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和垮了2:庞培与塞多留战争

 时震球 2024-01-14 发布于江苏

交代完苏拉死后罗马面临的麻烦,那么接下来就看罗马怎么见招拆招了。
准确点说,应该是罗马元老院怎么表现。
而由于现在罗马元老院的这套游戏规则是苏拉死前就定好了的,因此,更加准确的说法是:这是苏拉改革后,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元老院的第一次亮相。
换句话说,这是检验“苏拉体制”正确与否的一次终极考核。
那么,元老院的表现怎么样呢?
我这里直接说答案:。
罗马元老院对三场危机所采取的手段,从侧面印证了苏拉改革的不靠谱。元老院解决危机的过程,也是“苏拉体制”一步步走向奔溃的过程,当这三场危机全部解决时,苏拉体制也就彻底垮台了。
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个结论,带着这个结论再去看下面的故事才能品出味道来。
罗马元老院首先要解决的,是西边的西班牙战场,也就是塞多留战争。
而对于塞多留的镇压,也带出了我们下面故事中的主角之一、罗马千年历史上最顶级和最重量级的大咖之一:
庞培。
一、泥腿子上岸
庞培的全名叫做格涅乌斯·庞培·斯特拉波(Gnaeus Pompeius Strabo)。这个名字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标准的罗马中上层阶级的名字,我们前面介绍过规则(成长的烦恼5:马略登场)。
(庞培半身像,法国卢浮宫藏品)
但是,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如果按照一般命名规则,我们应该管庞培叫斯特拉波,也就是他名字的最后一个部分,但为什么历史上都会管他叫庞培,也就是拿着中间的部分来称呼他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庞培家是贵族阶层的后起之秀。
你要是不明白什么叫做“贵族阶层的后起之秀”,那我换个说法:
暴发户。
庞培他们家确实属于贵族,但是他家的这个贵族并不属于罗马顶级豪门圈子。前面说过,罗马有几个非常庞大和显赫的超级大家族,比如费边家族,科尔涅利乌斯家族,克劳迪乌斯家族等等。这些家族无一例外都是经历了几百年大风大浪才走到今天的,有很多家族甚至在罗马刚刚建国的时候就出现了,相当于给开国皇帝拎过包、开过车的那种,这些人属于罗马社会的顶流,用今天的话讲叫做老钱,Old Money。
和这些老贵族相比,庞培这样的属于新兴贵族,也就是New Money。不过这些贵族比较尴尬,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他们可能光彩照人,但是在那些鼻孔朝天、优越感爆棚的 “old money”眼里却狗屁不是,就跟今天的城里人看土财主的眼光是一样的。
庞培他们家就是这种土财主。
庞培家一开始出生的点位不太好,不是在罗马城,而是在意大利中部一个叫做皮凯姆的地方。在这里,庞培家族算是有点根基,再加上家族人员也争气,经过世世代代人的不断打拼和积累,到了庞培爷爷那一辈,庞培家族在皮凯姆当地已经是妥妥的首富加第一家族,劲头相当给力。
然而,这种地方上的豪门到了罗马城就不够看了,在罗马的一帮达官显贵看来,庞培家族属于泥腿子刚上岸,浑身上下甩不掉的土气。因此就算庞培家族有心热脸贴上去,罗马那帮老爷始终是冷屁股回敬。庞培家族就算气急败坏也无可奈何。
直到“同盟者战争”爆发,机会来了。
由于同盟者战争给罗马本土的压力太大,元老院那帮爷只能暂时放下装逼的特权,举全国之力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应对这场罗马的内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庞培家族看到了机会,庞培的老爸:斯特拉波·庞培(Strabo Pompeius)表现尤其抢眼,他一头扎进了当时罗马第一猛将苏拉的阵营,成功抱上了苏拉的大腿。
有了苏拉的提携,老庞陪一路攻城拔寨,出尽了风头。这个阶段老庞培自己有军功,上头还有人罩着,终于到了公元前89年,老庞陪爬到了罗马共和国权力的最高峰:执政官,祖坟冒烟了。
同盟者战争之后,老庞陪进入元老院成为了贵族阶层的一员。而他们家的名字也从两段变成了三段,而加上去的第三段就是“斯特拉波”(Strabo),是老庞陪的个人名字,现在作为整个家族的名字,算是宣告这庞培家族正式打入了罗马的贵族圈子,完成了屌丝逆袭。老庞陪看着自己元老院的位子和乌泱泱一帮达官显贵,估计心里免不了得意和感慨吧:
