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生啦】观看之道:写生时如何构图(风景篇)

 爱美诗谜梦幻 2024-01-13 发布于辽宁

2020-10-07 21:46

画家户外风景写生第一步便是面对景物的观察、取舍:不同的画家关注点都会不一样,而风景写生中的构图到底需要遵循哪些法则虽然因人而异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今天我们就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名家绘画的实景对照来看看风景写生的第一步——构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写生是绘画的优良传统,坚持写生不仅仅是为了再现一个对象,更重要的是画家借助对象来表达自己,所以在写生的过程中就存在这样的一个度的问题:写生可以是真实的再现对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主观处理画面,如何把握这个度只取决于画家想表达什么。同时也说明另外的一个问题:盲目的照抄对象和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

现实中的咖啡馆与凡高笔下的咖啡馆

裸眼观看与照相机

透视感相对于照片更主观:根据需要削弱或者加强透视

眼睛看到的与照片的不同,如果我们拿一些写生作品与照片比照时会发现裸眼观察和相机透视中的事物区别很大,这不是因为我们看的透视不准而是长期盯着一个物体观察的结果,所以往往我们眼睛看的透视感会有很多主观感受在里面。

现实中的圣雷米与梵高笔下的疗养院

照片中的吊桥和画中的吊桥:独自一个人居住在阿尔的梵高应该经常背着画箱在这个吊桥边写生吧

关于真实的景象与画家的表达在实际的写生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大师的作品和周边画家的一些作品来比较分析。

取景与构图

写生时构图的第一步就是取景,当我们来到一处写生地点,首先我们寻找的就是那些能够触动你的点,可能是某个色块,也可能是充满形式感的一个场景,但是一个完美的场景却并不那么容易,中间可能会根据画面的需要再调整,而调整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参考。

1

视觉的中心

巴尔蒂斯作品,窗边观看的少女目光也在引导着我们看画的目光

巴尔蒂斯作品的窗外风景

今天的科技可以在用户交互研究中利用眼动装置很容易追踪到一个观看者的视觉流程,而只有效的观看引导才能最大限度的使的作品更加吸引人,而这只是绘画构图中的第一步。古典绘画中的构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黄金比例的法则,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开端则是普桑和洛兰,他们追求的是再现自然中的绝对“理性”之美, 普桑对纪念性的追求,对坚定结构的探索,对理性的重视,也启发了现代绘画先驱者塞尚,这一点我们在后面也会讲到。

风景画的开端:普桑与洛兰

L'Automne 1660-1664年

普桑晚年的画中,风景占着极大的比例,人物却变得非常小。

洛兰作品

洛兰的理想风景使他成为了西方风景式造园运动的启蒙者。

"它描绘了自然与艺术领域的美和完整性,它渗透到所有的结构形式和比例,无论是宇宙还是个人...."——德国心理学家:阿道夫泽鑫

《萨平妇女》(1799年),达维特,布面油画,385×522厘米,现存于巴黎卢浮宫。

古典美的构图法则中有很多黄金分割,上面的作品中主要人物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

万物完美的密码:黄金比例

2300年前,欧几里德定义了黄金比例

黄金矩形(每切割掉一个正方形剩下的矩形依然是黄金比例黄色部分)与黄金螺旋

黄金比例:黄金比例是一个定义为 (√5-1)/2的无理数。所被运用到的层面相当的广阔,例如:数学、物理、建筑、美术甚至是音乐。黄金比例的独特性质首先被应用在分割一条线段上。如果有一条线段的总长度为黄金比例的分母加分子的单位长,若我们把他分割为两半,长的为分母单位长度,短的为分子单位长度则短线长度与长线长度的比值即为黄金比例。黄金比例(以下简称“黄金比”)约为:0.618:1

黄金分割是一种完美的比例分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在绘画中深入研究了人体各种比例并在《绘画论》一书中总结出:14个黄金点(人体机构的短与长比值为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0.618的长方形),2个黄金指数(物体比例关系0.618)不得不说大自然的造物主在创作人类的时候也是充分的考虑了最美的比例。

每一幅画都会有一个视觉的中心点,今天我们虽然不会严格按照古典绘画中的黄金分割法则那样去构图,但是也很少会把视觉的中心放在画面的正中央,而是尽量在黄金分割的比例和画面中心的范围之内。

