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4)|严杰: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艰难坚守

 昵称21405352 2024-01-15 发布于湖南
连载经典之战之四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
文|严 杰
 
第四篇章 艰难坚守
  
上篇讲到军师主要防御方向是从松毛岭到越南的清水口,也就是我步兵第1团防御的662.6高地地区(含那拉口子方向)。什么是主要防御方向?用现在的流行网络语言讲就是“C”位。但战场上的“C”位不是用来抢眼的,而是用来拼命的,是敌必夺、我必守的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懂战术的都知道,防御一方选择“主要防御方向”是以判断对方“主要进攻方向”来确定的;而进攻一方选择“主要进攻方向”首先着眼的就是从弱处开刀、要害下手。换言之,1团所处的这个主要防御方向“C”位,实质上是军、师防御地带的弱处和要害。而要把“弱处和要害”防严守牢,就得用主力中的主力去顶住。所以,军师首长把被西北野战军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1团放在这个“C”位。1团上上下下当然是铆足了劲要守好这个“C”位阵地,进入一线阵地的坚守分队更是表达了要守住主要防御方向的门户和咽喉的坚定决心。
但这个坚定决心随即便面临着复杂情况和险恶环境的严峻考验,主要防御方向的弱处之“弱”和要害之“害”凸显无疑,我坚守分队刚上一线阵地便感到守得吃紧,守得被动,可以说在艰难中坚守。
这个艰难不仅仅有预料中的艰苦和困难,还有始料未及的艰险和危难。

图片

我想通过《阵中日记》让大家一同感受1团初上阵地的战场状况。




1984年12月11日 周二 晴转多云

627高地(注:团指挥所)

值班首长:317 (注:张景华副团长战时代号) 

值班参谋:严杰 韩铁军

06时40分,综合情况报师马参谋:

敌情:662.6高地方向:(1)从10日15时20分至11日凌晨00时00分,敌使用544高地、637高地、738高地、137高地和108号阵地、109号阵地、107号阵地及纵深的152加农榴弹炮、85加农炮、76.2加农炮、120迫击炮、82迫击炮、122榴弹炮及高炮,持续炮击我1营阵地,重点对我2连116号阵地、634高地实施猛烈炮击,战至今日零时,我1营方向共落弹584发(各阵地落弹数量略)。零时以后,敌炮火逐渐减弱,至凌晨02时左右基本停止。(2) 敌在炮击时使用定时引信,采用空爆方式杀伤我人员,116号阵地空爆2发;敌还向我发射燃烧弹2发,命中我143号阵地。(3)敌在炮击116号阵地的同时,使用高射机枪、狙击步枪以及40火箭筒向我116号阵地射击。

那拉方向:在10日22时30分左右,发现敌特工约2个小组的兵力,向我168号阵地接近,距我70米左右时,潜伏在石头后面,11日凌晨04时30分左右,又企图向我阵地接近与我对峙。 

我情:(1) 团首长对上述情况进行了分析、判断,(判断结论略)。据此,团立即对部队防炮下达了新的指示,针对敌抵近我前沿,当即命令有关分队采取相应措施。(2)从10日15时30分至23时30分,我团组织轻炮群100迫击炮火力压制敌阵地(具体阵地略)。同时,营属炮兵对前沿前敌小炮阵地和重机枪、高射机枪、40火箭筒发射点实施压制射击,并将情况报师,请求上级炮火压制敌炮兵阵地。从10日23时30分至今日凌晨05时30分,我对敌(具体点位略)各点行监视射击,共消耗100迫击炮弹203发,82迫击炮弹82发。(3) 我2营及4连发现168号阵地前沿敌人特工活动情况后,立即将情况报团,并根据团首长的指示,制定了歼敌方案,采取了相应措施,监视企图偷袭之敌。(4) 战损情况:因敌炮击,2连方向2个屯兵洞、1个掩蔽部被敌炮火摧毁,116号阵地防御工事基本被摧毁,其余各阵地堑壕等防御工事部分被敌人炮火摧毁;(损耗情况略)。(5) 伤亡情况:敌炮火袭击造成634高地重伤1人,轻伤1人;116号阵地重伤5人,轻伤7人;以上共伤14人,其中4人轻伤未下阵地;牺牲7人,其中2连5人,1机连1人,7连1人。(6) 团组织军工连夜进行前送构工和给养物资,后运伤员、烈士遗体。除上级配属的军工外,团又从3营抽调40人担任军工任务(注:军工即担负前送后运的干部战士,被称为“老山骆驼”)。(7)为增强2连防御力量,团令7连3个班,分别于10日20时20分、23时30分,“添油”到2连方向,具体部署是:116号阵地1个班,634高地1个班,541高地1个班。

