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慕大三角之谜骗局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下面可能要告诉你一个更想掀桌子的事实。


虽然说出来有点毁童年,但原因确实十分简单。

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假的,全都是假的(重要事情说三遍)。

所谓的百慕大三角,是指北起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岛,西至美国弗罗里达州,三个地方围成的海域,面积达116万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积的三倍)。

然而,在地理学上,并不存在什么“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

所以给这篇海域冠上魔鬼之名的,不是什么科学家或政府,而是一群作家。

让原本好好的一个旅游胜地,在地摊文学的以讹传讹中,变成了人间地狱。


爱德华·琼斯(Edward·Jones),就是首创性地提出“百慕大三角”的作家。

1950年,他就在美联社的迈阿密先驱报中,第一次提到在百慕大附近的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并把事故源头引向了那片海域。

这就是百慕大神秘现象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空难事故——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


图:爱德华·琼斯在迈阿密先驱报上的地图,标出第19飞行中队的航行轨迹与失踪地点

如果这第19飞行中队在飞行过程中安全返航,那么关于“百慕大三角”的概念也不会被创造出来。

那些关于百慕大的所有文章、书籍、电影、纪录片也不复存在。

所以,第一次把第19飞行中队失踪与“百慕大”联系到一起的琼斯,也被称为“百慕大三角”之父。


图:文森特·盖迪斯和他的妻子

到了六十年代,第19飞行中队的失踪在另一位作家文森特·盖迪斯(Vincent·Gaddis )的笔下,变更加神秘和流行起来。

1964年他就给自己发表的文章取了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标题,“死亡百慕大三角”,赚足了眼球。

他在文中没有提供有效的数据,但却好像已经对此彻查了一样说“这个地区海难频发,远远超过其他的海域”。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来,各种作家都沿袭盖迪斯的思路开始自由“创作”。

基本套路就是多挖挖过去的海难事件,再加点个人解读,最后把灾难的帽子一扣到“百慕大三角”头上,这就又是一篇畅销文章。

那么关于百慕大最关键的神秘现象,第19飞行中队失踪又是怎么被炮制出来的?

整个案件的大致经过是:

1945年12月5日下午2时,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的5架复仇者轰炸机(共14名飞行员)。

在队长查尔斯·泰勒的带领下,计划从佛罗里达向东飞到巴哈马群岛,再折返基地,准备完成飞行训练。


图:查尔斯·泰勒中尉

然而在他们刚飞出两个小时后便迷失了方向,没有按原计划返回基地,反而是向大西洋深处飞去。

最后,这五架战斗机也因燃料耗尽,悉数坠入海中。

随后美军便派出了大量飞机和船舰进行救援搜索。

但是结果却更悲惨,不但没有搜救成功,其中一架PBM-5水上飞机还在救援任务中出事,机上13名乘员无一生还。

关于此事的官方调查结果,都认为队长泰勒应该为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泰勒虽然有近200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但他并不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性格固执,且以马虎著称。

二战期间,他就曾两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弃机跳伞。

在这次飞行训练中,泰勒居然还忘记带基本的导航仪和手表。

基地在发现泰勒迷航后,就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其他人。

但刚愎自用的泰勒却宁愿相信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拒绝指挥中心的提议,继续带队往错的方向飞去。

通讯记录中显示,有至少不下两位学生飞行员发觉泰勒的判断有误,并要求改变航向。

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地,带着13位学生飞向死亡的深渊。

在飞行途中,天气状况也开始越来越糟糕。

所以随后派出的救援飞机也因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搜救行动,危险系数大大提高。

而救援飞机的坠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海军基地的前飞行教练戴维·怀特说,统计已证实参加救援的PBM-5水上飞机,是历史上频繁出现油气外泄,且常因小火花导致爆炸的机型,所以这种飞机也一直被称为“飞行中的油箱”。

当时在该海域经过的游轮表示,当晚就曾看到上空有爆炸声及闪光,海面上也拖着一条长长的油带。

所以综上所诉,第19飞行中队和搜救飞机的悲剧只能归为人为的事故,而不是什么超自然的事件。

一个迷航的固执队长,带着13名没有经验的学生在恶劣天气中飞行,遇难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原本已官方定论的事情,但泰勒的亲属却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极度不满意,多次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

