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2)|严杰: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堑壕延伸

 昵称21405352 2024-01-15 发布于湖南

连载经典之战之二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

文|严 杰

第二篇章:堑壕延伸

说起堑壕延伸战术,不能忘记老前辈开国中将王秉璋。可能在大众眼中,王秉璋在我军诸多将星中似乎并不那么熟悉耀眼。那么他在当年林彪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呢?1945年9月,林彪在中央“万万火急”电报指示下开赴东北,为了带上王秉璋,硬是等了3天。那么王秉璋凭什么这么”?他一生攻克了两大载入史册的难题:一是在战争年代探索创造了著名的近迫作业交通壕攻击战术(即堑壕延伸战术),解决了人民军队以劣胜优的攻坚战术难题;二是新中国成立后领衔中国的导弹事业在最困难的时期攻坚克难,成绩斐然。
研究我军战史战例尤其是研究攻坚战法时,放眼人民军队战争年代名将辈出、战将如云的将星方阵,在我的眼中被誉为“飞天遁地”的攻坚能手王秉璋这颗将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Image

(王秉璋中将)
这里我们先追寻一下王秉璋将军的“遁地”轨迹。
1935年11月,时任团长的王秉璋再次率部攻坚,攻打同心城内的马鸿逵部一个团。他采纳炮兵连长赵章成(就是那个3发炮弹摧毁了敌方3个机枪火力点,掩护“十八勇士”成功强渡大渡河的神炮手)的建议,下令连夜挖掘交通壕逼近敌人的防御工事,以便发起近距离攻击。天亮后,敌人发现红军的交通壕步步紧逼,不等战斗开始就逃跑了。王秉璋分析道:“敌人害怕交通壕近迫作业,是因为交通壕近迫作业可缩短出击路线,对敌人的心理压力很大。接下来几次战斗经历,在王秉璋脑海中形成了解决攻坚战法的大体轮廓,也就是大名鼎鼎、战绩赫赫的交通壕攻击战术的雏形。1941年2月王秉璋调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3旅副旅长,便抓住机会将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法在实战中边检验边完善,使这一战术更加成熟并得到传播。 
1944年10月,王秉璋率八路军3个团南下支援新四军作战,即向新四军第4师介绍了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引起该师首长的高度重视。并在11月8日召集营以上干部听王秉璋作交通壕攻坚战术报告,并将报告冠名为《交通壕攻击》印成小册子下发部队。时任该师参谋长张震在序言中称其为“战术上之新创造”,并言“在近迫作业及作业与火力配合上使顽敌几无漏隙可乘,(我们)对敌伪外壕攻击之困难已经冰解”。这是个高度评价,也是被以后攻坚战所证明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4师等部逐渐熟练运用这一战术,并在泗灵战役、睢南战役中达到了“每战必克”的程度。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在抗战末期和解放战争中迅速推广、发展,尤其在三大战役中大显其威,成为人民解放军克敌制胜的“绝招”。

Image


“交通壕攻击”绝非只是中小规模战斗采用的小打小闹的动作。大名鼎鼎的许世友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大兵团作战中成功大规模运用“交通壕攻击”战术。此役发生在1948年4月的潍县之战,针对潍县守敌在城外设置了大纵深的多重防御体系,以猛将著称的总指挥许世友这次没有一味强调“猛打猛冲”,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战役指导方针“稳打稳扎”。担任主攻任务的九纵司令员聂风智,起先有些疑惑。他当面问许世友:“过去的军语是稳扎稳打,不是稳打稳扎……”许世友瞪了聂凤智好一会儿,甩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不打,怎么扎?!”
在我看来,实际上“稳打稳扎”跟“稳扎稳打”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日夜不停地挖掘交通壕。我攻城部队按照部署昼夜不停地展开土工作业,挖掘交通壕,隐蔽接敌。有的交通壕挖了五、六里长,有的甚至从十里以外就开挖,曲折蜿蜒,一直延伸到城下壕沟边。在一些主攻连队,平均每个战士用坏3把铁锹。据统计,整个战役,仅九纵就挖交通壕70多公里,加复盖的坑道200多米,隐蔽洞2万3千多个,修筑地堡400多个。就这样,敌人煞费苦心设置的多道复杂防御工事,被我军从地下挖壕前进,完全破坏。扫清外围之后,我军集中兵力先攻打守备力量强的西城,得手后转攻东城,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整个战役,一举歼敌46000余人。
再如辽沈战役中攻克义县和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围歼黄百韬、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之战,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之战。陈毅好奇地问粟裕:“你们打黄百韬用的是什么办法?”粟裕说:“近迫作业。”
许多国民党将领被俘后谈起交通壕攻击仍心有余悸。范汉杰对我军将领说:“我们从地面上看不到攻击部队的运动,无法组织射击和反击。”淮海战役被俘的黄维兵团第10军军长覃道善回忆:“解放军层层包围,采取对壕作业战术,逐渐接近我阵地,逐点攻击,包围圈日益缩小。”黄维兵团第14军参谋长梁岱无奈地说:“面对这种情况,谁也想不出办法来。各级指挥官只好蜷缩在掩蔽部里,面面相觑。”邱清泉兵团参谋长李汉萍的说法最为精辟:“这种对壕作业是国民党军的致命伤。”