战至11日15时30分记录:(敌炮击情况略)。敌432高地高射机枪向我146号阵地进行零星射击。我前沿阵地利用敌炮火间隙,修筑工事(具体类型、数量略)。早上06时00分至下午15时00分,我轻便炮群及营属炮兵对敌(具体阵地略)等阵地行压制及监视射击,共发射100迫击炮弹96发,82迫击炮弹26发,60迫击炮弹23发。

10日上午战果:10日上午08时30分左右,4名越军在116号阵地东南无名高地抢修观察所,并向我阵地观察,被2连1班战士陆友发观察发现,当即发射40火箭弹1枚,将敌观察所摧毁,毙敌2名。中午11时10分左右,该地有1名越军手持火箭筒,从工事内伸出头来,企图寻机对我射击,被2连3班长许和平观察发现,立即发射冲锋枪弹数发,将该敌击毙。15时许,在距116号阵地80米处,有两名越军利用工事观察,又被许和平观察发现,即发射40火箭弹将敌击毙。





图片
这是接防第4天的《阵中日记》,再看接下来几天的《阵中日记》摘录。

12月12日:昨晚17时00分左右,发现越军抬着2具尸体从118号阵地向牛昆塘方向走去,据判断可能是遭我炮击被炸死。17时许,154号阵地的潜伏哨报告,在154号阵地前沿30米处听到有人过河蹚水声音,哨兵当即投掷手榴弹2枚。昨夜20时00分至今日凌晨0时,在142号阵地、168号阵地前沿有灯光及构工声音,142号阵地南侧无名高地有断续灯光。昨夜20时08分,541高地遭敌炮火袭击及枪榴弹射击,我伤2人,其中1名排长,均是轻伤,未下阵地。今晨01时30分,师工兵连战士S(受伤部位涉及隐私此处隐去姓名)在116号阵地布雷时,遭敌冷炮袭击,炮弹片擦伤裆部,已下阵地。晨06时以后,168号阵地不断遭敌枪榴弹射击,我重伤2人。今早05时左右,在146号阵地北侧和144号阵地结合部发现有敌特工2个小组的兵力活动。上午09时50分,发现敌1个班的兵力由南向541高地方向运动。
12月13日:据2营报告,今日早晨07时左右,观察发现汉阳西南侧有敌人用潜望镜对我观察。营立即命令营属炮兵4门82迫击炮对潜望镜目标进行射击,炮弹准确命中目标,将该观察所摧毁,现正在监视中。今日下午13时40分,2名越军沿162号阵地到140号阵地的堑壕向140号阵地方向运动时,被在111号阵地的5连8班长张仁文观察发现,当即使用狙击步枪射击,将走在后边的1名越军击毙,前边的1名逃窜,耗狙击步枪弹1发。14时10分,140号阵地敌人约1个班的兵力,用冲锋枪向我541高地阵地射击。2连连长石智卿令坚守在该阵地的团侦察排5班、1连5班和2连的1个战斗小组,同时用40火箭弹、班用机枪、冲锋枪向敌射击。当即毙敌1名,尔后严密监视敌尸体。15时09分,敌人开始拉尸体,我再次同时开火,又毙敌1人。当敌使用140号阵地山洞内的重机枪向我射击时,被我1连5班长吴礼兵用40火箭弹摧毁。
12月14日:上午09时,团侦察排战士杨月荣在向541高地哨位接哨途中,被敌人发现。敌人从116号阵地东南侧无名高地用40火箭弹对杨月荣射击,杨月荣头部和胸部中弹,光荣牺牲。上午08时左右,2连3班战士姚清纪,在向116号阵地7号哨位接哨途中,敌人对我116号阵地进行炮击,一发炮弹在姚清纪附近爆炸,姚清纪头部、颈部中弹,于23时壮烈牺牲。

