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肖创民:走路

 渭南文坛 2024-01-15 发布于陕西
作者 肖创民
《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肖创民,陕西合阳县城关镇南百坂村人,中国微信作家协会会员,闲暇时偶写一些小文。曾在《金水文学》《渭南文坛》《陕西文譚》《经典文坛网》等微信公众平台发表散文百篇余。

走路

©作者 肖创民


人一出生,就要学着翻身,坐着,然后站立,直至走路。正如老家人常说的说的:三翻、六坐、七爬、周会走。
刚学会走路,在父母的看护下,跌跌撞撞中一天天长大。
记得5、6岁的时候,爸爸带着我下沟,走在满是白色的小石子及白色蜗牛化石的窄小山梁上,我两腿颤抖着,站在山梁上一动也不敢动,害怕一不小心,滚到沟底。父亲鼓励我,让我不要害怕,大胆的向下走,我感觉踩在脚下的小石子和蜗牛化石带着我向下滑,更不敢走了,父亲提着幼小的我,将我提到了沟下。 


到了上学的年龄,走着去上学。小学在自己村子里,学校离家隔着长长的一条巷道。两点一线的小学上学路走了5、6年。 
小学放学时,先按学生住的巷道排好队,然后排着队放学回家,到了自家门口,便离队回家,也有不守纪律的时候,出了学校大门便一哄而散,跑着各回各家。
上学路上,碰到雨雪天下,妈妈便给我换上黄胶鞋,头顶着折好的尼西袋,踩着泥泞上学去。我看着别的孩子穿着乌黑发亮的小雨靴上学,很是羡慕,渴望我也有一双雨靴,但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小时候走路,不走“正道”,专门走“歪门斜道”,巷道两边的土墙根----有的离路有一米来高,在土墙根上,挖些脚窝子,踩着脚窝子,在上面走,走着走着就掉到了路上。小孩玩的高兴,墙主人不高兴了,从家里跑出来喊着:“谁让你们上到我们的墙根上,把我们的墙根都踩坏了。”
有时候走正道,脚却不老实,见了路上的小石块,小瓦片,用脚踢着走,母亲看见了,总是说:“这娃不好好走,把鞋都踢烂了。”母亲说的时候我就不踢了,看不见母亲了,又踢了起来,以致于母亲为我纳的条绒布鞋,右脚的“大舅”早早的露了出来。
小学二年级走着去县城赶集,这是我第一次走的长路,从村到县城有20几华里的路,村里人为好记,都说到公社有10里,到县里有20里。
这二十里的路,对于只有9岁的我是个不小的考验。那天父亲给了我一块钱,我和肖强高高兴兴地去合阳上会。肖强和我同岁,他的外家在合阳县城,所以我和肖强一起去,父母是比较放心的。

二十里路估计也得走2个多小时吧,反正走走停停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天快黑时候,父亲还骑着自行车找我俩。

上初中的阶段更是走了三年路。从我们村到平政中学,有10里路,每星期六下午从学校回家10里路星期天下午从家到学校10里路
我们几个同学,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背着一背包干粮,争先恐后地大踏步向学校走去。一路上你超过了我,一会儿我又超过了你。
初中三年,风雨无阻地走了三年。风和日丽的日子,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路两边绿油油的庄稼,背着满满一布袋馍馍,高声唱着音乐老师教的歌上学去。那时最怕两种天气,一怕酷日当头的夏天,几乎把人都晒晕了;二怕大风大雨天气,顶着风雨,踩着泥泞,一走一滑地上学或回家。
中年后一段时间血压高,我可不想早早的吃降压药,听别人说走路可以降血压,便坚持每天早上走路,走了一段时间,血压竟然正常了。

三年疫情期间,也是一直坚持走路,封小区的期间就在小区走。
微信上有微信运动的小程序,记录着每天走路的步子,或4000多、或6000多、或9000多。微信运动上有自已的走路步子,也有朋友的走路步子,如果那一天某个朋友的记录了0或几步,我的心就紧张了,心里想这个朋友是不是没起床或是生病了。我害怕某一天我的记录是0,会不会有人给我说一声,一路走好,也就到了人生的尽头。这种心态持续了好长时间,时间长了也不再天天看微信运动,心里也不纠结谁走的路多与少了。
 “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下午三条腿。”这则耳闻能详的迷语很确切的将人生之路做了总结。
有生之年多走路人生之路路途遥远且行且珍惜

编辑 闵盼龙
《渭南青年网》总监、首席摄影
闵盼龙,2012年至2015年就职《渭南日报》。现为《渭南青年网》总监、首席摄影。渭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临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渭南市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第二届渭南好青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