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种思维方式

 立志德美 2024-01-14 发布于上海
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决策下面来聊聊四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人们最常用的思维方式。

公鸡打鸣了要天亮,是经验思维。去医院看病,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根据你的病症快速推断出病因,也是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压缩了信息处理的过程,最大的优点是便于迅速反应、快速决策。

在原始社会时期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经验思维能帮助人迅速做出判断,远离危险。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是善于使用经验思维的人更容易存活下来。因此今天,我们仍然在不自觉的、大量的、高频的使用着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一种相互关联的映射关系,而不是严密推理的必然因果关系。

经验思维虽然不是万无一失,但依然非常重要。

在当今,由于时间的稀缺性,往往级别越高、地位越高的人,经验思维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企业高管、技术总监需要根据团队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快速做出判断和决策,时间不允许他们对每一个问题做出深入、细致的研究。

见多识广,经验越丰富,出错的概率就越小。我们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也是这个道理。

看一家公司,我们通常也先大致看看ROE来判断公司好不好,看看PEPB来判断股价贵不贵,看看分红率、股息率来判断利润真不真等等。

经验的本质,是基于统计模型,来建立结果与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前段时间很火爆的ChatGPT大语言模型,本质也是统计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大量统计文本,文本统计以后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重新产生文本,这个语言模型本质上是一个基于概率的统计模型。

▍逻辑思维

经验思维很实用,帮助你快速做出判断,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经验大多数时候管用,但不能确保永远管用。

公鸡打鸣了不一定是天亮,也可能是被手电照射。逻辑上,地球自转到太阳照射的一面时,才会天亮。医院的医生一般也不会直接根据病症直接给出诊断结论,通常还是会让你做一些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做诊断。

比经验思维更缜密的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通常依据科学理论,经过逻辑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什么是科学?学术上的定义,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定义很绕口。简化理解,所谓科学,是指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

科学主要有三大特点:客观性、可验证性、逻辑性。

客观性是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不是人的主观臆断。可验证性是指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验证或证伪,因而科学也具有可重复性、可预见性,套套逻辑、无法证伪的不是科学。逻辑性是指科学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每个命题和结论的合理性都可以从逻辑上加以推演和证明。

我们说某个东西是伪科学,是由于它不能完全符合上述特征。

从分类上,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类,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研究人与社会的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如逻辑学、数学)。其中形式科学不依赖经验证据,研究的是人造概念,实际上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

科学中的规律叫定律,是总结出来的人和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定律是观察发现和总结得来的,不是推导得来的。

数学中有一些基本公理,公理是不证自明、大家都认同的基本事实。基于公理,采用逻辑推理,得出相关定理。根据定理,还可推理得到推论。

贯穿于科学之中的,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有条理、有根据的;是确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是前后一贯的,不是自相矛盾的。

逻辑思维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可见,基于科学和逻辑思维的结论,在已有的认知体系下,必然是正确的。相比经验思维,逻辑思维更为严谨。

我们说某人的说法不科学、不符合逻辑,是因为发现了其中不够严谨的破绽。

投资一家公司,我们不能仅仅凭ROEPEPB等几个指标就做出判断,那只是初步的筛选。真正形成投资决策的,是建立起公司未来利润具有增长潜力的逻辑依据,需要分析利润的真实性、持续性,未来的投入需求、成长幅度,公司的竞争优势、护城河的深浅等等,从而形成对未来的判断的逻辑。

在实际中,我们通常是经验思维和逻辑思维并用,以平衡快速性与准确性。

系统思维

第三种思维是系统思维。

经验思维和逻辑思维讲的是方法,系统思维侧重的是视角。

系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它强调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从多方位的全面视角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关注孤立的、片面的、局部的内容。

视角不一样,得到的结论可能截然不同,所谓盲人摸象,各执一词。我们很多时候觉得不可理解的事情,很可能是由于视角不一样,同时也还存在不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看问题全面的人,通常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尽可能从更高的维度和视角出发,站的维度越高,认识越全面,因而有降维打击之说。

与系统思维相类似,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还有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等。

批判性思维,是重点从反面视角对问题进行审视,专门找茬,看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

跨学科思维,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全面地理解事物。

最近有朋友分享了一本书,《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的格栅理论》,我还没看,大概翻了下目录,讲的应该就是跨学科思维和系统思维。

芒格曾说,对于拿着锤子的人来讲,看什么都是钉子。意思是人对世界的看法,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框架。

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尝试使用不同视角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全面地来看问题。

▍概率思维

最后一种思维是概率思维。

当年,著名的大数学家爱德华·索普因为概率学得好,掌握了21点的必胜策略,赢遍赌场无敌手,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被赌场封杀。后来,科学院院士克劳德·香农还把同事约翰·凯利的研究成果“凯利公式”介绍给索普,解决每次的最优下注比例问题。关于凯利公式,可查看《押注游戏——关于凯利公式的思考》了解。

对大部分人来说,数学知识中,除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外,概率知识大概是最重要的知识。

现实世界往往充满着各种可能性,是灰度的,并非简单的01,这时概率思维就非常重要。比如投资,不确定性是永恒的主题,一家公司也必然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只能根据赢面的概率大小来确定是否投资。所谓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概率问题。概率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做出评估和判断。

概率学中关于数据子样的一个重要分布规律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是一个中间高、两头低、左右对称的钟形曲线,曲线的高低反映发生概率的大小。数据的平均值叫期望,散布程度用方差或标准差表示。标准差是所有数据与期望值偏差的均方根。

标准差用字母西格玛表示,我们常说N倍西格玛的概率,是指从标准差减N倍西格玛到标准差加N倍西格玛之间区域数据的概率。根据正态分布规律,一倍西格玛概率为68.27%,两倍西格玛概率为95.45%,三倍西格玛概率为99.73%

很多数据基本都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比如,人的升高、体重、智商,等等。

以智商为例说明。根据智商数据的设定原则,人们的智商是以期望值(平均值)100、标准差15为正态分布。

也就是说,人们智商的平均水平是100;智商115,超过了50%+68.27%/2 = 84.13%的人;智商130,超过了50%+95.45%/2 = 97.72%的人;智商145,超过50%+99.73%/2 = 99.87%的人。智商145以上,一千人里能挑出来1个。

智商160以上,超过99.9968%的人,一万人里能挑出来3个。

智商175以上,超过99.999971%的人,一千万人里能挑出来3个。

智商190以上,超过99.999999901%的人,十亿人里能挑出来1个,全球屈指可数。

智商200以上,超过99.9999999987%的人,一千亿人里能挑出来1个,地球上可能都很难找出来。

如果看到号称智商极高的人,想想他是否真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或是亿里挑一?你可能就会心中有数了。

人往往会在感知判断上出现偏差。据说有一个针对司机的调查表明,超过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车技超过平均水平。这时概率思维能帮助你纠正认知偏差。

基于所观察到的新信息对预估概率进行修正的贝叶斯公式,也是概率思维的典型应用。有兴趣的可查看《三门问题与贝叶斯公式》。

回归常识

以上四种思维方式,其实都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这些思维,对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可能会有帮助。

有时人们为了故作高深,使问题显得高大上,会在研究内容、产品、服务的介绍中引入一些不知所云的术语和概念,把人绕得云里雾里。事实上,除了一些极度专业的问题外,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

能否给别人中翻中说明白,是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把一个问题弄懂的好方法。

用普通的思维、通俗的道理,把事情讲清楚,回归常识,也许会变得更简单一些。

声明:本人所发文章均仅用于记录个人学习思考,不用于任何投资建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