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邦达仓:​邦达仓拥有大地,邦达仓拥有天空

 东山顶上 2024-01-12 发布于西藏

邦达仓拥有大地,邦达仓拥有天空。
—西藏民谚


           


             

邦达仓


           

▲ 邦达仓故居

  昌都地区在民国时期有著名的三仓,即按绒仓、桑堆仓、邦达仓。

  其中“邦达昌”就是其中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经营范围最广的三大商号之一。

  邦达仓,藏文pandat sang,又称邦达昌,昌是藏语,是家族的意思。

  既是指20世纪初西藏地区的一个著名商号,也是指拥有这个商号的邦达家族。

  芒康县的邦达仓是邦达家族在芒康的故居,位于芒康县交呷古秀邦达村,邦达家族就起源于今芒康县,康巴人通常会在姓氏后加仓作为后缀,表示为该家族。

  邦达仓,指的是以邦达·阳佩、邦达·热嘎、邦达·多吉三兄弟为代表的邦达家族。
  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50年代末,邦达仓是云、贵、川、藏著名的商号,声名远扬印度、缅甸、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脚踏商、政两界,不仅是首屈一指的巨商豪富,也曾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尤其邦达三兄弟堪称乱世枭雄,在西藏、在康区的现代史上写下了轰轰烈烈的一笔。”(作家马丽华

▲ 邦达仓故居


           


                      

家世


           

▲ 昌都市

  邦达仓的故事开始于一百年前或者更早。

  据说,邦达家族原籍在察雅,期间发生了一次战争(或说村落之间矛盾冲突),邦达仓先祖举家迁徙, 走了十几天之后就到达了现在的芒康县邦达乡, 就在这里置房买地, 从此以后就定居在这里, 成为芒康邦达地区的一户普通人家。

  据说,邦达家族原先世代都受后藏萨迦地方派来的僧官江古寺(交呷本)统治,也就是萨迦江古寺的佃户农奴,在寺院里干着杂役:烧水劈柴,赶马喂草,等等。

  到了邦达·多吉的祖父四朗巴金和玉玛二人时代,开始成为江古寺的马帮“拉多”(商奴)。

  由于“茶马古道”的盛兴,江古寺又处在“茶马古道”滇道和川道的交会之处(现在的昌都市芒康县),江古寺的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邦达仓在江古寺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逐步成为江古寺的马帮帮头。到后来摆脱了江古寺的统治,成为当地的一家农户,便由此开始发家。

  旧时“邦达仓”家族田亩、牧场广大、佃农众多,凡租佃土地者, 收成一半上缴给“邦达仓”家族, 而“邦达仓”家族又把收成中的一半需要上缴给萨迦寺。

  后来, “邦达仓”家族虽然被封功晋爵成为贵族阶层, 但是仍然属于萨迦寺名誉差巴。

  而萨迦家族的辉煌,源于忽必烈的上师八思巴及其叔父萨迦班智达创造的萨迦王朝。

  尽管萨迦家族统治西藏的时间只有13世纪前后百年左右,但这个家族的光芒依旧夺目,其所属的地产、寺院遍布西藏,直到1950年还在西藏十一个不同地区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自治,其中包括藏东的芒康和八宿。

  正是在萨迦家族的势力护佑下,邦达仓家族发展出两个不同的名号—邦达仓与彭达仓。

  19世纪中叶,昌都萨迦治内的彭达仓是萨迦家族的贸易合伙人,以及萨迦教派的赞助人。

  让两个家族关系更进一步的是,萨迦家族首领的一个姐妹嫁入了彭达家族,后者因此获得了前者在芒康的一个职位。

  列玛江参(又译:邦达·尼江、邦达·列江)就是这一次联姻的后代。

  邦达·列江祖辈所管理的就是萨迦家族在芒康的芒康十八宗(领地)之一,即“甲科彭”(亚科宗)。

  这片领地包括金朵牧区和农牧混合的果树区,以及甲科寺和附近地区。而且,邦达仓家族获得的是永久世袭的管理权,成为这一地区的新统治者。

  彭达仓家族迁入芒康后被称作邦达仓,并因此获得了不菲的物质收益,同时得到保护神的精神庇护。
  迁到康巴地区后,邦达仓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邦达·列江为了协调家族的长途贸易搬到了拉萨,从此得到了更可靠的社会地位。