从这几天的《阵中日记》我们看到的是没有发生阵地攻防战的战场常态,敌对双方向对方阵地的炮击不断,前沿阵地的步兵火器一旦锁定各自目标当即开火,侦察与反侦察、袭扰与反袭扰的单兵班组对抗贯穿始终,伤亡随时可能发生。
应该说,我一线坚守分队初上阵地即能严密监视当面之敌,主动寻机歼敌,毙敌伤敌多人,展示了进入战斗状态快、战斗作风硬和战斗技能强的优良军政素质。勇士们的初始表现丝毫不输多年滚在战火中的对手,传承了我军轻步兵的优秀基因。

图片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阵中日记》“硬币”的另一面:伤亡数字。这让各级指挥员深感痛心的同时,更是揪心不安。

上阵地前在集结地域我听说团里预订了200口棺材,记得大个子4连连长杨宣桥还说,他订了个大号的。这说明大家对伤亡是有思想准备的,怎么才出现伤亡就如此“揪心”?

进入阵地第2天的12月9日就有4人负伤,之后连续多天都接到了来自前沿阵地的伤亡报告。特别是12月10日(含11日凌晨),伤亡达21人,其中牺牲7人,多数是116阵地的伤亡,以致团不得不动用7连3个班增强2连方向的防御力量。
我在值班时接到一个个电话那头强压悲伤的声调报告伤亡情况时,在记录着伤亡人数、姓名、地点,询问着伤亡性质(炮伤、枪伤、雷伤等)的过程中,脑子里有个闪念,铿锵的参战誓词“不怕流血牺牲”真不是用来喊的啊,这回是真干!今天是他倒下,明天可能就是你自己,这就是打仗!刚上阵地战友们都闻到了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浓烈气息,没有给你一点点缓冲期,一点点适应期,这才是战争!

之所以“揪心”,是因为没有发生任何规模的攻防战斗,只是常态下的防御,1天1夜就伤亡21人,其中牺牲7人,占伤亡人数三分之一,这是个标准的伤亡比例,且以遭敌炮击伤亡为主。按这样的战斗减员,5天1个齐装满员的步兵连就没有了。中国普及的最好军事常识就是“三三制”,不算炮兵和支援火器及直属队(侦察、工兵、通信、后勤等),1个步兵团3个步兵营、1个步兵营3个步兵连,如果防不住炮击,5天就搞没了1个连,这个仗还怎么打?

伤亡数字固然叫人痛心和揪心,而局部态势的被动更让人焦心。
据时任1团政委赵传喜老首长的回忆,12月14日晚上,团领导在指挥所召开战情分析会。会上,大家神情凝重地传阅着刚由军工捎来的一封用香烟盒写给团首长的信:

团首长:
     坚守在541高地左侧无名高地的一连排和特务连等6个单位及配属人员,含伤员在内有26名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已连续5天5夜断粮断水,只能用青草充饥止渴,先后打退敌5次袭扰。在伤亡13人、四面受敌的危急关头,我们在坚石上刻下“誓与阵地共存亡”“人在阵地在”的誓言,每人腰里塞两颗手榴弹,“誓死不当俘虏” ,电台兵把炸药包和电台捆在一起,以防意外......

