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到底要怎么学?答案——考什么,就学什么

 昵称20133911 2024-01-13 发布于广西

今天开门见山讲讲,语文到底要怎么学才能学好?这是好多妈妈一直以来的困惑。

咱们今天来解决这个困惑。

首先要有的放矢,就是知道语文考试到底在考什么。语文考察什么,咱们就有针对性去学什么。

怎么知道考什么呢?看看新课标的要求。

一、文化自信的培养✦

新课改以来,发现试卷命题在价值取向、板块组成、题型设计上都悄然发⽣了变化,尤其体现在⼈⽂关怀和语⽂素养,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

语文到底要怎么学?答案——考什么,就学什么

文化自信指的是中华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逐渐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比如《传统节日》、《后羿射日》和《黄帝的传说》等,以及语文园地中的格言警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阅读经典文献也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例如《诗经》、《论语》、《孟子》《战国策》、《史记》、四大名著等经典著作,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革命文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为民族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段岁月里,表现出来的精神与高尚节操就是革命文化。比如《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刘胡兰》和《金色的鱼钩》等文章,均是革命文化的体现。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人或事。比如《千人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

我们来看看,这些文化包含的关键词:认同、热爱、继承、弘扬、关注和参与。

这些文化素养需要哪里获得?就是阅读!

二、语文考核八大能力和两大常识✦

识记和书写能力:识记是汉字和默写的形式出现,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占分值会越来越低。书写能力至少需要整洁和工整。现在考试对于书写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理解能力: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鉴赏能力:具备赏析词语、句段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比如, 说说这句话的好处/分析表达效果。

评价能力:评价人物/事物形象特点,比如,文中这位妈妈具有什么特点?这首诗里的竹子具有什么特点?

概括能力:事件概况、内容概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表达能力:表达力主要是在作文中考核。但是在所有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主观题里,都是需要表达能力的。

分析能力:这个能力贯穿语文每个题型,语文绝不是一个纯粹考察记忆的科目,特别考察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

阅读过程中是在分析作者的心理和情感,是推敲人心的过程。阅读过程中是要理解作者写作目的、情感和出题者的意图。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能力:语言文字及其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美的载体,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

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时候,能不能把它分析得透彻,能不能感知到它的美妙之处。

生活常识和文学常识:语文是讲人的学科,人的社会,人的情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所以语文是人文和生活,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和文学常识。

三、要明白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学习的内在逻辑✦

通俗地讲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综合。现在语文考察的不单纯是孩子识记背诵能力,这部分只要认真学习,严格完成校内规定的背诵和默写任务,大部分不会有问题。

在如今语文考试中,真正能拉开考试差距的是古诗和文言文鉴赏、阅读理解和写作,是“文学”那部分,考察的是语言运用文学能力,是否能够将语言进行文学性表达。

语文学不好,除了语言基础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外,主要原因是文学能力不够,对于阅读理解和作文,没有办法理解,更没有能力用准确语言表达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述提到的文化自信的培养,八大能力和两大常识就需要在大量课外阅读里积累这些经典的、优秀的语言材料。

这就要求了孩子在平时课外阅读时,根据三方面中华文化输入来挑选书籍。要进行经典文学书籍的阅读,不要读口水书。

大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如果没有建立阅读习惯,没有语文素养,孩子们只有应试的套路,分数是没有办法提高的。

语文到底要怎么学?答案——考什么,就学什么

近几年的中高考语文的阅读考题,给人印象是——学过的都没有考,考的都是没有学过的。

其实“没有读过”不等于“没有学过”,考的是阅读能力的迁移、方法的运用。重点是考能力,考思维。

平时阅读面较广、善于分析和理解的孩子,面对这种考试变化就如鱼得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而阅读面窄,只读教材教辅,只注重“刷题”,就可能不适应,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四、小学阶段如何提升这些能力✦

每个年级所要求是不一样的。

1-3年级抓基础,保证字词句都写对,书后的生词表和词语表要熟练掌握,语文园地知识要背诵,做到考试不丢分。并且开始逐渐培养阅读的习惯。

3年级开始精读整本书并开始阅读中国历史书,名家诗词该读读该背背,其实这部分就是大语文提倡的“大”,文史不分家。语感建构,合理利用好晨读的时间,最好用337晨读法,古诗、散文、小古文,按照表格打卡读7天,牢牢记住!

3年级开始写作练习,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会运用,阅读名家散文培养语感。

4年级开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时需要学习题型、解题思路,答题技巧和公式,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仿写。

具体的方法是要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深度思考,培养语文八大能力和思维力、文学素养能力,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学习阅读理解和作文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如果只是不加思考地当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你也不会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需要你答什么,也不清楚可以以何种方式思考作者的意图。

五、为什么有了大量阅读,语文成绩还是没有提升✦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没有阅读,语文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只有阅读是不够的。

语文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输出的过程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个作用不会直接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而是在做阅读理解时,能够有通识,对所读文本有一定认知力,培养的是共情能力。输入和输出之间要有积累和运用。

在打下了非常好的阅读素养基础之后,考虑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分数就能真正提高了。

解题技巧核心就是规律。​

所有学科都有它所谓的解题规律。这么多年考试下来,同一类型的题目、同一类型的解题规律,只要认真寻找,都可以找得到。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是这样实践的。

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类;同一个知识点下、同一种解题技巧,再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性地训练学生。

语文阅读理解和作文想提高,有如果有相应的课程是最好的了,然后要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阅读理解考核的是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有赏析能力。

所谓“搭上应试教育的船,做一点素质教育的事”,就是在两者之间努力做一点平衡。在有限时间里,多读经典好书,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能够让孩子考得好,又着眼于孩子长远的发展。

希望以上的路线和资源信息,对各位妈妈有帮助。如果还有不明白地方,或者需要哪类资源,请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需要的妈妈们,赶紧关注收藏转发,语文学习不迷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