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到过年,“尔滨”注定是今年顶流

 鱼籽酱文化 2024-01-14 发布于湖北

作者|鱼籽酱·肿么会有猫叫这个名字

真诚胜于一切。尔滨人的热情,让这座冰冷之城脱颖而出。

01

说到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尔滨”这座冰城的热度估计要烧到过年了。

东北话变成夹子音;

松花江升起热气球;

豆腐脑加了糖;

站在寒风中卖烤红薯的大哥从来没想到过,有一天他需要为卖出去的每个红薯配一把小勺,因为这样才符合南方小土豆的饮食习惯。

以往对于“饺子蘸醋还是还是酱油”,烤玉米按“根”卖还是按“粒”卖的争论在2024年的元旦也都有了答案。

都听南方人的,他们是“且”。    

02

再当广场上升起人工月亮,大街上建造了温暖驿站,冰面上升起了热气球……这些操作一出来,大家也都在感叹:这样下去是不是东北虎都要出来接客了?

东北人也表示:就算东北虎出来接客,也要喊一声:公主请撸虎。   

冰面上升起的热气球本地人都没见过。

事实上,为了迎接南方小土豆,哈尔滨确实“引进”了很多本地人没听说过的项目。  

不仅东北虎,傻狍子,企鹅,甚至“蔓越莓”都出来接客了。

这条消息一出来,同为东北老铁的吉林和沈阳都不淡定了。咱仨离得这么近,我都不知道你那里还产这玩意呢!    

以往大冬天的哈尔滨人一半般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呆在家里,我们 称之为“猫冬”,另一种则是跑到祖国的最南端——三亚短暂逃离北方的严寒, 。  

换句话说,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本地人都想“躲”过去。但没想到这些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南方小土豆们却轰轰烈烈“占领”了这个冰雪世界。

与冰冷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哈尔滨人的热情。

从去年开始,大家逐步发现,如今能吸引人的“城市顶流”已经不再是名山大川,也不再是名人故地,更不是都市繁华的灯红酒绿,反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宝藏城市”。

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暖,弥漫在城市之间。

哈尔滨不仅为南方小土豆们送去了蔓越莓,也为他们送去了小东北虎。

礼尚往来,南北方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彼此融洽。

这既是一种城市名片的宣传,也持续放出一个信号: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在用各种方式欢迎到来的朋友们。

03

提到爆火的网红城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的淄博。

一串烧烤,让人认识了这个充满人间温暖的工业城市。

相对于淄博,哈尔滨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城市建设都要好很多。它的爆火更像是一次老工业城市生命力的再一次焕发。

网上经常流传这样的段子:南方的舍友来到东北上大学,出门想买一根葱。东北卖菜的大哥再确定她不是来故意找茬后,不屑的拿出一根葱扔到她面前:拿着吃吧,别给钱了。

在固守了几十年的豪放传统后,东北大哥们面对来势汹汹的小土豆们也不得不为南方公主们推出“配套服务”。

出租车司机们,不敢高声语,恐惊南方人。   

淄博人拿出了原本的热情加倍回报给了游客们。

而东北人则是改变了自己本身的生活和社交习惯来服务游客。

尤其引出的大量反差梗在网络上弥漫传播。    

从这些反差段子中,哈尔滨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

04

哈尔滨的这波流量是怎么来的呢?东北人又是怎么获得南方小土豆青睐的?

其实这些网红的热度维持也来自于网上层出不穷的“梗”。

之前大家对东北人的印象除了豪爽、直率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价:说啥话都像演小品。

这个评价在短视频崛起的时代扶植了了一大批东北本土达人。

他们以鲜明的东北特色活跃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以鲜明的东北特色,向大家展示了“敞亮”、“格式”的处事方式和富有人情关系的社会结构,在当时也有“东北文艺复兴”之称。

而在今天,当大家来东北体验这独有的特色文化时,竟然发现他们为了远方来且,不但能喊出一段顺口溜,还能把外来游客的本地文化模仿得惟妙惟肖。

不用刻意,几乎张口就是段子。    

这些素材先是为哈尔滨攒够了流量。哈尔滨文旅局为了用好这部分流量,在自家地盘上对外地游客百般“殷勤”。

能给的给到位,不能给的想办法也要给到位。

这次的哈尔滨文旅真是把建国初期大庆油田的精神拿了出来。

05

通过哈尔滨这次的爆火,在想到去年的淄博,大家似乎也嗅出了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人间烟火气胜于一切。

大家体验的是人情温暖,不是所谓的冰冷名胜。

最重要的:真诚胜于一切。    

两个城市的土著面对汹涌而来的旅客,自发的为游客让路,希望照顾好远道而来的客人。

把“宰客”变成了迎“且”(客人)。

用真心招待,也会获得真心的回报。

以往的外出旅行,通常大家目的地就是名山大川或者是人间仙境。

也有很多人向往文化之旅。

但当能在异乡体验到当地居民的热情和宠爱时,其他的似乎也就不重要了。

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新奇的体验,需要去放空自己,体验放飞与自由。

我们更需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感。

它就像是寒冬里,旷野上的火堆,吸引我们向它聚拢过去。

火堆在哪,人群就在哪,越聚越多,越聚越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