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莫言说:“人一旦历练到不想说话,不想争辩,不想巴结,不想讨好任何人,失去交友的兴趣,失却聚会的兴奋,变得越来越沉默,甚至连逢场作戏都懒得去装,喜欢独来独往,那么你就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 莫言的这句话反映了一种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当一个人经历了足够的历练,可能会对社交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的看法,这种转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1. 内心的成长:随着人生经验的增加,人们可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与他人的交往不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更注重真实和有意义的连接。 2. 看透人性:通过与不同人的交往和经历各种事情,人们可能会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可能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单纯和美好的,有时会充满虚伪、利用和争斗。这种认识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交行为持更加审慎的态度。 3. 自我保护:当一个人经历了挫折、伤害或失望后,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谨慎和保护自己。不想说话、不想争辩、不想巴结和讨好任何人,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避免再次受到伤害或卷入无意义的纷争。 4. 独来独往的自由:有些人可能在历练中发现自己更喜欢独处和独立思考。他们享受独来独往的自由,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不需要过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需求。 5. 真实与虚伪的对比:当一个人经历了足够的场合和人际关系后,他们可能会对逢场作戏感到厌倦。他们更渴望真实和纯粹的交流,而不是虚伪的表面应酬。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完全放弃社交或与他人建立联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的互动和连接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关键是在保持真实和自我保护的同时,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契合的人,建立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总之,莫言的这句话提醒我们,随着人生的历练和成长,我们对人性和人生的看法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并不一定是坏事,而是一种对自我和世界的更深刻理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真实、善良和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