老子花了十几代人的时间,终于有资格和你们这帮爷坐一起吹牛逼了。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格涅乌斯·庞培·斯特拉波,就是老这个庞陪的儿子。因为老庞培的缘故,后世才有了格涅乌斯·庞培·斯特拉波这个标准的三段式贵族名字,而在当时,包括庞培本人都管自己叫格涅乌斯·庞培,后世也就沿用了下来,简称他为“庞培”而不是“斯特拉波”。
二、带资进组
对于庞培这个人,大家记住一个关键词:
少年得志。
故事还要从前面苏拉独裁说起。
好不容易混出来的庞培家族,元老院的贵族位子还没坐热,罗马就变天了。
马略和苏拉干起来了。
神仙打架,底下的小鬼必须得选边站,否则就是被两边群殴。由于老庞培是贵族派,还是苏拉一手带出来的,庞培一家毫无疑问是站在苏拉一边的。而后面马略有样学样带兵杀了回来,对着苏拉一派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我们这位老庞培作为苏拉的铁杆马仔,当然是毫无悬念地被马略亲自指定,第一时间送去见了阎王爷。
老庞陪翘辫子了,但是马略还嫌不够,他的意思是一家人整整齐齐都去下面团聚。不过好在当时的庞培只有23岁,由于太年轻,并没有呆在罗马城混,而是在外地军队里刷经验值,反而避开了马略的屠刀。
在得知老爸惨死的消息之后,庞培心里知道下一个就轮到他了,于是他连夜逃出军队,回到了家乡皮凯姆在皮凯姆,年仅23岁的庞培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散尽家财拉出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规模相当于三个罗马正规军团、一共2万人,其中1.8万步兵,2000人骑兵。
庞培就带着这支队伍一路南下,来到了刚刚在布林迪西港登陆的苏拉,把自己和这2万大军统统投到了老领导帐下。
这下可把苏拉牛逼坏了。
当时的苏拉刚从东方战场上回到罗马本土,登陆的时候,手上一共才只有8个军团,5.5万人。现在有了庞培这三个军团2万人,这相当于一下子多了将近40%的军队。这让苏拉军团和秦纳的决战才有了十足的底气,可以说苏拉能够夺回罗马,庞培这小子确实该记头功。
也正是因为庞培的这种“带资进组”的行为,日后的庞培受到了苏拉格外的器重和照顾。这个好理解,在苏拉眼里,人家庞培可不是马仔,而是投资人,那得是什么派头?没让你跪舔已经够意思了,更何况人家还认你当老板,那你还不得好好关照关照这个小老弟?
有了这层关系,庞培在苏拉队伍当中被提拔的速度跟开了挂一样。后来随着苏拉大权独揽,年纪轻轻的庞培就被苏拉委派他前往非洲去剿灭马略的余党。而庞培也不负众望,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整个北非地区全部搞定。当庞培从非洲凯旋的时候,苏拉亲自出城迎接,并且破例给庞培举行了只有罗马最高级别的官员才享有的荣誉--凯旋仪式。
要知道能办凯旋仪式的都是罗马的高级官员。而当时的庞培只有25岁,头上没有罗马的任何职务,照理说是没资格办凯旋式的。而苏拉就为庞培破了例,这在罗马共和国几百年历史上可是头一回,可见苏拉对这个小子宠到了什么程度。
说此时的庞培少年得志,一点都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害了他)
之后几年,随着苏拉去世,事情也来到了今天的局面:罗马三条战线同时爆雷,这就让庞培看到了继续往上爬的好机会。于是血气方刚的庞培毛遂自荐,向元老院申请担任西班牙战场的指挥权。庞培对元老院说:“希望效仿当年的大英雄西庇阿一样,为自己、也为罗马开创万世不朽的功业。”
我相信庞培说这个话是发自内心的,也是野心勃勃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年纪轻轻的西庇阿25岁就被任命为军队统帅,远征西班牙,直插汉尼拔的老巢(第二次布匿战争8:反击开始),最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终将一代名将汉尼拔掀翻在地,成就一代英雄伟业。庞培把自己和当年的西庇阿相提比论,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胸中那团燃烧的火焰,以及他眼中对于荣耀那种不加掩饰的欲望。
三、破格提拔
但是庞培的自我推荐报到元老院之后,却被一巴掌扇了回来。
元老院那帮爷给出的否决理由你可能都想不到:
庞培太年轻了!
