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尼斯湖水怪大骗局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1

对于尼斯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有水怪。如果你再问一下,尼斯湖在哪里,有些人就开始答不上来了。

的确,从某种角度上说,尼斯湖的营销是很成功的,因为一个好的品牌植入只需要知道品牌名称就够了。

但你真的就不想知道,这个尼斯湖水怪背后的故事吗?

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个品牌营销案例这么成功呢?

2

尼斯湖,在英国不列颠群岛的最北边,位于苏格兰高原的大峡谷之中,是英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但与其说它是湖,还不如说它是一条河更恰当:尼斯湖长约37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而且水很深,平均深度达到200米。水温常年很低,即使是夏天,水温也仅仅12度,水下5米的更是低到只有5摄氏度,因此尼斯湖里几乎没有生物。

就是这个又冷又深又狭长的尼斯湖给了世人一个神秘传说——湖里有一种类似蛇颈龙的水怪。

这个传说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很多古代的英国人宣称见过这种水怪:有着比长颈鹿还长的脖子,比大象还大的身躯,会撞翻小船,袭击人类,吃掉河边生畜。

当然,当时也没有拍照摄影的技术来记录,而且几乎每一条湖泊河流都有类似的传说,人们对这样的奇闻怪事也司空见惯。

但真正让尼斯湖名声大噪的,应该从1933年算起。

那一年,海军中尉鲁伯特·古德尔对尼斯湖的水怪传说突然有了兴趣,并且开始了调查,他一共收集了1923年到1933年这10年间42篇目击者的口述记录,把他们汇编成书出版了,很快这本书便成为英国畅销书之一。

正在英国尼斯湖地区巡回演出的马戏团老板伯特伦·米尔斯恰巧也买了这本书,这个老板果然有商业头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后,立马开始了“蹭热点”:他发出公告,悬赏2万英镑捕捉尼斯湖水怪(1933年的2万英镑相当于现在人民币800万左右)。

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响:只要把水怪捉住了,肯定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马戏团之后就不愁没有观众了;要是没捉住,自己的这个悬赏广告也让马戏团名声远扬了,横竖自己都包赚不赔。

一本畅销书,一个巨额悬赏告示让本来平静的尼斯湖变得异常热闹:人们就像是当年淘金一样,带着渔网鱼叉,甚至还有TNT炸药,成群结队来到尼斯湖,希望能获得巨额奖赏。

这时候尼斯水怪的名声还仅限于英国,真正让它传遍全世界的应该是1934年,也就是悬赏告示贴出来得第二年,有一个外科医生叫罗伯特·威尔逊,他拍摄到了水怪的照片——这成为了证明尼斯湖水怪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在昏暗的水面上,有一个动物弯着长长的脖子,它的脖子和背鳍露出水面,别的地方都没在水中,似乎在水中游弋。

让尼斯湖水怪风靡全世界的照片,由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于1934年发布

得知消息的英国《每日邮报》迅速派出记者前去采访,并以头版头条的方式予以刊发。

借助媒体的力量,尼斯湖水怪的消息快速地散播到了全世界。

就这样,以一本书,一个悬赏公告,一张照片为开端的“尼斯湖水怪”成了横跨两个世纪,热度始终不减的未解之谜。

虽然马戏团老板的两万英镑始终没人来领,但慕名而来的游客早已让这位老板赚的盆满钵满。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有眼光的老板,早已经形成“尼斯湖水怪产业链”中的每一节点都受益匪浅:尼斯这个一般不会有人去的寒冷城市成了旅游圣地,所有前来的游客都希望自己能看到那只水怪。还有很多的记者作家,围绕尼斯湖水怪写出了许多篇“10万+”的爆文。

换句话说,水怪的传言只要不被击碎,对尼斯,对英国都是有巨大好处。

所以,在有水怪与没有水怪之间,还有第三个答案——模棱两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也许这才是对当地人最佳的选择。

但平衡还是被打破了——1994年,一个爆炸性的新闻震惊了世界。

3

1994年3月14日,距离那张最著名的水怪照片已经过去了60年。

这一天,英国路透社报道了一个90岁老人的临终忏悔:他叫克里斯蒂安·斯堡林,要在上帝的见证下,向世人坦白了当年那张尼斯湖水怪的照片是作假的。

他怎么知道那是假的?有确凿的证据吗?

