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清晰的性别意识,碰面就掐架,胜利者就当雄性!

 我的漫画世界 2024-01-15 发布于广东

性别和性别认知是大多数生物的核心特征。人类、动物、昆虫等生物都具有明确的性别区分,但有一些物种的性别意识模糊,它们在出生时无法分辨自己的性别,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决定自己的性别。这些神奇物种的性别如何决定?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繁殖和社会特点?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物种能够通过环境条件、社会信号和发育程度来确定自己的性别。例如,一些鱼类雌性鱼在环境中暴露于苏丹红等化学物质之后会变成雄性,而反过来,雄性鱼则变成雌性。另外,像人头蝎这类昆虫最初并不具有性别,而是在输赢确定的斗争中才会变为雄性或雌性。

这些物种中最著名的是淡水克氏鲸鱼,它们的性别决定在缺乏食物等压力下,那些能更好地转化为雌性的个体就会成为雌性,而转化困难或不太优秀的个体就会成为雄性。这种惊人的性别决定是基于它们的藏精之力。

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克氏鲸的体内获得更多能量的雄性会释放出卵巢素激素“抑制物”,抑制其他体内的能量分配,从而阻止膜分化并成为雌性。反之,没有参与抑制物竞争的雌性就会继续膜分化成为更多的雌性。

除了性别决定的机制,这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的交互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在雄性和雌性未被事先标识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两个X激素-组成的雌性会与一个X和一个Y的雄性进行搭配。如果两个雄性、两个雌性或三个或多个个体出现,就会有争夺和打斗。

然而,克氏鲸为尽可能地避免耗能打斗,采取了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法:用头撞男性比用尾追女性好!这是斗争决定性的一项指标,而喷射四条泡沫是其表现之一。这种斗争会一直持续到决出胜负,不能靠好表演赢得或认输,而输者只能退化为雌性,膜分化并变小,或者成为特定类型的幼崽鲸鱼。

这些物种除了具有神奇的性别认知和交互特点,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社会特点。例如,无论是变为雄性或雌性的淡水克氏鲸都有着独立而不具有性别角色的社会模式。同样的,野生火鸡在雌性主导的社会体系下生活,日穿的艺术到处可见。当然,这些特点都表明,这些物种的生物学性别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这些混乱的性别认知在我们惊叹之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性别是如何形成和认知的。人们常说,性别是一个社会构建的概念,而本文介绍的这些物种似乎证明了这个概念的不确定性。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挑战了既有的二元性别观念,同时也激励我们去更深入地思考性别、性别认知以及社会语境中的性别意识。

在此同时,这些物种也启示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尊重生命中多样性的存在,这种多样性不仅在基因、外貌、行为等方面体现,也包括我们对性别和性别认知的理解。在我们不断开拓认知世界的同时,多样性也带来着无尽的可能,这或许就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神奇的奖励之一。

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性别意识模糊的物种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只是在自然、环境、膜分化等因素完全不确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并不能套用于人类社会。我们的社会性别身份的形成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和内部生理因素所决定的,而也受到文化、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消除那些基于偏见和歧视的性别标准和性别歧视,为每个人提供一个平等、尊重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将性别的意识纳入生物学框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