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的杀菌剂组合,只需喷2遍,可以根除30多种病害

 新用户3073j2uV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由于温度高,降雨量多,田间湿度大,也是多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一旦病害防治不理想,就会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绝收。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个最强的杀菌剂组合,能防治30多种病害,而且只需两遍,就可将病害彻底根除。这个优秀的杀菌剂组合就是肟菌酯+戊唑醇。

内容图片

肟菌酯

肟菌酯又称肟草酯,三氟敏。主要剂型有单剂和复配剂。单剂包括25%悬浮剂,7.5%、12.5%乳油,45%干悬浮剂,45%、50%可湿性粉剂,50%水分散粒剂。复配剂包括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常温下贮存2年以上稳定。肟菌酯属于低毒类药剂,对鱼类和水生生物高毒。

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用高效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 、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

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

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 、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

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内容图片

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特效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油菜菌核病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

由于肟菌酯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此被认为是第二代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保护活性优异,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活性,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应用最佳期为孢子萌发和发病初期阶段,但对黑星病各个时期均有活性。

内容图片

肟菌酯产品特点

肟菌酯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叶斑病、立枯病等有良好的活性。具有高效、广谱、保护、铲除、渗透、内吸活性外,还具有耐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黑星病各个时期均有活性。但是易产生抗药性,不易单独使用,因而与化学结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配成混合制剂作用。

肟菌酯防治对象

肟菌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除对白粉病、叶斑病有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亦有很好的活性。

内容图片

肟菌酯使用方法

肟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的病害类型,使用剂量也不尽相同,通常使用量为3.3~9.3克(有效成分)/亩即可有效防治果树、蔬菜各类病害,还可与多种杀菌剂混用如与霜脲氰以12.5克+12克(有效成分)/100升剂量混配,可有效地防治霜霉病。

内容图片

1.防治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每亩用25%肟菌酯悬浮剂30~5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

2.防治黄瓜白粉病、炭疽病。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每亩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5克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

3.防治黄瓜蔓枯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或用50~100倍液涂抹病部。

4.防治大白菜炭疽病。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每亩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5克兑水喷雾。

5.防治番茄早疫病、白粉病。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施药,每亩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5克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混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防治番茄灰叶斑病。一旦发病,喷洒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加50%异菌脲800倍液混27.12%碱式硫酸铜500倍液。

内容图片

7.防治茄子煤斑病。发现病株或点片发生时,喷洒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隔10天喷1次,防治2次。

8.防治辣椒匍柄霉叶斑病。发病初期,喷洒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混27.12%碱式硫酸铜6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9.防治辣椒炭疽病、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混加70%丙森锌6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0.防治莴苣、结球莴苣匍柄霉叶斑病、炭疽病、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洒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

11.防治蕹菜茄匍柄霉叶斑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12.防治落葵匍柄霉蛇眼病。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内容图片

13.防治茭白纹枯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注意喷匀喷足。隔10~15天喷1次,共喷2~3次。

14.防治菱角纹枯病。始发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15.防治扁豆尾孢叶斑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16.防治黄花菜匍柄霉叶枯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

17.防治芦笋匍柄霉叶枯病。结合防治茎枯病,在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

18.防治香椿炭疽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

19.防治魔芋炭疽病。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

内容图片

戊唑醇

戊唑醇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唑类农药,具有保护、铲除三大功能,谱广、持效期长。青岛浩瀚高科专家组与新西兰技术专家研究发现:与所有的三唑类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目前戊唑醇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戊唑醇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其在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

戊唑醇适宜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花生、香蕉、葡萄、茶、果树等。

内容图片

肟菌酯+戊唑醇

1、杀菌原理

肟菌·戊唑醇是由肟菌酯+戊唑醇混配而成的一种复合型杀菌剂。肟菌酯是一种呼吸抑制剂,通过细胞色素b与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ATP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对子囊菌类、半知菌类、担子菌类和卵菌纲等真菌都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戊唑醇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病原真菌的麦角甾醇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病菌麦角甾醇中间体的氧化脱甲基反应,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二者混配后,增效作用十分明显,具有持效期长,渗透性强,传导性好,使用灵活等特点,对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特别显著的防治效果。

内容图片

2、常见剂型

该组合目前有许多厂家生产,常见剂型有75%水分散粒剂,30%、36%、42%、48%悬浮剂。

3、主要特点

(1)杀菌谱广:该组合对子囊菌类、半知菌类、担子菌类和卵菌纲等真菌病害如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炭疽病、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褐斑病、黑星病、疮痂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白腐病、黑痘病、叶斑病等病害,对霜霉病、疫病等30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治病彻底:该组合是由两种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的杀菌剂复配而成,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对多种病害都具有保护治疗加铲除作用。

(3)对环境影响小:两种药剂都是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活性高,用量低,对人、牲畜、鱼、蜜蜂等环境生物影响小。

(4)刺激作物生长:该组合还能调节作物对钙的吸收,防止生理性缺钙的发生,调节作物对氮和磷的吸收,使作物生长更健康,产量高,品质好。

内容图片

4、使用方法

(1)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3-15克/亩,兑水30~50公斤,可在水稻破口前5-7天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能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以上病害。

(2)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病害,可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在小麦苗期、花期各喷一次,可快速控制以上病害的危害和蔓延。

(3)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等病害,可用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亩,兑水30~50公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各喷一次,可防治以上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4)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褐斑病、轮纹病等,在病害发生初期,用75%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喷雾。

(5)防治辣椒炭疽病、白粉病,黑霉病、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其它病害可参考以上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内容图片

「关注我们」

HELLO IN Decemb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