  题外话:在历史上,萨迦不仅对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过关键性的作用,更在中国历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247年,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盟后发表《致蕃人书》,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藏汉文化交流之花自此盛开,萨迦高僧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创制的蒙古新字,也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萨迦镇(萨迦县)


         


             

发迹


           

▲ 芒康县

  年轻的邦达·列江开始去康定贩运茶叶,逐渐小有积累。

  后来与当地头人发生争执,逃到拉萨。

  初到拉萨,为了生存,他做过贵族的侍从,也做过许多出力气的活儿。
  由于头脑精明,很快,在这个没有经商概念的贵族社会里,他获得了数目巨大的资金。他开始在印度和中国拉萨两地之间进行批量买卖,并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生意人。

 1910年,西藏地方政府与清朝中央政府发生冲突,第十三世喇嘛达赖逃亡印度,当时在印度经商的邦达·列江保护并资助了第十三世喇嘛达赖。

  清政府被推翻后,第十三世喇嘛达赖返回西藏边境地区,邦达·列江为其提供了货运支持,并派出一支两三百人的康巴勇士护卫,护卫活佛回到了圣城拉萨。


  第十三世喇嘛达赖知恩图报,问邦达·列江想得到什么回报。

  邦达·列江说:“我只是一个商人,不懂政治,希望政府能特许一些经营权力。”第十三世喇嘛达赖满足了他的愿望,让噶厦(西藏内阁)照办。


  于是,一种官商合营的商业模式建立起来。噶厦问邦达·列江:“如果我们给你提供一百万,明年我们能获得多少回报?”邦达·列江的回答很爽快:“两百万。”


 协议达成后,邦达·列江作为噶厦政府的商务代表,邦达仓从销售商以固定价格半价购入羊毛,别人须在他完成购买后才能购买;运输环节,邦达仓同样只付半价运费,而别人须在他运完后才能装运货物。

  更让其他商人不满的是,第十三世喇嘛达赖及噶厦政府特授权邦达仓独家经营全藏羊毛和贵重药品,并明令其他人不得越界,违者重罚。

  邦达仓家族的生意由此如日中天。

▲ 邦达一带风光



           


                      

死于非命


                

  祖父之死因一直不明,但传说那天祖父出门曾有巫师竭力劝阻,无论如何不能出门,倘若十分必要,也务必在天黑前返回,以免迹象明显的凶兆。邦达·列江却未置重视,他应约赴一场掷骰子的游戏,兴致勃勃玩到天黑尚不思归家,结果应了巫师之言。(邦达多吉次子旺钦之胞妹贡吉旺姆

  拉萨城流传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商业竞争,有的认为是政治原因,还有的认为是旧仇,认为邦达·列江(邦达家族)与擦绒·达桑占堆(擦绒家族)因为商业竞争,所以产生了仇恨,最后导致邦达·尼江遇刺身亡。

  至于是因为政治原因,或是商敌所为,或是旧仇之偿,不得而知。  

  从此,其三个儿子,接过父亲的事业。  

▲ 邦达仓三兄弟(中间邦达·阳佩、左边邦达·热嘎,右边邦达·多吉。这是他们1947年在上海的一次团聚合影)



           


                      

三兄弟


           

▲ 西藏革命党建立地—印度噶伦堡

  老大邦达·阳佩为旧西藏驻印商务代表、亚东总管(第十三达 赖 喇 嘛时期的封号,四品官),坐镇拉萨。由于经营的不断扩大,他总揽了西藏的羊毛、黄金出口等进出口生意。

  老二邦达·热嘎坐镇印度噶伦堡,他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是他第一个将有关三民主义的小册子译成藏文,还于1939年在印度创建了西藏革命党(根敦群培为“西藏革命党”设计了党徽)。

