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邪入里化热,应先祛寒,再清热。

 生命树养生美食 2024-01-14 发布于四川

问止40课转帖
中醫臨床時,當寒邪化熱入裡,應先去寒,再清熱。

寒邪化熱入裡,是指寒邪侵入人體後,由於人體的正氣抵抗,寒邪被迫向內部潛伏,與人體的陽氣相結,化為熱邪。寒邪化熱入裡的臨床表現多為寒熱錯雜,如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咽痛、咳嗽、胸悶、腹脹、便溏等。

在治療時,應先以解表散寒為主,以祛除寒邪,阻止寒邪化熱。常用藥物有麻黃、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等。待寒邪祛除後,再以清熱解毒為主,以清除熱邪。常用藥物有黃連、黃芩、梔子、金銀花、連翹等。

如果先清熱,則會加重寒邪化熱,使病情更加嚴重。因此,中醫臨床上,當寒邪化熱入裡時,應先去寒,再清熱。

具體來說,在治療寒邪化熱入裡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辨證施治。如果患者以寒邪為主,則應重點解表散寒,如麻黃湯、桂枝湯等;如果患者以熱邪為主,則應重點清熱解毒,如黃連解毒湯、銀翹散等。

此外,在治療時,還應注意調理臟腑功能,以增強正氣,防止寒邪化熱的再次發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