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青霉素过敏吗?

 ha888cz 2024-01-15 发布于江苏

“青霉素用完皮肤发红”、

“以前青霉素皮试好像阳性'、

'吊完青霉素拉肚子'、

“我爸爸/妈妈青霉素过敏,那我应该也有吧”

......

这些到底算不算“青霉素过敏”呢?

图片
图片

扫码答问卷评估风险

你有青霉素过敏吗

怎么样,你得几分?

这是2020年澳大利亚的一个科研团队研发出的一个简单的评测工具,PEN-FAST(Clinical version: PEN-FAST - Penicillin Allergy Risk Tool | QxMD),用于评估患者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概率,便于非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及患者进行青霉素过敏风险判定。

图片

PEN-FAST评分

   0分,认为其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风险极低(<1%);

1-2分,认为其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风险低(5%);

   3分,认为其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风险中等(20%);

4-5分,认为其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风险高(50%)。

研究发现,以PEN-FAST总分小于3分作为临界值时,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78.5%,阳性预测值(PPV)为25.3%,阴性预测值(NPV)则高达96.3%。简单地说,PEN-FAST检测为低风险的患者中,96.3%均无青霉素过敏,具有极高的排阴能力。

01

青霉素过敏的去标签化

青霉素过敏可能由I-IV型变态反应诱发,I型变态反应可能表现为荨麻疹、胸闷甚至过敏性休克等;Ⅱ型变态反应可能表现为瘀点、溶血性贫血等;III型变态反应可能表现为血管炎、血清病样表现等;Ⅳ型变态反应则可能表现为多种重度皮肤反应及系统受累表现。

统计数据显示,约有10%的人群自我报告存在“青霉素过敏“,15%的住院患者报告存在“青霉素过敏”,但实际上,经皮肤试验和激发试验证实的“青霉素过敏”患者不足1%。

因此,明确患者是否真的存在”青霉素过敏“,为非过敏患者摘掉这一标签,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02

青霉素过敏去标签化的意义

也许有人要问,即使错误地戴上了青霉素过敏的“帽子”,谨慎一点不再使用青霉素,不就可以了吗,反正还有其他抗生素可以用。

其实不然,对患者个人而言,“青霉素过敏”的标签可能使住院天数延长,耐药菌感染率增加,甚至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对社会而言,当多数患者因“青霉素过敏”这一标签而无法使用这一廉价、高效、安全的抗生素时,可能导致某些毒性更强的抗生素使用率增加,带来更高的医疗费用,产生更多的耐药细菌。基于上述因素, “青霉素过敏去标签化delabeling)”在临床工作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03

如何应对

除PEN-FAST这一简便的测定工具外,可疑低-中度“青霉素过敏“的患者还可以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青霉素口服激发试验等,进一步明确青霉素过敏风险。

研究指出,如规范化青霉素皮试中未出现阳性反应,患者极大可能不存在青霉素过敏;如再行口服激发试验也无阳性反应,则几乎可以100%认为该患者不存在I型青霉素过敏。

需注意的是,青霉素皮试阳性应准确记录为“青霉素皮试阳性”,提示患者有发生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由于特异性IgE在体内存在自然衰减,研究也发现,在青霉素皮试阳性人群中进行随访观察,5年内50%、10年内80%患者将不再存在皮试阳性,因此当患者仅存在青霉素皮试阳性,可在密切观察基础上重复皮试再评估。

04

中外专家共识

2023年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年会(AAAAI)发布的立场文件推荐:PEN-FAST可帮助有“青霉素过敏“标签的成人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青霉素口服激发试验为低危儿童患者的首选,也可用于低危成人患者;青霉素皮肤试验用于有过敏史及考虑过敏反应由IgE介导的患者,也优先用于多种药物过敏或高危(如活动性肺病、心脏病或孕妇)患者。立场文件同时建议,除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外,其他所有临床医生都应努力为患者,尤其是低风险病史患者,进行”青霉素过敏“去标签化的努力。

我国2017年的《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中提出:应学习其他国家,将青霉素皮试的操作、结果解释交由充分掌握药物过敏反应机制和诊治原则的专业人员进行;在国内原来研究基础上,探讨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免皮试,通过详询过敏史、密切观察保障安全用药。

在2021年发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中再次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青霉素皮试的推荐意见,在充分研究,推进修订药品说明书、相关文件、权威著作的基础上:①精准定位青霉素皮试适应证,并从口服青霉素类药物做起,逐步取消常规青霉素皮试筛查;②完善青霉素皮试方法。

参考文献

1. Castells M, Khan DA, Phillips EJ. Penicillin allergy. N Engl J Med 2019;381:2338-51.

2.  尹佳,王良录编,过敏医生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2.04

3.  杨帆. 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 [J]. 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0): 3143-3146.

4.  Mancini CM, Fu X, Zhang Y, Kuper K, Schulz LT, Bhowmick T, Postelnick M, Lee F, Walensky RP, Blumenthal KG. Penicillin Allergy Evaluation Access: A National Survey. Clin Infect Dis. 2020 Dec 31;71(11):2972-2975.

5.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Milwaukee, Wis. Electronic address: info@aaaai.org;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 Milwaukee, Wis. Penicillin Allergy Evalu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Proa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a Penicillin Allergy Labe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3 Dec;11(12):3626-3628.

6. Penicillin Allergy in Antibiotic Resistance Workgroup. Penicillin Allergy Testing Should Be Performed Routinely in Patients with Self-Reported Penicillin Allerg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17 Mar-Apr;5(2):333-334.

7. Su C, Belmont A, Liao J, Kuster JK, Trubiano JA, Kwah JH. Evaluating the PEN-FAST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Tool to Enhance Penicillin Allergy Delabeling. JAMA Intern Med. 2023;183(8):883–885.

8.  Vyles D, Chiu A, Routes J, et al. Antibiotic Use After Removal of Penicillin Allergy Label. Pediatrics. 2018;141(5):e20173466

9.  Trubiano JA, Vogrin S, Chua KYL, Bourke J, Yun J, Douglas A, Stone CA, Yu R, Groenendijk L, Holmes NE, Phillips EJ.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enicillin Allergy Clinical Decision Rule. JAMA Intern Med. 2020 May 1;180(5):745-752.

10. Copaescu AM, Vogrin S, James F, Chua KYL, Rose MT, De Luca J, Waldron J, Awad A, Godsell J, Mitri E, Lambros B, Douglas A, Youcef Khoudja R, Isabwe GAC, Genest G, Fein M, Radojicic C, Collier A, Lugar P, Stone C, Ben-Shoshan M, Turner NA, Holmes NE, Phillips EJ, Trubiano JA. Efficacy of a Clinical Decision Rule to Enable Direct Oral Challenge in Patients With Low-Risk Penicillin Allergy: The PALA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Intern Med. 2023 Sep 1;183(9):944-95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1年28卷5期, 1-4页, 2021.DOI:10.3969/j.issn.1672-7185.2021.05.001.

作       者:王兰庭

审       阅:骆肖群

编       辑:张   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