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流浪汉”写的行书,美过了赵孟頫、董其昌,估值超过9位数

 三余字画 2024-01-14 发布于河南

仔细观察魏晋、唐宋的书法名帖,你会发现创作时间,大多是经历人生挫折后,例如王羲之看透诡谲云涌的朝堂,心中逐渐放弃对仕途的追求,感慨人生变化无常,写下“千古神作”《兰亭序》。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3年愁苦难消,将心中郁闷怅惘之情,全部倾注在笔尖,写出了“天下第三大行书”《黄州寒食帖》。

从上述2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生的喜怒哀乐,铸就了艺术灵感,让笔法技艺、感知力得到“质的飞跃”,如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亦是如此。

20岁之前他享尽荣华富贵,日子快意风流,以卓越的书画实力“名动江南”,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因父母、妻儿离世,唐伯虎陷入消沉。

经过“老大哥”祝允明的开导,他把人生的全部希望,压在“科考取士”中,朝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入京会试,受同乡牵连,陷进“科考舞弊案”。

而这一场牢狱之灾,毁掉唐伯虎的大好仕途,也成就了他的书法,出狱后唐伯虎弟弟分家,新娶的妻子和离,只能依靠贩卖字画为生,四处流浪漂泊。

38岁这年,唐伯虎无意中重读欧阳修的《秋声赋》,一下子懂了作者被贬数次的愁郁悲伤,与他同样渴望获得解脱,鼓足勇气,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遂以心境走笔,用行书抄写一卷《秋声赋》,全文共计400余字,卷中字体俊朗畅然、顾盼生姿,笔画大多粗细相间,首先从字体内部看,如“争”字起笔浑厚浓重,中间瘦劲轻盈。

而最后收尾力道沉重,具有生涩苍劲之感,强化透视效果,有种扣人心弦的节奏感,章法也这样,“争”“先”浓郁浑博,“茂”字就疏朗瘦劲,对比极为强烈。

而且30岁之后,唐伯虎顿悟人生,艺术风格略有转变,改掉早年的一味求美,取学颜真卿,强化筋骨气力,为血肉撑起刚健骨架。

所以字字刚柔并济、温文尔雅,好像飒爽清冷的秋风扫过,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悠然闲逸,这种美感和艺术格调,甚至超越了赵孟頫、董其昌。

如今在拍卖市场,唐伯虎书画颇受欢迎,藏于美国的《落花诗册》甚至被估出100亿“天价”,而这件“人笔合一”之作,艺术境界完全能与之媲美,估值超过9位数,也是极有可能的。

非常值得大家钻研、欣赏,亦可时常临摹,不仅能强化笔法,让行笔遒劲浑实,又流逸生动,还可以在翻折、顿挫之间,感受唐伯虎的心境变化。

从而提升自身感知力、理解力,明白真正的艺术精髓,有利于参悟高深的晋唐法帖,在日后创作时,为自我书法注入灵活,摆脱单一枯燥的状态。

真迹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唐伯虎《秋声赋》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等全都清晰可见,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