  老三邦达·多吉坐镇昌都,邦达三兄弟中最有名的便是邦达·多吉(又译“邦达多杰”),先是被达赖任命为察雅、芒康两宗总管,20世纪30、40年代的邦达多吉有着一系列非凡经历和表现:既接受过蒋介石任命的“西康宣慰使”诺那活佛手下的军事部长,又接受过四川军阀刘文辉委任的川康边防军骑兵大队长职务;既攻打过川军,也袭击过藏军。
  邦达·多吉的一生更是动荡非凡、东奔西突、上下求索、可歌可泣。

▲ 邦达·阳佩



           


                      

兄弟齐心


           

▲ 茶马古道

  三兄弟共同努力下,邦达家族的事业进一步壮大。

  巨大的垄断权使邦达家族成为豪门。生意做到了成都、重庆、昆明、上海、印度、欧美。

  邦达仓经营涉及西西藏内外、国内外茶叶、食盐、粮油、副食品、畜产品、中药材,西药、日用工业品的批发经营。

  1914年,仅邦达·阳佩在拉萨的流动资金已达709090两藏银。邦达仓曾在国民政府组建的喜马伦公司投资20多万元大洋。

  1953,邦达仓拥有150来万银元的商业资金。这些还不包括存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无法估算的美金和其他外币。

  老百姓有一个传说,邦达仓在拉萨有一座小金库,里面装满了一千块一封的大洋,把厚厚的墙壁都胀得裂缝了。

  鼎盛时期的邦达仓在西藏拥有1000来名职工,其中秘书(文书兼会计)13名;经理若干名。半年算一次工资,秘书、督管一年发两套藏装。
  从业人员三千有余;家有保卫500名、钢枪650支;360多户佃农、40多户牧奴属其管辖;另有田地、牧场、牛羊无数…

             

▲ 邦达·多吉



           


                      

大展宏图


             

▲ 川藏地区地理环境


  邦达仓有数队骡帮,每队骡、马、牦牛头数在200左右,每队骡帮有一名督管,其腰别长藏刀,肩挎英制步枪,威风凛凛。

  在拉萨市内,有一个6辆6轮汽车的小车队,在市区倒运商品。
  在噶伦堡,邦达仓与热振、萨多两个商号共同拥有一座500名职工的羊毛加工厂,出口羊毛在这里分等级,重新打包以后出口到印度、英美等国家。

  当时邦达仓主要经营的牌子有:仁增多吉、扎门拉、森格湟玛、落布门巴、梅朵白玛珠、扎西达吉。
  邦达仓从四川的雅安、康定、云南的丽江等地采购砖茶、金尖茶、紧茶进藏。

  解放前的二十余年中,平均每年购入西藏的砖茶约为3.6万条包;金尖茶5.1万打条包;紧茶0.9万大包,每包126个。
  每年从云南购进碗糖、木器、铜锅、壶、盆、盘、桶、瓢、水缸、锁、瓦、马料锅、火腿、腊肉等45驮,约合大洋9万元。
  每年由印度噶伦堡经西藏亚东进入西藏的商品6000余驮,进口商品中,主要有布匹、毛织品、香烟、红白糖、糖果、日用百货、五金交电等。
  邦达仓经营方式很灵活。
  将收购或采购的商品运至昌都、拉萨、日喀则后,邀请大、中小商人看货选购。为了融洽气氛,同时备有丰富的饭、菜、烟、酒、茶款待客商,信誉很好。另外常采用流动购销,扩大收购和销售。
  邦达仓的骡帮满载各种商品深入农牧区,一面出售商品,一面收购农牧副土特产品。
  邦达仓也采取赊销方式,在春夏之季,先将日用百货等商品赊城镇居民或农牧民,待秋季农牧副土特产品收获后,再上门收购,以抵偿货款。
  到1933年,邦达仓的生意遍及北京、上海、南京、西宁、成都、香港、印度等地,获利丰厚。