所以当局只能满足泰勒亲属的要求,把原因归咎与糟糕的天气和“未知因素”。

也就是这个“未知因素”激起了阴谋论爱好者的联想翩翩。

在他们层层添油加醋和有意忽略事实后,最终成了一个交织着各种超自然力量的不解之谜。

在这之后,几十年前的“独眼巨人”号失踪事件,也从沉睡的历史中被人们挖出来重新解读。

1918年2月22日,满载货物的“独眼巨人”号,由巴西萨瓦多尔启航前往巴尔地摩(途经百慕大三角)。

然而在航行中却完全失去与外界的联系,不知所踪。

起初美军以为该船是被德国击沉,但是战后并未在德军档案中发现记录。

所以,“独眼巨人”号的失踪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第19飞行中队火了之后,好事者也把“独眼巨人”号的失踪归结于百慕大三角的神秘力量。

然而,官方认为“独眼巨人”号的失踪,可以从她的两艘姐妹舰中得到更科学的解释。

和“独眼巨人”构造几乎一样的“涅柔号斯”和“普路提斯”号,虽平安地度过了一战岁月,但在二战期间都因为结构缺陷纷纷沉没。

鉴于“独眼巨人”号当时的严重超载,所以失事原因也渐趋明了。

图:伯利兹

说起我们小时候读到的那种一大本的“解密百慕大三角”,其实源自另一位更有“想法”的作家伯利兹。

他看准了商机,在1974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一书,一举卖出了5百万册的高销量,同时把“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发扬光大。

这书中不但搜集了许多官方或非官方消息,再加入各种对百慕大三角神秘现象的合理解读和理论。

让原本不存在的“百慕大三角”,成了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神秘地带。

不过,在这本畅销书大卖的第二年,另一本专门为反驳伯利兹的辟谣书籍就诞生了。

拉里·库什搜集了“百慕大作家”们提到的五十多起事例的真相,出版了《百慕大三角之迷——已解》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每一起事故的调查结果。

拉里·库什:硕士学位是图书管理学,毕业后在亚利桑那州立图书馆工作,有较强搜索与调查能力。此外,他还是一个有经验的飞行员,在二十多岁以来,他当过商业飞行员、飞行教练和飞行工程师等,累计飞行时间达到几千小时。

图:拉里·库什

为寻求真相,他查阅了美国空军、海军、海岸警备队、保险公司等的有关报告,事故发生时的报纸报道,甚至向有关人员进行信件、电话或当面访问。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也被美国海岸警备队等许多权威机构,认为是对百慕大三角现象的定论。

他的研究表明,在百慕大三角地区发生的飞机和船只的失事数量,与其他海域相比并不突出。

其实这个问题用一个非常显浅的事实就可以解释,如果百慕大三角真的频繁发生神秘的海难、空难,最该害怕的是海洋保险公司。

但是保险公司并不认为百慕大三角是个特别危险的海域,也并没有收取比普通地区更高额的保险费用。

1975年,垄断海洋保险的劳埃德保险公司如下声明:

“根据劳埃德记录,自195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428艘船只被报失踪,而你们也许有兴趣知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未能发现任何证据支持百慕大三角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失踪案的说法。美国海岸警备队有关大西洋事故的计算机记录可以追溯到1958年,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许多事故发生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有神秘之处,但是在多年后的再加工,就开始神秘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许多作家根本没有做自己的调查和研究,只是重写了以前的文章,导致越来越偏离事实。

有的作家为了文章效果,甚至虚构了许多事故的各种细节。

还有一些明显不是发生在该区域的也被当成是百慕大三角的事故。

然而,在库什这本辟谣书出版后,前面写《百慕大三角》一书的作者伯利兹又四处散播谣言,声称在百慕大海底发现一座金字塔。

但是库什也立马向伯利兹发出挑战,要求伯利兹提供海底金字塔的证据,并跟他打赌一万美金。

图:伯利兹

但是在挑战截止的前一周,伯利兹才出来宣布不愿接受库什的挑战,承认了自己只是信口开河。

所以这出闹剧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早已告一段落。

然而,这百慕大三角之迷随后却跨过了大洋,在中国大地上愈演愈烈,至今未息。

说来讽刺,我们童年对科学的启蒙读本,竟来自于这么一个欺世谣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