Image


那么越军的“堑壕延伸”战术从何而来?这就不得不说说“奠边府战役”。“堑壕延伸战术这一“独门绝技”我军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越军“同志加兄弟”,并在“奠边府战役”中由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现场面授指导、亲自示范指挥。

19541月,武元甲、韦国清来到奠边府前线,根据战场侦察和情报分析后,发现法军已构筑起坚固阵地工事并完善了强大的火力配系。应该承认,法军在构造坚固阵地方面是有一套的,二战初期的马其诺防线如果要是正面攻击的话,德军也是吃不消的。越军若贸然对奠边府发起进攻,势必重蹈“那商战役”失败覆辙。武元甲采纳了韦国清的决心建议,改“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先将敌人死死围困,争取时间将重炮拉入奠边府周围阵地;越军先头部队则实施堑壕作业,将战壕挖抵法军前沿,采取挖壕掘进贴近,紧逼法军阵地,步步压缩法军防线,最终将其分割围歼,谓之“堑壕延伸”战术。于是,越军围绕“重炮近距轰击”和“堑壕延伸攻击”抓紧进攻作战准备。在指挥层面,不仅越军指挥员接受中国军队攻坚战斗培训,而且分别在越军总部,师、团、营甚至连一级都配有实战经验丰富、擅长攻坚战术的中国军事顾问。

开始越军并没有真懂“堑壕延伸”战术的要义,只觉得挖壕作业费时费力。直到发现“堑壕延伸”战术不仅可以隐蔽接敌大量减少伤亡,而且可以缩短攻击距离,增强攻击的突然性,才像现在在老山战场实施“第三战役”一样,拼着命地挖壕掘进。经过两个 多月的“堑壕延伸”,形成了对法军奠边府地区集团据点群攻击的有利态势,一场前所未有的越法两军精锐正规兵团的阵地攻防战正式打响。战役从1954年3月19日至5月7日,共歼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法军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

“奠边府大捷”无疑是越军战史上值得大书特书最为辉煌的一页,还打出了武元甲“奠边府之虎”的威名。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实际上在奠边府战役之前的1952年底,同样是武元甲指挥的越南军队还打了一场上面提到的那商战役”。法军用空降部队攻占越盟后方那商,并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从11月到12月,越军集中兵力对那商之敌实施围攻,没有攻坚经验的越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却毫无所获,只好放弃,被迫撤出。而法军阵地依旧固若金汤,损失微不足道,随后安全地撤离了该阵地。此役称为那商战役”,那是让越军伤心透顶的战役。所以说如果没有我军传授“堑壕延伸”战术,奠边府极有可能重蹈“那商”覆辙。

回到中越边境老山战场,越军自1984年4月28日丢掉老山及662.6高地(松毛岭)地区,并在此之后的6月11日从偷袭开始发起团规模的进攻,被我军挫败后,又在7月12日实施的师规模反扑行动遭到惨败后,虽然伤心透顶,但又贼心不死,被打痛了也似乎被打醒了——跟中国军队象“北光计划”那样“硬攻”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为何不采用中国军队曾经传授的奠边府战役“堑壕延伸”战术?这里所说的“北光计划主要内容就是越军从各个精锐部队抽调1.8万人的庞大兵力在1984年7月12日对我实施的“7.12”大反扑。应该说,越军决策层确实有高手,能在复盘检讨中很快想到“堑壕延伸”这个高招。于是,妄想在老山复制“奠边府”辉煌的以“堑壕延伸”战术为核心的“第三战役”计划出笼了,这回越军是铁了心要故伎重施,表演一出徒弟打师父的闹剧。而我步兵第1团虽然刚刚赢得了“排球半决赛”,挫败了越军“第三战役”采取“堑壕延伸”战术的首波攻击,但其对我形成的“围圈卡脖”并没有解套,接踵而至的越军下一波大规模反扑进攻可能对我防御的稳定性形成极大威胁。说白了,如同我军过去采用“堑壕延伸”对敌攻击的威胁一样,这回是来自越军沿用“堑壕延伸”攻击对我形成“围圈卡脖”的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