏曲 一两  香附 童便浸,两半  神曲 一两,炒  苍术 米泔浸,两半

为末,荷叶包米煮饭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

此方健脾胃,成传化之功,进饮食,无留滞之积。开郁而气自顺,化痰而饮不蓄,药品虽微,其功最大。

《内经》曰:大毒治病,十去其三;小毒治病,十去其五;无毒治病,十去其七。制为定数者,恐伤正气也。又曰:谷肉菜果,以食养尽之者,谓以谷肉菜果,去其未尽之邪也。可见谷肉菜果皆药也。

凡肝病者,宜食酸,麻子、犬肉、韭,皆酸,所谓以酸泻之也。

心病者,宜食苦,小麦、羊肉、杏、薤,皆苦,所谓以苦泻之也。

脾病者,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所谓以甘泻之也。

肺病者,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所谓以辛泻之也。

肾病者,宜食咸,大豆、猪肉、粟、藿,皆咸,所谓以咸泻之也。

今人无事,多喜服酒药者,谓其去风湿也。盖人身之中,阳主动,阴主静,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酒者辛燥之物,助阳耗阴者也,加之辛燥之药,不已甚乎?辛则发散,燥则悍热,春夏饮之,则犯远温远热之禁;秋冬饮之,则失养收养藏之道。果有风湿之疾,饮之可也;无风无湿,饮此辛散燥热之剂,则腠理开,血气乱,阳不能固,阴不能密,风湿之气,因而乘之,所谓启关纳寇也。吾平生不妄与人以古方,必有是病,可与酒助其药力者,则与以对症之药,而乌附草药不敢用也。若夫常饮之酒,则有仙家可以调气,可以怡神,岂特却疾而已哉。

地黄酒法

每糯米一斗,用生地黄三斤同蒸,以白面拌之,候熟任意用之。

盖地黄味甘,苦寒,无毒,大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填骨髓,益气力,利耳目。古诗云:床头一瓮地黄酒。

薯蓣酒

用山药 生者佳,如无生者,取干山药,蒸熟,去皮,一斤  酥油 三两,无,以牛膝代之

同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粒。用酒半斤烫热,以丸入酒中,化开饮之。

盖山药味甘,性温,无毒,补虚病,充五脏,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书云:薯蓣凉而能补,大有益于补养。

何首乌酒

新取用竹刀刮净,薄切,米泔浸一夜,取出晒干,木石臼杵为末,磁器盛之。每日空心称一钱,酒调服。

盖何首乌味甘温,长筋骨,益精髓,壮气力,黑须发,久服令人有力,遇偶日服之为良,忌羊血。赞曰:神物佐助,道在仙书。雌雄相交,昼夜合之。服之去壳,日居月诸。返老还少,保安病躯。

天门冬酒

新取天门冬 一二十斤,去皮心,阴干

捣罗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盖天门冬味苦,甘,寒,强骨髓,养肌肤,镇心,补肾,润五脏,益气力,杀三虫,去伏尸,久服延年,令人多子。此药在东岳,名淫羊藿;在中岳,名天门冬;在西岳,名藿香、藿松;在北岳,名无不愈;在南岳,名百部;在京洛山阜,名颠棘,处处有之。其名虽异,其实一也。忌鲤鱼。

春寿酒方  常服益阴精而能延寿,强阳道而得多男,黑须发而不老,安神志以常清,盖取此为春酒,以介眉寿之义,而立名也。

天门冬 去心  麦门冬 去心  熟地黄 生地黄 山药 莲肉 去心  红枣 去皮核,各等分

每一两,煮酒五碗,旋 [28] 煮旋饮。其渣于石臼中杵极烂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此方大有补益。

治诸风痰紫背浮萍酒方

歌曰: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兮不在岸,

始因柳絮逐东风,点点飘来浮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要采之时七月半。

管甚瘫风与痪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内服一丸,铁裹头上也出汗。

其萍以紫背为上,采回摊于竹筛中,下著水盆,曝之乃干,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黑豆煮酒化下,治左瘫右痪,三十六种风,偏正头风,手足不举,口眼㖞斜,癜风、癞风,服过百粒,即为全人。

比天助阳补精膏

歌曰:

灵龟衰弱最难痊,好把《元经》 [29] 仔细看,

补髓填精身体健,残躯栽接返童颜。

此方添精补髓,善助元阳,润皮肤,壮筋骨,理腰痛。下元虚冷,五痨七伤,半身不遂,脚膝酸弱,男子阳事不举,阴精易泄,贴之可以兴阳固精,行步康健,气力如添;治女子下元虚冷,经水不调,崩中带下无子者,贴之可以暖子宫,和血气。其功不可尽述,惟在至诚修炼,药力全备,火候温养,以二七为期,其功成矣。

