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当天的禁忌,记住这些,来年顺顺当当!

 三农小毛 2024-01-13 发布于湖南

18日迎腊八节,腊八当天的禁忌,记住这些,来年顺顺当当!

1月18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了,而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年的序幕。腊八节到了以后,也就意味着春节拉开序幕了,之后几乎每天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大家也是非常忙碌的。

而在腊八这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在民间就有“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或者是“腊八腊八,冻死寒鸦”等,这也说明了腊八节的寒冷程度。

不过腊八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新年的序幕,所以这天的禁忌也是比较多的,那如何平稳的度过这一天呢?概括地讲,就是“四做”和“四不做”。

腊八节的“四做”。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现在也是众说纷纭,而且在古代对于腊八节的传说也有很多,就拿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就有五六个版本,有的说是和秦始皇修长城有关,有的说是和朱元璋有关,还有的则说是和岳飞有关。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是和岳飞有关,是为了怀念岳飞的。传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当时正是数九严冬,而岳家军所吃的粮食已经差不多了。

就快要挨饿受冻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而不同的老百姓的粮食不同,于是放在一个大锅里面,然后就煮成了“千家粥”,吃饱了以后,战士们也是很受鼓舞,于是大胜而归。而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日。

后来岳飞冤死了,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就有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因此在腊八节的时候,第一件该做的事情就是吃腊八粥了。腊八粥,以其丰富的食材和香甜的味道,成为了这个节日的标志性食物。不过这是北方地区比较盛行,南方地区对腊八节不怎么重视,也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而且不同地方腊八粥的食材也不同,但不论是大米、小米、糯米,还是黄豆、红豆、绿豆,每一种食材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等干果,则象征着丰收与吉祥。

在寒冷的冬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香浓的腊八粥,这不仅是一顿美餐,更是一种家的温馨与和谐。

第二件事是祭祖神。

在这一天,很多人会选择前往寺庙或祠堂,为祖先烧香拜佛,祈求家庭平安、幸福、顺利。

这种习俗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更是对中华文化中孝道精神的传承。在祭祖神的过程中,人们会向祖先回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求保佑来年家人安康,五谷丰登。

第三件事是腊八节吃冰的习俗。

尽管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寒冷,但人们相信吃腊八节的冰有神奇的力量,到了第二年就不会肚子疼。

在过去这个习俗很盛行,就是在腊八前一天,人们会用一个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来食用。

当然了它不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做豆腐、煮面条吃等,寓意着健康不上病。

第四件事是打扫卫生、开窗透气。冬季往往因为寒冷而门窗紧闭,但腊八节这天人们会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也打扫家中的卫生。

这样的习俗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寓意着辞旧迎新,扫除晦气,迎来新的希望和好运。

说完了“四做”,再来说说“四不做”,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①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

在过去民间有着“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的说法,就是说出嫁的女儿是不宜在这天回娘家的。

其实小编猜测,主要是当天要过节,家里人也要团圆,所以家中的女主人是比较忙碌的。如果回娘家了,这些事情就要婆婆来完成,这样是不孝顺的,也不利于家庭团圆,所以为了家庭的和谐与安宁,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

②不要做最大决定。

其实在一些传统节日,都是忌讳做最大决定的。因为如果是一些重大的决定,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行。

腊八节一家人过节,这样家里人也高兴,人在高兴的时候说不定还会喝点酒,这样酒后做的决定肯定是不妥当的,因此这一天被认为是不宜做出重大决策的日子,人们往往会选择在其它日子进行重要决策或签署合同等事务。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对未来命运的谨慎态度。

③不要说晦气话,不吉利的话。

腊八节是新年的序幕,表示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因此这一天被视为祈愿和祝福的日子,人们希望通过说些吉利的话来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避免说些不吉利或晦气的话成为了人们在腊八节的一种默契和规矩。

④不要和人发生冲突。

在这样一个充满祈愿和祝福的日子里,与人发生争执或冲突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人们相信和谐的环境和心境才能带来好运和幸福。

腊八节,“四做”与“四不做”的习俗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卷。

这些禁忌与祈愿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的体现,更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让我们共同遵循这些习俗,用心去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