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名叫卡特森的美国人对西方标志性雕像“拉奥孔”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件雕像是15世纪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所伪造的。这一言论在欧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却未引起国内媒体的关注。对于这一质疑,人们纷纷提出了疑点。 拉奥孔雕像据称出土于罗马的一处葡萄园,但却没有同时发现其他物品相互印证,也没有其他方法用于断代,却被直接认定为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雕塑。关于其真实性的证据并不明显。 米开朗基罗在1501年绘制的一幅素描,与拉奥孔雕塑的设计草稿极为相似,引发人们对其真伪的怀疑。 除此之外,米开朗基罗有过造假记录,比如在1495年,他曾伪造一尊“熟睡中的丘比特雕像”,后来高价卖给一位收藏家。 此外,拉奥孔的发现并没有确切的位置,只是说在某个山丘的某个葡萄园,要找到当初发现的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拉奥孔的质疑也等同于对整个古希腊文化的质疑。这个问题在欧美国家引起了轩然大波,米开朗基罗也因此得了“有才华的造假大师”的称号。最终这一质疑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拉奥孔依然静静地陈列在梵蒂冈内,至今是否有人相信它的真实性,这仍是一个未知数。 2005年的事件凸显出西方文化史的辩证性,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讨论。这些问题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历史上重要的文物时,我们需要将怀疑和理性的态度贯穿所有的研究与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