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岩松:抑郁5年,3次想自杀,是这件事救了我的命

 小財郎 2024-01-14 发布于天津

“长久焦虑”“与疾病搏斗5年”“几欲自杀”……

这些关于白岩松的新闻,并非传言,而是事实。

1992年,白岩松的事业风生水起,但他却因为压力,陷入极度的痛苦。

图片

庆幸的是,在看过无数医生之后,最终一本书,帮助他寻得自救之法,重拾生活的信心。

这本书,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道德经》。

图片

《道德经》有多厉害?

作为一本东方典籍,它是除《圣经》外,在全球发布量最大的文化名著。

外国学者一字一着翻译也要把它读懂

在哲学家辈出的德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本。

图片

可以说,没有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将会失去一半光彩。

从春秋以来,2000年中国历史上诞生无数经典。

可只有一部《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万经之王成为无数英雄豪杰奉为的“人生导师”。

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视它为“治国宝典”,亲为作注。

史学泰斗钱穆九十二岁时,仍旧每年重读一遍,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文学巨擘托尔斯泰更是直言,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

图片

为什么这么多人,把《道德经》视作人生指南书?

因为它虽然只有短短5126个字,却指明了天地人世运行的规律,行事修身所遵循的法则!

哪怕读懂一两句,都足以让你茅塞顿开,少走许多弯路。

图片

最著名的例子,可能当属曾国藩。

曾国藩,年轻时信奉儒家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处事为人,直来直去,不给人留情面。

直到因为一句莽言,得罪咸丰皇帝,落了个'回家丁忧'。

经历了人生低谷的他,才顿悟《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

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正是通过阅读《道德经》,才让曾国藩后期践行“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处事原则,走得越来越稳。

图片

如果说看其他书籍,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道德经》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


比起个人的奋斗和能力,它更尊重“天道”,以更高的智慧,更长久的眼光,让我们看到历史进程中不变的成败定律。

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图片

无论你是,20岁入世谋生,30岁成家立业,还是40岁稳中求进,50岁乐天知命……

手握一本《道德经》,都能让你有如高人指路,避免许多弯路。

让你读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不过,在一位“嗜国学如命”的老灵魂眼里,《道德经》的真正妙处,还远不止于此。


因为《道德经》找到人生目标
真正活得好的人,都“为而不争”
图片

他是黄向军。

很多人认识他,可能是因为他在网上解读《道德经》,已经有近500万人观看了。

妙趣横生,又突然让人醍醐灌顶的风格,让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国学怪才、说书大咖。

图片
▲黄向军家里满满当当的藏书

不过,在成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里,一个书痴罢了。

出身文化之都邹城的黄向军,从小就热爱国学,尤其偏爱《道德经》。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道德经》之妙,在于它原文5126个字,解读却有5000万字。

因为没有标点,光是开篇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种断句,3个不同的解释。

从来也没定论。

但在黄向军看来,《道德经》本就不是读的,是用来悟的。

作为“生命之书”,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从中,照见过自己的人生。

图片

就像他,一毕业,就听从家里的安排,阴差阳错做了高中计算机老师。

那时候,他的大学同学们,要么早就拿到大公司的offer,要么自己创业当了老板。

他却只能日日夜夜做着完全不感兴趣的事情,在苦闷中消磨生命......

他不甘心,更不快乐。

他只想学国学。可在那个年代,舍弃教师这个体面的工作,学这种冷门专业,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是读书读傻了吧”。

想考上北大,更是痴人说梦!

图片

在外界的干扰和嘲讽下,最终,还是《道德经》的“为而不争”帮他下定了决心。

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在心态上保持不争,就会有好结果。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摒弃一切杂念后,才一年时间,黄向军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宗教专业的研究生

专门研究道家。

图片
▲右边是黄向军

我们知道,《道德经》原本是丢失的,为了求得“真经”,在北大的日子里,黄向军对比了5个版本的《道德经》,逐字逐句精读原文。

还结合国学宗师钱穆 、北大教授楼宇烈、李零等20位学者的学术成果,不断解析。

这一扎根,就是30年。

图片
图片

作为一个“国学疯子”,为了避免一家之言,他甚至还读完了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现存的大量学术成果,通读西方哲学著作。

这才有了后来,他对于《道德经》那些别具一格的解读。

他的人生,也开始一往无前。

图片


从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再到市井摊贩
听他讲《道德经》的人,都能照见自己的人生
图片

黄向军讲的《道德经》,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能让人听上3遍、5遍,10遍仍觉不过瘾?