  西藏民间,一直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天是邦达仓的天,地是邦达仓的地”

▲ 茶马古道芒康段



           


             

以商抗日


           

▲ 人民解放军进藏(18军)

 “七七事变”后,日本对抗战后方实行战略封锁,切断海路运输线,致使大西南商品、物资非常匮乏。

  老大邦达·阳佩和老三邦达·多吉策划并开辟了印度经西藏直通川、滇完全依靠骡马运输的陆路运输国际交通线。

   邦达仓加强印度加尔各答和噶伦堡的商业机构,以拉萨为转发中心,先后在玉树、昌都、芒康、甘孜、巴塘、义敦、理塘、雅安、成都、重庆、昆明、丽江、中甸等地设立固定和流动商号及转动站。

  从印度购进大批商品、如棉纱、染料、药品(材)、皮革、毛料、布匹、香烟、卷烟备纸以及麝香、虫草、克什米尔红花和贝母等,从噶伦堡直发康定和丽江后转至成都、昆明等地。

  1942年,在爱国力量支持下,邦达昌在康定成立了“康藏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7月,在理塘设邦达昌临时总号,动员藏商大中小商人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西南大后方。
  在邦达仓兄弟鼓动下,商人们纷纷前往拉萨或噶伦堡办货,分别送至康定和丽江等地。回程又办茶叶等商品送回拉萨,在康定掀起了大办商贸积极支援持久抗战的热潮。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原来康藏沿途盗匪猖獗,为邦达兄弟大义所昭,盗匪竟销声匿迹,往来商旅畅通无阻。

  1942年冬,邦达昌派仲麦·格桑扎西(后任昌都地区政协副秘书长)带上从印度发来的西药、皮革、毛料、布匹、棉纱到成都。这些商品当时是俏货,不到两个月全部脱销,随后又有大批商品运到成都销售,对繁荣战时后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43年,仲麦·格桑扎西参加了重庆金融市场组织,每天了解外币特别是美金、黄金、公债、行情变化,伺机买进外汇,又汇往印度购买战时内陆急需商品。

  1943年至1946年,汇往印度邦达昌总号1000万卢比;在重庆、成都、昆明、丽江购进黄金1万两;银元30多万元;银锭元宝3.3万多两。
  前后支援抗战物资达1.5亿美元。

▲ 右一为邦达·多吉



           


             

曲终


             

▲ 邦达·多吉一家

  老大邦达·阳佩

  1959年1月去了瑞士(或印度),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携儿子与随行人员经香港回拉萨,1976年患脑溢血去世。    

  老二邦达·热嘎在印度去世。   

  三邦达·多吉

  1949年曾参加开国大典

  1950年,邦达·多吉积极协助解放军进军西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昌都人民解放委员会副主任,主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在庆祝昌都解放40周年的时候,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代表从北京赶来,在他们的贺信中,对邦达·多吉和其他爱国人士在进军西藏过程中所作的历史贡献,再次给予了肯定。

  1958年邦达昌经营活动停止。

  此外,邦达·多吉还积极参与解放后昌都的社会建设。

  在教育方面,昌都解放后,邦达·多吉成为昌都小学的校董事成员之一,并向该小学捐助青稞。
  在经济方面,他担任了昌都联合商会的董事长,为繁荣昌都地区的经济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1952年底至1953年初,由108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的“中央民族卫生大队”抵达昌都。受制于简陋的医疗设备,这帮年轻人无法很好地开展工作。于是,邦达·多吉从印度买了全套医疗机械设备,捐献给中央民族卫生大队,后者十分感激邦达·多吉的善举。