2

透视之美

风景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始于17世纪的荷兰 画派,它经过三百年历史,逐渐发展成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绘画形式。

霍贝玛 《树间小道》

风景画相对于肖像画更有着强烈的透视感,这样充满强烈透视的景象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荷兰画家霍贝玛的这幅《林荫道》:画中强烈的焦点透视成为画面的中心,两边远去的房屋,云朵,树木虽然不是完全对称,但是左右边是均衡的,欣赏者似乎可以顺着画中的小路走回到17世纪的荷兰乡村。

在风景构图中往往我们要尽量避免左右完全对称的构图,但是这幅作品中为了加强透视感,把透视的灭点放在对称线上。

霍贝玛《堤坝上的小路》

霍贝玛的画面中通过强烈的透视,远去的道路来引导整个画面的构图,这样的构图能够很好的营造出风景画悠远的意境。

遥远的地平线

这些风景油画作品中的地平线都在完全相同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地平线都是在画面中心偏下的位置,天空占据画面的一大半,这样的构图能够使得风景画的意境更加的辽阔悠远同时也展现出 大自然的美与诗意。

View of Delft

德尔夫特风景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96.5×117.5 cm,1660-61

a painting once owned by Van Ruijven

荷兰 海牙 莫瑞修斯博物馆藏

同样是荷兰画派的画家维米尔的风景作品构图中地平线也是压的很低,《代尔夫特风景》中,维米尔则是化繁为简的舍弃了很多细节,画面特有的维米尔使用暗箱作画以后的光晕也使得作品有着神秘而迷人的光泽。

今天的德尔夫特实景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维米尔所画的建筑,从拍摄的这个角度我们能看到维米尔对建筑进行了轻微挪移,最左边两个塔尖的距离明显的被拉宽,按照正常的透视照片中两个塔尖之间的宽度应该是宽于画中的距离的,画家这样处理可以是的家乡的城市显得不那么狭窄,同时在视觉上也显得更加的辽阔。完全是一幅让人记忆深刻的优秀风景作品。

作品局部

近一个世纪来,学者们一直对《小街》中的景象是源于真实场景、还是来自维米尔的想象争论不休。据阿姆斯特丹大学弗朗斯·格里曾豪特(Frans Grijzenhout)教授的研究,画中场景应该是荷兰小城代尔夫特(Delft)的“三重门”(Triple Gate),格里曾豪特教授查阅了1667年代尔夫特小城的一份财政档案,档案详细记载了每家房主根据自己房屋的宽度所必须缴纳的税费。这份档案显示,在整个小城中只有两家弄堂房是相邻而建的,也就是现在Vlamingstraat街的40和42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应该就是维米尔作品中所描绘街景的原型。

The little street

小巷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1657-58

Rijksmuseum,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根据格里曾豪特教授的看法,这幅《小街》是北欧艺术中最早的寻常房屋外景“肖像”,也显示了维米尔的创新所在。维米尔选择的这个最为普通的街景却通过巧妙的构图:左上角的三角形天空以及白云、几个门洞的人物使得这样的风景生动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画面中的斜线、竖线及地面的横线处理打破了平常街景的呆板,为我们定格了那一瞬间的美。

“时间在这一刻停滞,并由此生出一种永恒之感,这似乎才是维米尔的重要主题。

巴尔蒂斯被称为20世纪最后的写实主义绘画巨匠,他的风景画是写实的风景,但是在这个写实的背后却有着很强的精神指向。

巴尔蒂斯家乡的风景

当我们取景的时候,为了制造画面更丰富的空间,会更加注意景象的远景、中景和近景的处理。巴尔蒂斯的风景还是很写实的,但是也有很多主观的处理,为了强化画的神秘感有意舍去了很多细节,在构图上远景和近景则处理的很单纯,中景则很丰富。而在构图中巴尔蒂斯对于山的轮廓线画的都非常精准,没有主观去处理。

上面的两幅风景和最后的这个照片都是同一个景,两幅作品的构图基本上一致,通过对比照片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画家和如何取舍的。

在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对称在构图中的使用,对称可以让画家获得更加稳定的感觉,但是完全的对称用的不好容易让画面产生呆板的感觉。在构图中为了使画面稳定又多出了一些灵活的构图方法:均衡