我想可能是,近50年的人生阅历和30多年专业学术研究碰撞出的火花吧:

谈到夫妻相处,他说“以天下之至柔,骋天下之至坚”,懂得“智慧式示弱”,小事上不争输赢,两口子能和睦得多;

也因此,黄向军和爱人相识20多年,从来没红过脸。

讲到孩子教育,黄向军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学会“榜样教育”,与其一味管教,不如做孩子的榜样;

黄向军的女儿,4岁时就已识字2000,手不释卷,学习根本不用操心。

聊起人生活法,黄向军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浮躁的当下,学会“远离垃圾快乐”,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拒绝无用社交,把时间都花在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上,幸福感极高。

图片
▲黄向军的幸福日常

人到中年,大半辈子和国学《道德经》打交道,这本经书,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他的生活。

他撰写的《道家基础经典精编》《汉译禅修》等多部著作,被很多学子奉为大学必读。

他举办了500多场线下分享会,在北大清华校园,在西门子等上市公司,也在北京的胡同茶馆。

他的听众,也从教授学子、名企高管,到街边摊贩、小区居民、耄耋老人、孩童,不一而足。

图片

每次讲完,他都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总能从他的讲解中,照见自己的人生,当下一些烦恼的事,也能瞬间豁然开朗了。”

他对于这本中国处世智慧的解读,也让无数人从《道德经》中取到了自己的“真经”,解开了人生的困境。

做大智慧、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马上开始学习↓↓↓  

长按识别二维码马上报名

图片

《道德经》的智慧,
我们读了到底有什么用?
图片

黄向军的学员明姐,是个“陪读妈妈”。

眼看着离中考没剩多少时间,可孩子的成绩还是不上不下,她心急如焚。

本想着做家务时听听《道德经》,用来静静心。没想到,女儿也跟着听上了瘾,还意外帮她摆正了心态。

重要的是,懂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后,女儿心态好了很多,紧张的初三学习,准备得游刃有余。

期末考试,第一次进了全班前十,作文还拿到了全班最高分。

图片

说实话,明姐女儿的结果,在黄向军看来,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道德经》,本身就是一本集文学、逻辑、思想之美为一体的国学经典:

文学上:语句优美,多用排比、比喻,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能很好地陶冶情操;

逻辑上:对“有无”、“强弱”、“福祸”的探讨,让孩子从小学会全面看待问题,锻炼出强大的思辨能力;

思想上:“上善若水”、“宠辱不惊”,随手一翻就是金句,能让孩子养成上等的品性;

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都早就带着孩子读《道德经》了。

图片

黄向军的邻居瑞瑞,小日子一直过得不错。

老公是一家公司的中层,可有段时间,一回家就唉声叹气:下属越来越难管,职场水太深......

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瑞瑞也跟着头疼起来:我能做点什么呢?

图片

瑞瑞想起,古话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就马上将黄向军解读《道德经》中的识人之术分享给老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话说得太好听的人,反而不可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喜欢争论吵架的人,行动力一定很差;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从来不卖弄。

谁可用,谁不可信,一眼就看穿。

懂得知人善用后的老公,在管理上真的做得顺风顺水,下班后的笑容都明显多了起来。

这都是因为,《道德经》里的每一句,都讲透了中国人的人性,作为处世参考,极为好用。

图片


若觉人生迷茫
便来读一读《道德经》
图片

世人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但其实,读懂四分之一的《道德经》智慧,就足以让你过好这一生。

所以,它也是无数名人、大咖的“枕边书”:

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就读不懂中国文化、在中国社会生存的道理;

马云行商数十载,只有《道德经》从未离身,他说,古圣人完全能解读今天的人心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更把《道德经》作为的生命之书,30岁后的处世参考
……

值得一读再读。

图片

这都是因为《道德经》作者老子,一生从不说教,只实实在在告诉你,人生该往哪里走。

它是方法书、智慧书,更是一盏明灯,指引了中国人2000年的方向。

这一次,我们也希望,它能同样照见你的生命。

古文看不懂,没关系。

市面解释太庞杂,无从证伪,也不要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