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写给“紫霞仙子”的草书,这字“盖世无双”,王羲之再世,也不过如此

 新用户16814421 2024-01-15 发布于山东

书法的“最高境界”,既要个性张扬,赢得世人瞩目,还要返璞归真、超然脱俗,犹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等等。

不过这种“立法而破法”的境界极为深奥,书坛鲜少有人能达到,除了上述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人,怀素的艺术创造力,也不容小觑。

图片

他10岁剃发出家,以平和之心,日夜精研书法,用废的笔形成一个“退笔冢”,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之后为了强化书艺,他下山向邬彤、颜真卿“求学”。

在得到“二王”笔法真传后,游历于山川湖海,从自然获取灵感,如朱长文所说“尝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绝妙”,笔划瘦劲圆转、飞动潇洒,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图片

当然也坚守住法度,狂而不乱、疾而不散,尤其是57岁写的《圣母帖》,达到“盖世无双”之境,完美诠释了“渐老新熟,平淡绚烂”。

此作是公元793年,怀素途经江苏扬州宜陵镇,听闻杜姜、康紫霞两位“仙女”,救助百姓而升天的故事,心中颇为感动,即兴挥笔而写。

图片

全文共计400余字,以“草篆笔法”写就,采用露锋起笔,缩短入纸的笔画,还使用了章草的隼尾、平动和摆宕,让线条变的圆融简约、豁达波折,一派古朴浑穆之象。

图片

当然也没摒弃应有的奔腾动荡,通过字体内部布白、疏密的空间布局,让重心在中轴线上错落起伏,例如卷中的“者”“灵”“刘”等字,摇曳多姿,破除单调局势,蕴含韵律之美。

图片

笔画连接的处理也颇为巧妙,开张收紧、粗细浓淡交替变化,例如文中的“灵感”二字,笔画先粗后细,循环往复,在这两种局部的协调搭配下,整幅作品如流水一般,活泼生动起来,就算王羲之再世,也不过如此

图片

让梁巘不禁称赞曰:“圆浑古茂,多带章草,是其晚年笔,较《自叙帖》更佳,盖《自叙》犹极力纵横,而此则浑古自然矣。怀素《圣母》乃帖中之最佳者。

如今《圣母帖》原稿已失传,篆刻的石碑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目前市面上流传的拓本中,最完美、精善的一本,就是八大山人所藏版本。

图片

卷中字迹清晰生动,用笔的翻折、提按变化,得到充分还原,卷尾还有八大山人的释文,详细解读了这件《圣母帖》,辅助大家理解此作的技法和故事,体会怀素行笔的心境与感受。

图片

时常临摹,可以在坚守稳健、力道的同时,掌握狂草的诡谲缠绵,让行笔从容自由、气度内涵,不流于表层,还能提高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开拓创新思想,有助于日后的个人创作。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怀素的《圣母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图片

同时此品为全新升级版,不仅卷后加入诸多名家题跋,在原作下方,还有独家创作的现代字注解,方便初学者识读,市面上仅此一版。

卷中字迹也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商品链接一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