注意,这帮爷给出的“年轻”不是指庞培资历不够,或者经验太浅这些,就是纯粹字面上的意思:
庞培的岁数太小了。
也就是说,元老院不是嫌庞培太嫩撑不起来,而是说你只要岁数不达标就不能担此重任,哪怕你能力达标也不行。
是不是听着挺荒唐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条看上去挺无厘头的理由,却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政治红线,死死的横在了元老院和庞培面前。
这就牵扯到了前面我们讲过的苏拉改革的内容。
前面说过苏拉改革,总体原则是强化元老院的权威,防止再出现马略这样的军阀政变独裁的风险。所以对于罗马军队指挥官的问题,苏拉在他的改革中是白纸黑字写清楚的:凡事有资格担任军队一把手的人,要么是罗马的法务官或者执政官、要么是罗马派到当地的总督(而地方总督都是由罗马退役的前法务官或者前执政官担任的)。对于这些人,苏拉规定了最低年龄门槛:法务官最低年龄38岁,执政官最低年龄42岁。
那么也就是说,理论上讲,罗马军团的指挥官最低年龄必须不低于38岁。
而此时的庞培只有30岁。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疑问,你上面不是说了吗?庞培年纪轻轻就带兵在搞定了非洲战乱,那个时候庞培甚至连30岁都不到,为什么那个时候就没有出现问题?
因为那个时候的庞培只是副手,并不是军队的一把手。
前面庞培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本质上它并不是军队的统帅,而只是接受统帅委托的打工人而已。在那种情况下,军队的一把手实际上是苏拉,所以他庞培就算年纪轻轻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没啥问题。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这次庞培是要单独指挥两个兵团前往西班牙。这就意味着他再也不是听指挥的那个人,而是指挥别人的那个人。这种情况下,当然要依照苏拉规定的原则照章办事,而如此一来,年轻轻轻的庞培尴尬了。
在苏拉体制下,年龄不达标的庞培哪怕是军事才华捅破了天,也是没有资格担任军队一把手的。因为现在元老院能够权势熏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苏拉改革的结果,所以保障苏拉体制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也是就成了保障元老院权力的最核心的关键点。如果提拔年纪轻轻、30岁都不到的庞培担任军队一把手,那就等于元老院主动革自己的命,哪个傻叉会这么干?
所以元老院当然不可能同意庞培的任命。
那你可能还要问,难道当时苏拉带出来的将领当中、能打的、符合最低年龄要求的就没有了吗?
人选当然是有,不过不多,就两个,一个叫卢库鲁斯,另外一个叫克拉苏。
当时的梅特鲁斯40岁,克拉苏刚好38岁。
然而这两个人当时都被委派了重大的任务,其中梅特鲁斯被任命为东方战线总指挥带领军团去对付“毒王”米六爷,而克拉苏被指定为镇压奴隶起义的前方总指挥,当时正带着兵,在意大利本土和斯巴达克斯苦战(下一篇就会提到)。
除了这两个人再也无别人,除了庞培本人。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你不用庞培,你就得在克拉苏和卢库鲁斯两个人中间抽一个人回来去对付西班牙的塞多留,但是如果抽他们回来,那么他们现在手上的活儿谁顶上去?
现在捋一下当时元老院的处境:罗马的麻烦有太多,而苏拉带出来的能用的、符合条件的人就那么几个人头,根本忙不过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现实的情况紧急,前方战事吃紧的报告一天好多份砸到元老院,罗马城更是民意汹涌,老百姓天天指着元老院骂街。连个符合要求的人物都选不出来,瞧把你们能得?你们认为庞培履历不够完整,年龄不达标,那你倒是选个符合要求的人出来啊。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整天就知道吵,没出息的东西、窝囊废。
被骂急眼的元老院终于扛不住了。
公元前76年,元老院正式任命30岁的庞培担任西线战场总指挥,率领两个军团开赴西班牙,征讨塞多留。
横竖就是你了。
从这个破例任命中,你有没有看出什么关键点?