  在邦达·多吉的一生中,他既是一位富甲一方的藏族巨商,也是一位权势显赫而具有远见的官员,既参与了抗日救国,也维护了祖国统一,可谓西藏近现代史上的爱国典范。

  解放后,邦达家族的人已举家迁往昌都。

   “不过,邦达家的后人都在拉萨和昌都,家族中有个女儿在国外经商,听说前些年还想回家乡建一所卫生院呢……”(邦达仓管家之子平洛)

▲ 邦达·多吉的儿子旺钦和孙女旺姆



           


                      

邦达仓古建大院


                


▲ 曾经的邦达仓大院和八廓街


  对于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的街道而言,八廓街无疑是最让藏族同胞和中外游客动情的。

  八廓街,曾经是旧西藏贵族们的聚居地。能够建造并住进这样的宅第,是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

  八廓街是拉萨城的三条著名转经路线之一,在八廓街东南方向的拐角处,转过白拉姆,绕过甘丹塔青,就会看到位于绕赛巷路口西侧的高大建筑,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建大院,就静静的坐落在这条繁华街道的一隅,它的就是邦达仓古建大院。

  大院原先是贵族擦绒家的宅第(始建于1873年),标准的“森厦“(高贵宅院/贵族城市府邸)式建筑。过去,这里是西藏贵族宅院最为集中的地方,它的对面是索康,斜对面是吞巴,东面有帕拉和雪康,南面有贡桑孜,西南有夏扎。

  在西藏近代史上,帕拉、擦绒、夏扎、雪康这些大贵族一度叱咤风云,先后官致噶伦。为了延续他们的政治势力,贵族之间通过频繁的联姻结成同盟,并聚居在拉萨的中心——八廓街区。

  20世纪30年代,擦绒家族积累了一定财富,不再满足于八廓街上的老房子了。八廓街老房子大多格局陈旧不实用,柱子多窗子小,采光不良,在阳光充足、环境良好的拉萨河边盖了一座崭新的、结合众多西方建筑元素的宅第。

  
  后来,将此房屋卖给了来自昌都的富商邦达仓,从此以后,该院便被称为邦达仓大院。

  邦达仓与大多数拉萨老城区的贵族府邸一样,外侧使用一道厚重石墙,让外来人很难从外观上一探究竟。

  在邦达仓你可以看到西藏最传统的建筑结构和特点:整栋建筑没有用一根钢筋、没有用一块水泥、没有一颗螺丝钉、全是石头搭木头混合泥土建的。房顶和一些房间的地面是西藏独有的阿嘎土。

  其建筑形制和拉萨贵族府邸的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南部为两层高的回廊建筑,围合出一处宽敞的庭院;
  北部则是镶嵌若干小院的三层主体建筑;
  院内每一根柱子都涂着鲜艳的颜色,描绘着传统的藏式吉祥图案。连接整个二楼的三面回廊,栏杆均雕刻出精美的花纹。

  整个大院本身,体现了藏族工匠的巧妙构思与智慧。虽然院墙高大,但主体建筑内设置有两个天井,所以一直到下午很迟,阳光还能射入天井内部最底层的房间。

  邦达仓内的大院已经改建很多,南立面与其他建筑混杂。
  主体建筑中缺少了电路及独立的卫生间,而且还被原住户分隔,原从庭院直通2楼的台阶已经消失,很多木柱、大弓、小弓(大弓、小弓是藏式建筑的柱头支撑结构)已经破损开裂,阿嘎土地面多处破损。
  但是大院的格局基本完整,3个天井令大院进深很大,正中客厅宽阔的开间保存完好,建筑外立面基本完好,楼顶的椽子、夯土等完好。

  在拉萨城的老居民楼中,多数采用木质楼梯,因为木质楼梯又很容易损坏,所以很多大贵族都是用铁作为台阶的包边,在台阶面上钉着大颗的铁钉,还会用铁包裹楼梯的扶手,邦达仓用的是从印度运来的铜皮包裹楼梯。

