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智慧:静(深刻)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24-01-14 发布于山东

《弟子规》中说:

“事勿忙,忙多错。”

人,要有静下来的智慧。

只有让自己静下来,才能沉得住气,避免慌张出错,免得忙中生乱。

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遇到困境,遭遇麻烦,与其焦虑惊慌,不如沉下气,静下心,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只有不断修炼内心,才能让自己变得更有底气,更有经验,也才能面对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泰然自若,徐徐前行,行所当行。

心静则缓

做事,宁愿慢,也不要乱。

做人,宁愿亏,也不能急。

性格若是太着急,就会频频出错,最终需要自己返工,甚至耗费更大的心力和时间做出弥补。

在这个时候,心态一定会变得更加暴躁,最终结果也根本不会尽如人意。

《格言联璧》中说: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住自身的情绪,无法遏制住多余的欲望,甚至根本无法管好自己的话,那么住在身体里那一头野兽就会变得暴躁,狂妄。

最终,这一头野兽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忍不住奔腾,止不住咆哮,将自己搞得精疲力竭,甚至走向衰亡。

很多时候,压得住自身的脾气,稳得住自己的心态,管得了自己的情绪,才叫真本事。

也只有先让自己静下来,再去处理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做到不急不躁,从容不迫,做到心平气和,理智高深。

最终,才能像《大学》中说的那样:“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很多时候,让自己活成一片深潭里的水,静水流深,只有让自己足够包容,足够稳定,才能让水面平静十分,却能够让看见的人敬畏水底下的深厚和神秘,气场和高深。

真正的强大,在于一个人可以静下来,愿意拿出长时间的耐心,用心,向内探求。

如此,懂得在事上练,不管做什么事,不轻视,不急躁,而是思虑周全,用心专注,发现事物发展规律。

然后,才能总结出经验,提炼出智慧,以便往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游刃有余解决问题。

心静则灵

你会发现,自己的心一旦静下来了,不管准备做什么事,都会进展得特别顺利。

因为自己足够专注,没有杂念,一心一意放在事情上,心无旁骛做在事情上。

如此,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不管外面如何嘈杂,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心始终如一。

这样一来,不管做什么事,效率都特别高,因为执行得好,效果自然会有奇效。

曾国藩说过: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必先要让自己先静下来,好好想清楚前因后果,不管做什么决定,都要有条件输出,有后果预判。

只有这样,自己才会更加愿意主动心静下来,思虑周全,在变化当中找到规律,在成长当中,总结经验。

面对嘈杂的外界,一个人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才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最终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此,心静则灵,心静产生智慧。

儒学著作《围炉夜话》中有言: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

心静得下来的人,才能够看见因果,敬畏因果,遵循因果,然后站在因果大势之上,看见一切,看透一切,相信一切。

最终,一切都是如此简单,哪怕看似复杂,但自己已经看透了复杂,找到了事物的本质,所以不管做啥事,都更灵验。

心静则福

老子说:“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为人处事,心要静,心要淡,心要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心情平和,心境平稳,心态平静,最终百毒不侵,活得有福气。

很多时候,真不是因为我们没钱,没权,没势,然后就觉得自己过得委屈,被动,痛苦。

更多的时候,一个人幸福与否,在于内心是否能够安静地感知当下,珍惜拥有,笑看未来。

只有让自己静下来,真正静下来了,才能看见万事万物的本质,然后才会心甘情愿回归到自己的小世界里。

然后,借助心静的智慧,发挥心静的能量,回归到生命的本源。

就像《道德经》中所说: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如此,不为名利所束缚,不被人言所左右,不让欲望所侵害,拥有最简单的智慧,走进内心世界的桃花源里。

如此,修篱种菊,静心野钓,随遇而安,平心静气,平平淡淡,平平凡凡,平平静静,也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