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看《张味真传》的感觉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24-01-13 发布于北京

这书是友人老毛帮我讨来的,传主张味真先生乃本地文化名家陈百刚先生夫人钱文莹老师的外祖父,书由陈、钱二位签名转赠。该书系“嵊州文史资料”其中一辑,样子不错,封面简洁,开本大气,也比较厚实。最近把全书翻看了一遍(没有逐字逐句细读),总体感觉,史料性质比较强,可对传主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但作为“传记”来看,则嫌旁枝太多,味道不足。全书背景材料似过多,有芜杂感,欠集中,不够精;就现有资料看,不说一半,至少三分之一篇幅可省。我想,这书如果做成《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的形式,把必要的背景资料插入相关年份,也许更合适。

传主在“百度百科”有简要介绍:张味真 (1882—1967)名冶,嵊县人,清末秀才。1912年起先后在嵊县中学、台州省立第六中学、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并在上海法政大学兼课。1932年后回乡修订《嵊县志》,后在英士大学执教。1953年后,曾任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百度”上没有“古琴名家”说,而《传》是突出了这一点的,有两章内容专写“古琴人生”。不知道给张味真先生立传是否主要基于其古琴名家的地位,当然这是不全面的。姚公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就说过(本书203页):“张味真先生首先与马一浮先生一样是一流的文人,其次才是一流的琴人。” 毛想想,能与马一浮先生互动的人,不会只在琴的出色一项;从书中即可见,他也曾得蔡元培等人的赏识,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

讲书中背景材料过多,即刚才提到的蔡元培先生,书中就放了一张照片,还有讲到梁启超时也插入一张照片;我觉得,对这样著名的人物,又不是稀罕的照片,根本就没必要。当然,背景材料作为史料,当作知识来学习,即使关联度不大,也是可以开卷有益的。如“清朝末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把读经作为重要课程设置,被排在小学八门规定课程门目表中的第二位,即:修身第一,读经第二,作文第三,习字第四,史学第五,舆地第六,算学第七,体操第八”,即是很好的史料。

又如185页讲到:建国之初,毛主席多次婉拒亲戚朋友们提出的介绍工作要求。说李淑一曾托人找到毛泽东,想去国家文史馆当研究员。毛为此给秘书田家英写信:“李淑一女士,……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今昔对比,让人感慨。

直接相关的当然更好了,如:徐道政年长张味真17岁,“北面授业”(疑“北面受业”更恰当)师从张味真学古琴;绝不以年龄自高,尊师之礼始终不减。实在难得,让人钦佩;从中亦可看出张味真先生的琴学造诣,该为当时顶尖。书中提到一袁心粲先生,记得是马一浮先生弟子,查年龄,亦只相差一岁。由此想到,黄侃、刘师培原是同门(章太炎弟子),后黄拜刘为师,等等,都是文坛(艺坛、学海)佳话。书前所附,张味真先生书法,也不错。

本书作为史料,在准确性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首先看传主张味真先生的出生年份,照理说是不会错的吧?“百度”为1882年,钱文莹《张味真先生二三事》中是1882年(346页),355页“附录”商志良文作“张冶(1882)”,书前施钰兴《序》中亦作1882年;可是,319页《年谱简编》记为1883年,183页亦有“张味真与马一浮……两人同岁”语。从其日期1月17日(农历十二月二十日)看,1883年应是正确的;前人大概依农历,误记阳历为上一年了。虽然,“1882”出自不同人之手,但我觉得,书中应作出说明为好。

其次是张味真先生的名字,“百度”张味真“名冶”,这是对的;可是书中就有写“冶”为“治”的,如:222页,《律数综论》作者“张治”,326页(注释)“张味真(1887-1967):名治”(另,所注生年1887亦误),343页“当地文史馆馆长张味真(张治)”。其他错误也有,未细看,略举几例(吹毛求疵了,请著者马小增先生谅之):

166页图片释文:“上海音乐学院”,原件“上海音乐院”无“学”;“拙书数字联,应尊嘱”,原件“联”处为“聊”,宜释为“拙书数字,聊应尊嘱”;署名“冶”后,释文缺“顿首”二字(原件有)。

196页介绍,“庄观澄……梦蝶”,看下面所附书法照片,署名为“蝶梦”。

325页《得古琴记》,内文有“岁已酉”,326页“注释”仍作“岁已酉”;干支纪年无“已酉”,应为“己酉”。

附记一得:看到341页《光明日报》照片,报头不是毛体,便想了解一下是谁写的。开始看到有人说是郭沫若写的,《光明日报的历史沿革》也说:1949年5月14日下午,民盟总部在北京饭店举行第11次会议,商讨接手、改造《世界日报》的事宜,……会议通过决议将报名定为《光明日报》,……。创刊报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也有人认为是沈钧儒先生所题写的,……。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先后题写了上百家报纸的报头,《光明日报》却是极少数非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报纸之一。但觉得字体不像郭体。

进一步查询,才得知:1949年6月16日,由民盟总部主办,新中国第一张全国公开发行的民主党派机关报——《光明日报》,正式在北京发行。民盟副主席章伯钧,亲自出任社长,报头由他的妻子李健生所写。1958年,《光明日报》报头改为沈钧儒所写。1964年,报社曾请求毛泽东为《光明日报》题写报头,被拒绝。毛泽东在1963年1月9日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末尾注明“郭词见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光明日报”。总编辑穆欣便将这“光明日报”四字,作为了新报头。1967年元旦开始使用,沿用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