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淑翠|秀秀(中篇小说连载之二)

 夏德明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屋檐上倒挂的冰棱开始消融,滴答滴答砸着地面,厚厚的雪被子被悄然吹来的春风缓缓掀开,露出大块大块黑褐色的土地,迎春花的细长的枝条上隐隐冒出深褐的小蕊苞,雀儿们开始成群成群的吵闹了,寒冬是谢幕的时候了。

    春节过后,一切的气息都与春丝丝关联着。


    闲了一个完整的冬天,男人们筋骨都有些僵硬了。屋里依旧是凉丝丝的,每天三次烧火,火炕还是叫人不敢久坐,太阳把暖烘烘的热量洒下来的时候,男人们走出家门,找一处隐风地,晒着不花钱的阳光,相互聊着今春的打算。


     秀秀过了年就七岁了,虽说长这一岁才是几天的功夫。读了两年学前班,学前班没有正式书本,学校刻印的薄纸课本,只有拼音和汉字,单调的书页叫人生厌,散发的油墨味也不好闻。


今年,秀秀正是上学了。哥哥姐姐的小学的书本就不一样,闻起来有股淡淡清香。哥哥姐姐用的书本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图画,汉字配上这些图画叫人产生很多联想。秀秀听哥哥读课文听得入迷。


     娘早就给秀秀准备了书包——半新的蓝布缝制的,爹还把哥哥没用坏的木制的推拉盖的铅笔盒准备好了。哥哥现在就“混”上了烤漆精致、盖面有精美彩图、内侧是小九九表格的铁文具盒。铁盒,秀秀做梦都想要,不过,哥哥都五年级了这才用上,爹许诺过秀秀,只要上学拿回个一百分也给她买个和哥哥那样的文具盒,拿百分成了秀秀上学的目标。


    正月十六日是秀秀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成了一名真正的学生。


   身穿红花对襟棉袄蓝布裤子,脚穿棕色条绒的纳底的棉布靴。所有的穿戴都是母亲一针针缝制的,母亲的巧手,把秀秀打扮得熊猫一样圆滚可爱。斜跨在左肩的蓝色的书包,随着秀秀一蹦一跳在右侧不停地碰撞着身体,两条细细的马尾小辫在肩上晃来晃去,秀秀的心情都在书包和马尾辩上了。


    老师早就等候在教室门口。天还是很冷,老师的笑脸让秀秀觉得很暖和。教室里已经坐了很多同学,有许多是秀秀熟悉的面孔,学前班有两个班,和她同班有一半的同学坐在这里。老师把秀秀安排在北排倒数第二排,她的个子高。


    秀秀仔细打量这个陌生的教室:两扇和家里一样的漆黑南大门,两个和家里一样的木棂格子窗,窗上也封着和家里一样的薄薄的白纸。教室的北墙用新泥粉刷过,很干净,只是整整一面墙没有一个窗,室内的光线全靠南窗透入——这是一户农舍改成的教室。这样的教室让秀秀感到既熟悉又安全,家一样的教室。


     第一天,秀秀就领到了向往已久的新书。新书的味道真好闻,她不停的嗅着这种沁肺的墨香。


    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五个字的上面是毛主席穿着军装的照片,四周有许多金光四射,露天电影放新闻简报时就是这样的画面,秀秀很熟悉。


    秀秀用石笔在木框的石板上学会了这五个字。她早就会读了,家里的纸质喇叭里经常播放“毛主席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晚上,趴在炕上温习这五个字的时候,父亲夸秀秀字写得不孬,奶奶也说比哥哥姐姐小时候写得好,哥哥上五年级姐姐上三年级,他们早已不再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了,他们用本子和铅笔写作业。


     奶奶常说,小孩子就该读书,她那时候没有书读,不认字,啥也看不懂,就是个睁眼瞎,父亲更是喜欢读书人,希望孩子们多学知识,说读书多眼界开阔、明理,秀秀不太理解父亲的意思,但是知道用心学习肯定有好处。


     三个月后,秀秀就开始脱离石板(石笔在上面写字)改用本子写作业了。五分钱一本的方格本秀秀都是用完后用橡皮擦掉再用。二分钱一支的铅笔用到捏不住了舍不得扔。


家里供三个孩子读书实属不易,每回父亲去集上卖掉地瓜干、玉米,或者把攒了很多天舍不得吃的几把(一把是十个)鸡蛋卖掉,母亲都会精打细算买孩子的学习用品。


     当光秃秃的枝杈缀满密密绿叶的时候,躲在树上的知了开唱青春之歌,秀秀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考试。


     试卷是学校印刷的,语文和算术卷子都是一张大纸。教室很闷热,空气凝滞一般,木棂窗的白纸早已被师生撕干净,透过空格可以清楚看到街上一切,行人匆匆,叫卖声入耳,微风似乎停留在窗外,汗珠在每个人的额头上附着,握铅笔的小脏手随便划拉一下,红扑扑的小脸上就勾勒出了可笑的图案。


     秀秀是拿着双百分的卷子和一张粉红色的喜报回家的,还被评为“五好学生”。


天很晚了,父亲还没有收工,秀秀站在大街上等父亲,让父亲分享这份喜悦也让父亲兑现他的承诺——买新铁制文具盒。

作者简介

吴淑翠,青岛市即墨区人,高级教师,爱读书,喜欢用文字点缀生活。在《沙颍河畔》《山东作家》《作家》《鸣知文化》《齐鲁壹点》发表多篇散文。

本期主编:宁廷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