3

观看的改变

塞尚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是因为塞尚改变了绘画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观看的方式。

“我要完成的是真正的古典,同时也就是以思考而将自然与感觉统合起来的古典。” ——塞尚

1875 The Etang des Soeurs at Osny

塞尚通过打破绘画的空间与透视达到艺术完美的均衡,这就是塞尚给我们的启示,正因为有了这个启示才有了后面的毕加索、立体派,才有了现代主义,可以说塞尚为了对待绘画的观看方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也同时开启了现代绘画的新时代。上面我们也讲到, 普桑对对稳定结构的探索,和对于理性的追求,启发了塞尚,而塞尚则是对绘画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均衡:构图中的结构

塞尚《迷失的小屋》

塞尚曾说,我要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的作品。在实际的创作中对画面结构的精雕细琢也是他绘画的一个特点,他甚至时常会一连凝视对象和画布几个钟头后才动一笔,而一幅画常常要几年才能完成。按照钟涵先生的观点,塞尚的这种“结构”当然不是指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结构,比如人体结构,而是指一种本来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形、光、色、线、点、空间、质材等抽象因素,在画面上按一定秩序安置的关系,即使杂乱无章的东西,画家也能把它调理成序,为了取得抽象结构的妥帖和谐,完全可以打破表面状态,而予以变形、改造、重装。把它叫做结构,是因为形式上这种组合构成,也如同有机构成的事物一样,也不是随意的,混沌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一定的理性秩序调节而成的。

Still Life with Curtain and Flowered Pitcher 左边是原图,右边是示意图

塞尚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是因为塞尚通过结构画面,用不同与以往传统绘画的手法为绘画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在上面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桌面的透视使得桌子上的水果像左边滑动掉下去,单看桌子是不稳的,但是左边的物体明显比左边多出很多,画面又是右边重(图中的a),每一个布纹的导向是右下角,左上角的带有复杂花纹的衬布又在引导箱左上方的力(图中标示b)画面在视觉上达到了一种均衡

这幅作品则是通过不同的透视组成画面,左下角的桌子明显没有了,装水果的白盘子透视则是立起来的,后面立着的背景物体透视则是另外一个方向,但是塞尚通过他对画面的结构与重构使得画面重新回到了平衡

1878 The pond of the Jas de Bouffan

1878 The Sea at l'Estaque

塞尚的很多风景作品中都有这些互相穿插的树木,通过对结构的探索来寻找一种稳固而理性的画面。在古典绘画中圆形是最和谐的构图;三角形是最稳定的构图:能够让画面呈现一种庄严、肃穆丰碑般的古典美学特质;塞尚的很多构图都呈现了三角形的特质。

塞尚作品 1878 The Seine at Bercy

著名立体主义大师勃拉克十分敏锐地看到:

“ 塞尚的伟大

在于他古典的约制

在于他不表现个人

1906 Mont Sainte-Victoire Seen from les Lauves

照片中的实景是梵高这幅星月夜中松树后面的景物,在构图上可以看出梵高把房子变得很小,突出前面的松树与天空的星月,使画面极具流动感,旋转的天空与扭曲的松树互相呼应。

画面的真正主宰:节奏与韵律

另外在风景写生时的如何把握节奏和韵律也是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节奏和韵律包含了:条理与反复、疏密与聚散,形态的大小节奏、色彩的节奏。无论是古典绘画中的完美比例还是现代绘画中的点线面关系,这些都是为最终构成画面节奏而服务,可以说把握住节奏就破解了构图的密码....

梵高可以说是把重复的节奏运用到极致的画家,星空中大大小小闪烁的星星,水中重复的倒影,流动的星云,形成了梵高绘画独特的韵律。

梵高的星月夜

重复的树木,笔触既统一又有变化,树木之间的疏密变化,这些都形成绘画独特的画面节奏。

即使是抽象绘画也是通过重复、大小节奏、黄金比例构成了画面独特的韵律

吴冠中 绿苗圃1977 ,46X46cm原作藏于上海美术馆

只是简单的重复与疏密变化就能组成一幅好的画。

高粱与棉花 1972年作 61*46cm

吴冠中很多这样的构图,高大的前景,远去的事物,强烈的对比形成吴冠中绘画独特的形式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