  二层走廊、房间的地面,全部用阿嘎土铺设,地面非常光滑,走廊宽敞明亮,建筑线条明快,邦达仓从印度驮运来的铁花栏杆,至今被完整保留。
  邦达仓大院的院墙很是高大,主体建筑内设有2个天井,很好地解决了采光问题。
  邦达仓大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逐渐抬升,正里面采用了大量的玻璃窗,最北面的屋子可以借助八廓街的开阔地势接受夕阳的照射,还可以眺望大昭寺的金顶。

  英国人斯潘塞·查普曼在《圣城拉萨》书中写:“邦达仓是最远近闻名的商人。他居住在八廓街的一个大庄园里···我的一个朋友想买几块石貂皮,于是我们去了邦达仓家里···珍贵的奢侈商品以及这么多大宗的货物很是让我惊叹”。

 1904-1921年间断出任过英国驻锡金兼领藏事的政治专员查尔斯·贝尔爵士,曾这样描述当时邦达仓的盛况:“我在藏期间,西藏主要商人是邦达仓,我在拉萨见过他。他在加尔各答、上海和北京有分号,以前在日本也有分号。他与印度的贸易主要是羊毛,但他也出口牦牛尾和其他商品。往北京输送羊毛服装,及狐狸皮、石貂皮、猞猁、旱獭等。他从内陆输入大量的丝绸…”

  1998年,邦达仓被拉萨市文物管理局登记挂牌为拉萨古建筑保护院之一。
  2013年5月,邦达仓古建大院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1月8日,芒康县邦达仓历史舞台剧筹备工作座谈会召开。


▲ 邦达仓古建大院



           

  十一


                      

记忆


                

▲ 邦达仓古建大院海报

  后来,邦达仓大院住进了拉萨普通居民,大人们在这里幸福地生活,孩童在这里度过欢乐童年,邦达仓大院再次回归了往昔的商业繁荣。

  再后来,由于政府管理,他他们又搬了出去。

  2011年,有人租下整座邦达仓大院,并对其进行改造,2012年对外营业

 如今,这里有酒吧、酒店、饭店,咖啡吧、图书室、放映室,还有各种小商店。

  如今,邦达仓往日的历史故事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这古老的建筑诉说着无言的历史,和半个世纪的辉煌

  曾经的邦达仓已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 邦达仓古建大院一角



           

十二


                      

故乡


           

▲ 邦达仓经堂

▲ 邦达仓故居遗址

  现在的邦达仓故居遗址,因年久失修已经半身掩盖于尘土之中,但是曾经的辉煌还是越于屋顶之上,这些建筑可能只是给那个时候留下证明,但是芒康的发展离不开邦达三兄弟的努力,芒康的辉煌也印上邦达两个字。

  邦达仓故居也是芒康的一处文化地标,它承载的不仅是邦达家族兴盛与衰败也是芒康发展路上的不可缺少的一笔。

  从邦达乡的金珠村往莽措湖的行程,也是赏析藏东红山脉的过程。

  “浅浅的山谷地带尽是田园风光,村庄安谧,民居整洁漂亮,田野上庄稼生长,越往上走,有木板栅栏围成的草场,晾晒青稞的木架,不远处有丛林,一路上的山坡只见密密绿草而不见山土本色,在山坡的断陷处,偶尔可见山土本色殷红,一条土路柔曼地铺展在绿地中间。天空如深海,阳光灿烂,一切都纤尘不染。”

  莽措湖自然风景区
  莽措湖自然风景区位于芒康中部莽岭乡境内,国道214线往北66公里处,距芒康县城90公里。湖面海拔4313米,水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堆却岛、堆穷岛是莽措湖上两个有个性特色的岛屿。
  
  湖周绿草茵茵,远处雪峰重叠,宛如画境。湖中的草鱼悠然自得,成群翔游。黑鹳、白鹳、水鸭、黄鸭等飞鸟翩翩起舞、翻飞嬉闹,与此同时,在高山草甸中,在花香鸟语中,汇合着牧民豪气爽朗的歌声,引人于人间仙境的乐章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 莽措湖自然风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