跟越南打这么个仗有这么费劲吗?坦率地讲,上阵地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一旦走进战场,就会发现这是一场特殊地形上跟特殊对手打的一场特殊局部战争,在有限的战场空间和初始作战阶段,我总体优势不等于局部优势,持久优势也不是初始优势,甚至造成这样的艰难坚守。
何以形成这样的艰难之局,以我的观察和认识作个梳理(应对山岳丛林地自然条件之“苦”这里不作赘述):
上阵即战斗,有迅即应战之“急”的艰难尽管以“立足即稳”标准作了充分的接防准备,但部队一上阵地就进入了“既要防炮击,又要防偷袭”的紧张战斗,还是让战士们感到有点急促。记得2连刚进入阵地,我在116阵地见到我在2连当排长时的班长许和平,他对我说“排长,上来就干上了,战士们情况都还没有熟悉呀!”。这是实话,一线坚守分队处在边打边熟悉阵地、边打边了解对手、边打边构筑工事、边打边适应战场的“四边”迅即应战状态中,连“热身”“暖场”的时间都没有,“上来就干上了”。从季节上看,11月至5月,越北及老山地区正处于旱季,是山岳丛林地作战尤其是进攻作战的最佳时期,我接防初上阵地期与敌旱季攻势发起期重叠,处于敌各种行动的活跃期。
地形存弊端,有多面侧敌之“险”的艰难上篇也讲到从地形上看,敌高我低,我防御前沿地势低洼,阵地孤立突出。这里我要说的是,1团前沿左右翼2个营均在松毛岭这条山腿以南(上篇介绍地形时说到这条山腿以南属越方境内,时任团政委赵传喜给干部战士解疑释惑说这是“出门打狗”)地域占领防御阵地,一线班排阵地和哨位的触角更是前伸至这条山腿以南数公里,致我防御前沿及两翼暴露,三面受敌。尤其是那拉地区前沿的142号、145号、146号、150号、169号等阵地孤立突出,多面侧敌,未形成有效的防御纵深,易遭越军依托对峙阵地、利用堑壕延伸多路围攻和突破。尤其是楔入越境内的阵地,更是被越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面临随时被其除掉的险境。
态势之不利,有紧贴胶着之“危”的艰难我前沿与敌接触的25个阵地,有6个阵地与敌相距100米左右,7个阵地与敌相距只有10至30米左右,其中142号阵地南侧堑壕与敌堑壕仅隔17米,116号阵地的1号哨位距敌只有10余米,168号阵地东南侧堑壕与敌堑壕实际相连,中间仅隔一道雷障,168号阵地与东侧之敌的阵地仅隔一道岩石裂沟。我利用参谋职务之便跟随首长或带侦察兵多次到我防御前沿上述阵地,看到的这种“紧贴胶着”的态势,有危如累卵之感,防御之稳定性缺乏有力支撑,尤其是142号阵地这道门槛随时有被敌踏破的可能。
敌活动频繁,有渗透偷袭之“扰”的艰难1团接防后,在那拉口子,100号阵地以西地段和142号阵地西侧洼部均发现有敌特工渗透活动,在140号阵地至145号阵地西南侧向我1、2营结合部渗透达600至800米,在211高地与142阵地之间,向146号阵地东南侧渗透达500米,在130号与163号阵地之间渗透达300米。这样的情况,你不瞪大眼睛?所以,侦察与反侦察、渗透与反渗透、偷袭与反偷袭的频繁对抗,使我常受敌“扰”置于紧张疲惫的战斗状态中。

图片

敌居高临下,有火力封控之“严”的艰难敌利用居高临下和“围圈卡脖”之势,运用曲直结合、高低相辅、交叉互补、明打暗射等手段,采用炮击和枪榴弹、重高机枪、单兵火箭等火器杀伤我暴露人员,并重点封锁控制我两条前送后运通道,一条是262高地至140号阵地北侧地段;另一条是左9号阵地至541高地的通道,对我前送后运、兵力机动造成极大困难。仅1984年12月19日至24日期间,因通道被敌火力封锁,我541高地的伤员、烈士7个昼夜无法后运,阵地人员3个昼夜缺水断粮。
工事残缺弱,有防炮能力之“差”的艰难1团接防前后,正值越军“第三战役计划”的炮击阶段。工事被毁程度达50-80%,其中142号、145号阵地和634高地达90%以上。我所看到的石质山体的116号阵地没有自然洞穴可利用,炮火把整个阵地炸成了“采石场”。在这个阵地能有“猫儿洞”蹲着都成了奢望,坚守分队用石块筑垒一些简易哨位和单兵掩体,战士利用岩石缝隙藏身,防炮能力差,炮弹爆炸后,弹片碎石横飞,每遭炮击必有伤亡;如不注意,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都可能把战士从阵地上掀下山崖。防御一方的优势就是依托有可靠工事的阵地,工事残缺、抗力弱的阵地是防御一方最大的死穴,而我1团坚守分队初上阵地就陷入了这样的死穴。
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仗决不能照这样打下去。走出死穴,减少伤亡,摆脱困境,扭转被动,初上战场的步兵1团接着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出招破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