苏拉苦心经营留下的政治遗产,在罗马危机中就这样被自己人亲手抛弃了。
看到这个结局,我想你应该已经猜到罗马共和国这个庞然大物未来的结局会是什么了。
四、剿灭塞多留
说回当时。
庞培一到西班牙就组织人手和塞多留打了一仗,结果大败,而且损失还挺惨。
原本以为是一场热身赛,结果变成了人生第1场惨败。
这给了春风得意的庞培一记响亮的耳光,不过也让这个少年得志的将领清醒了下来。
庞培重新研究了他面前的西班牙。经过半年的研究学习,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塞多留能够在这里长期生存下来,他也明白了该用怎样的战术去对付这个狗皮膏药一样的对手。
塞多留为什么要打游击战?不就是正面扛不过吗?要是正面能干过你,谁愿意玩儿这种猥琐流战术呢,当面干趴下你不香吗?
而且西班牙的地形也十分适合游击战术,因为西班牙多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同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就地解决后勤补给问题。这简直就是给游击战量身打造的地图。
所以说,当时的塞多留,以少量的兵力在西班牙打游击战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反而是你罗马人,本来在当地就人生地不熟,当地的山川河流和自然条件也不适合进行大规模集团军作战,你却还傻白甜一样的进行按照老套路出牌,那不等着挨削吗?
想明白的庞培给元老院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出了几个意思:
第一、这场战争不是打个冲锋就能够解决的,至少得打个几年,所以请大家耐心点;
第二、对付游击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敌人内部自己奔溃。而让对方自己崩溃的最好方法是消耗战,逼到对方弹尽粮绝,到时对方撑不下去了自然也就完蛋了;
第三、既然要用消耗战术,那首先就要自己苟住,而要让自己苟住,自己的后勤补给非常重要,所以庞培要求元老院务必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另外一方面,庞培也表示会在西班牙当地修缮公路、完善罗马交通网,建立后勤保障中心,两边一起用力,确保罗马军队有充足的保障对塞多留进行对耗。
庞培的这封信送到元老院后,在经过了全体元老讨论表,决后通过。
而另外一方面。庞培在西班牙也是说干就干。他招募了大量的人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修缮了西班牙的罗马高速公路网。搞基建这活儿是罗马的老本行,自然不在话下。另外利用西班牙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培建立起了好几个粮食、物资储备基地。如此一来,庞培就与罗马中央建立起了顺畅的信息沟通管道和物资保障渠道。庞培就凭着手中掌握的这些资源,大摇大摆的在西班牙何塞多留玩起了对耗。
那么,这战术的效果怎么样呢?
相当不错。
应该说庞培的眼光相当狠辣,他算是把塞多留的软肋一下给点了出来,并且抓的死死的。塞多留也确实像他预料的那样,本来就实力薄弱,现在庞培把大本营守的死死的,你去偷袭也没机会下手,你去叫骂他就是不出战,时间长了随着后勤物资日渐干涸,塞多留内部人心开始不稳。
终于在两年以后的某一天,塞多留军队内部发生哗变。这桥段有点像三国演义里的张飞之死。几个人趁着塞多留喝醉的时候刺杀了塞多留,割下首级连夜下山向庞培投降。西班牙战场就此尘埃落定,困扰了罗马八年之久的西班牙战线以这种方式被庞培镇压了下去。
看到这里,其实你应该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塞多留战争”真正的看点其实不在于战争本身,而是在于罗马内部权力斗争。庞培在西班牙战场上的表现虽然可圈可点,但是这并不是整个事情的关键。罗马元老院在处理这个事件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事作风和能力手段,以及苏拉改革以后留给元老院这一整制度在“塞多留战争”中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才是整个事情的关键看点。
从元老院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始终是在被动应对。在庞培担任军队统帅的问题上,元老院在年龄不达标、履历不完整的情况下破例起用庞培,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这种自扇耳光的方式也意味着“苏拉体制”已经连自己人都不当回事儿了。庞培的任命也让人看清了苏拉留下的这套东西无法为国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客观上这也意味着苏拉苦心维护的罗马共和国开始倒计时了。
这才是整个事件最核心的部分。
不仅是塞多留战争,接下来的很多事情,你带着这个思路去看,都能够找到相同的影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