你还别说,他还真有这个本事,因为他就是参与作假的当事人之一。

更准确的说,那张照片是他和他继父共同的杰作:

这个老人的继父叫马杜克·威塞雷尔,1933年的时候,他的继父还是一个年轻力壮的优秀猎人,那个时候他也听说了尼斯湖水怪,就去调查,结果他的动作快,竟然在湖边发现了一串巨大的脚印,他拍下了照片,宣布自己找到了证据。

但是,这个证据后来被大英博物馆的人分析过后,发现是伪造的:这是那种专门固定遮阳伞的底座拓印下来的,而且大英博物馆还专门找到了售卖这种仿制成河马大象脚印的底座。然后这份辟谣就有图有真相地刊登在《每日邮报》上了。

事情还没有结束。

他的继父作为一个当地知名的猎人,竟然连真假的脚印都分不出,太没面子了,他打算报复一下《每日邮报》。于是他就跟他的养子,也就是这位临终忏悔的90岁老头,他们一起用塑料、木头,还有灰色的油漆弄了一个玩具潜艇。这个潜艇的“脖子”和“背鳍”露出水面,仿佛就是书中描述的样子,然后父子俩选好光线和角度,尼斯湖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就此拍成。

但是拍完之后,上次事件阴影还在,他的继父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就找到了他继父的好朋友罗伯特·威尔逊——也就是那个1934年发布照片的那位外科医生——通过他的发布,报道的可信度更加增强了。

《每日邮报》的记者果然上钩了:他们千里迢迢从伦敦赶到尼斯,详细采访了这张尼斯湖水怪照片的来龙去脉,并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刊发了这篇报道。

可是,老猎人根本没有想到,这次报复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马上就轰动了全世界。之后他为了自己跟医生的名誉,直到去世也没有说出口。但是他的养子在去世前几个月还是揭开了这个尘封60年的秘密。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经过,你是不是已经唏嘘不已了?

别急,还有更劲爆的!

如果我告诉你那张照片上尼斯湖水怪的“脖子”——也就是那个潜艇的“脖子”仅有30厘米长的时候,你是不是睁大眼睛又多看几遍这张图片?

这位临终忏悔的老人给出了当时拍照的原始照片,这个原始照片跟刊登在《每日邮报》上的照片一对比,你就会轻易发现发表在报纸上的照片被严重夸大了。

图片上的水怪“脖子”实际上仅有30厘米长,也就一根筷子的长度而已

其实,这都是《每日邮报》一手策划的:报社故意将那张照片裁剪了周围的空白,对照物的改变,导致了“脖子”从30厘米长变成了3米长,新闻的轰动性因此也更强了。

看到没?《每日邮报》为了它的“10万+”爆文,也在推波助澜。

发现没?从以前到现在,媒体永远这副德行!

4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尼斯湖水怪营销案”,你大概还是想知道到底尼斯湖有没有水怪?

媒体是给不出答案的,但科学理论可以,现地调查也可以。

生物学家表示:以尼斯湖的水温,湖里鱼类极少极少,假如真的有像蛇颈龙一样的水怪,这里的食物总量顶多只能满足几只水怪的食物需求。但是,一个物种要延续,物种的数量是有硬性指标的。

比如大型的动物至少需要几百只的规模才不会因为近亲结婚而基因恶化,种族灭绝。

尼斯湖里,如果80多年来一直有水怪存在,那就说明它的种族还在延续,所以这个湖里应该至少有几百只水怪。可是几十年来,也没有找出一只存在的证据,所以从理论上说,这里头不可能有大型动物。

理论上否决了尼斯湖水怪存在的可能,历次的现地调查也佐证这个结论:

1962年,英国成立了尼斯湖现象调查局,他们找了6年都没有结果。

1967年,伯明翰大学对尼斯湖底做了为期2周的声呐研究,一无所获。

1987年,一个名为深度扫描的科研团体组织了24艘配备了声呐探测器的船,终于找到了一个体型较大的动物,后来确认这是一只从入海口游进来的海豹。

2003年,BBC 还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搜索,使用了600条声呐波,扫描了整个尼斯湖,没有发现任何大型的动物。

美国应用联合学院联合 MIT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者,在1972年、1975年、2001年、2008年分别做了4次长期的研究,用尽了各种的设备,像声呐探测、雷达回波、泛光灯照相机,最终也只找到了一些模糊的信号,分析说有可能是菱形的鱼鳍,但最终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2008年,这个组织做了最后一次的搜索,下了最终结论:就算尼斯湖曾经有过湖怪,那也早已经灭绝了。

到此为此,你应该得出结论了吧?

虽然现在还有人认为尼斯湖就是有水怪,并且拍出一张张具有说服力的照片,但科学的结论并不是以这些照片而改变的,更何况,那张最有名气的照片已经证明了最不靠谱。

有点像尼斯湖水怪的脖子吗?它只是一根弯弯的树干

如果我们换个视角,将尼斯湖水怪八十多年的历史,看成一例品牌营销案,无疑它是成功的,而且给我们的启发还有很多:

比如,眼见不一定为实

比如,永远不要小看潜意识的力量

还比如,客观永远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