真麻油一斤四两,用净锅一口,以砖架定三足,安置白炭三十斤,慢火煎,不可太急,恐损其药,槐、柳、桃、榴、椿、杏、杨各二枝。

第一下甘草 去皮,二两,煎至不鸣

第二下天冬 去心  生地黄 酒洗  熟地黄 酒洗  远志 去心  麦门冬 去心  肉苁蓉 酒洗,焙干  蛇床子 制  牛膝 去芦,酒洗  鹿茸 酥制  续断 虎胫骨 酥炙  紫梢花 去草  木鳖 去壳  谷精草 大附子 去皮  杏仁 去皮、尖  肉桂 菟丝子 酒洗净,捣烂,焙干  肉豆蔻 面包煨  川楝子 去核

上二十味各钱半,剉碎,煎至成炭,取起,以布滤去渣,要净,再上砖架定,取嫩桑条如拇指,大约长一尺六寸者一根搅油。

第三下黄丹 水飞,炒干,半斤  黄腊 鲜明者,五两

烧油令滚,以茶匙抄丹细细入油,桑枝不住手搅,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又取起,摊,候温,又上架。

第四下雄黄 透明者  白龙骨 倭硫黄 赤石脂 各钱

研细末,勿令油大沸,只大温,微火煎,不住手搅,又摊起,候温,上架。

第五下乳香 没药 丁香 沉香 木香 各一钱

为细末,入膏内,不住手搅。微火温养。

第六下麝香当门子 蟾酥 乳汁制  阳起石 煅  哑芙蓉 各一钱

为细末,入膏内,不住手搅。微火养炼,务要软硬得宜,贴不移动,揭之无迹为度。取起收磁罐中,密封口,埋土中三日夜,去火毒。每用膏五钱,摊在厚细素缎绢上,贴脐下关元穴及背后肾俞二穴。每一个可贴六十日方换,其效如神。但不可恃此固纵,欲伤真元也。

[1]与其病后能自防:原诗见前文“邵子”注释。

[2]既输尔载将伯助予:出《诗·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郑玄笺:“输,堕也。弃女车辅则堕女之载,乃请长者见助。”

[3]心印经:唐代丹道著作,不著撰人。

[4]正复:正气回复。

[5]舍尔灵龟观我朵颐:《易》颐卦初九爻辞。孔颖达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以喻己之明德也。朵颐谓朵动之颐以嚼物,喻贪惏以求食也。”

[6]少昊氏:相传是黄帝之子。

[7]婴儿悟真篇:即张伯端之《悟真篇》。

[8]金公:道家炼丹术语,即铅,亦指人体元精。《云笈七签》卷六三:“时人不知金公之理,金者太白之名,公者物中之尊,呼之曰铅。”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铅》:“铅易沿流,故谓之铅……而神仙家拆其字为金公。”

[9]姹女:道家炼丹术语,即汞,亦指人体元气。

[10]灭:原作“减”,据敷文堂本改。

[11]揆:道理,准则。

[12]庚:一旬中的第七日。

[13]魄:通“霸”。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说文·月部》:“霸,月始生,霸然也。”

[14]天根月窟都是春:此出邵雍《观物》,原作“天根月屈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15]罴(pí皮)熊之梦: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16]粉髑髅(dúlóu读楼):粉头,妓女。髑髅,本指死人头骨。此既为“头”的分音词,又喻妓女耗人精气致死。

[17]过颡(sǎng嗓)在山岂水之性哉: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颡,额头。

[18]穿窬: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窬,通“逾”。《论语·阳货》:“其犹穿窬之盗也与!”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窬,窬墙。”

[19]木:原作“水”,据文义及药理改。

[20]去心土之精:原本、敷文堂本皆作“去土,心之精”,土、心二字互倒,据文义及药理乙转。

[21]筲箕(shāojī烧鸡):竹饭器。

[22]漫:覆盖。

[23] Images\img00066002.jpg 9 10 (fén坟):阉割过的猪。

[24]牯(ɡǔ古):阉割过的牛。

[25]溲:拌和。

[26]盦(ān安):遮盖或封闭,使变质发酵。

[27]三分:原脱,据忠信堂本补。

[28]旋:临时。

[29]元经:亦称《玄经》《玄书》,即《道德经》。唐·白居易《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