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5)|严杰: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出招破敌

 昵称21405352 2024-01-15 发布于湖南

连载经典之战之五

老山作战一等功臣团打出经典之战

——在一个团指挥所,同时指挥的一场防御和进攻大战,攻防一体的“抗反出击战斗”,史称“1.15大

文|严 杰

第五篇章:出招破敌

步兵第1团面对艰难坚守的被动局面,与敌针锋相对,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以“构工固阵、少摆多屯、多手制壕、阵前猎杀、小巧设防”等破敌之招连环出手反制越军。

上篇讲了缺乏防御工事、阵地抗力弱,遭敌炮击是造成我伤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让一线坚守分队陷入死穴的根子。第一招就讲“构工固阵”,即构筑工事、坚固阵地。此招是全团集体动作,共同任务。全团指战员面对残缺破损的阵地工事,坚决响应军首长提出的“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的战斗号召,利用战斗间隙构筑工事。不分昼夜、不怕反复、不厌其烦地边打边挖、边炸边修,大家清楚这个抢时间、抢进度、抢质量的血汗工程,实际上就是抢主动、抢生命、抢胜利的战斗工程,耗费的体力和工夫,用我在前沿听到一个战士的话,就是“把祖宗八代的苦累都吃完受够了”,他还问我:“严参谋,我这个洞防炮应该没问题吧”?我常去前沿,不少战士都认识我。我仔细地查看了这个巧用地形、深挖地下,刚刚把波纹钢被复进去的单兵防炮洞(猫耳洞),对他说:“你祖宗八代保佑你炸不死”。构筑工事拼的不仅是体力,还有智力,既有技术含量,也有方法步骤,还有战术要求。否则,也不能称其为“招”。此招基本套路是“三字”要诀、“四期”实施、“五能”标准。“三字”要诀:“小、散、坚”。小,即防炮工事小而多,避免较大工事因人员集中,遭敌炮击工事毁坏增大伤亡;散,即根据阵地地幅情况,疏散配置、合理布局工事位置;坚,即保证工事坚固抗力强,被复层要在3米以上,重要掩蔽工事修筑复合被复层,防敌延期引信炮弹的破坏。“四期”实施:一期主要构筑隐蔽工事,解决人员防炮生存问题;二期主要加修战斗和观察工事,解决打有坚固依托问题;三期主要完成阵地生活设施和交通工事,解决生活必需和兵力机动、前送后运的防炮问题;四期主要是解决阵地工事的成网配套,达到能防炮、能观察、能战斗、能生活、能机动的“五能”标准,以破除因敌长期炮击致我藏无可靠工事、打无坚固依托、走无隐蔽通道、息无安定之所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幸福?人有防炮洞(猫耳洞)、炮有防弹工事、弹药有避弹所,班、排有隐蔽部。什么叫满足?实现了防炮、观察、战斗工事“三配套”。这是改善阵地条件后我从战友们脸上看到的答案,也是我自己的感受。

图片

改善来之不易,打好“构工固阵”这招称得上高难度动作。对峙状态下的构筑工事是在敌炮击和战斗间隙中进行,一线阵地要利用夜暗和浓雾掩护施工,受敌威胁大的前沿阵地还要组织好火力掩护。加上战场地质地形复杂,施工各有其难。土质松散的阵地,挖是好挖,但需要大量的波纹钢、工字钢、方木和圆木等器材来被复支撑加固。这些器材急需送上阵地,全靠“老山骆驼”。战区山势险峻,有山羊难攀老山岩的说法。由于山高坡陡、草深林密、沟壑纵横,骡马都不能行走,大量笨重的构工器材只能采取最原始方式,靠人力肩扛背驼,由被誉为“老山骆驼”的军工(高机连担任)背负几十斤重的器材,一趟趟攀岩登壁、爬坡过坎送到每个阵地。当年广为流传的“苦不苦,想想一一五;累不累,看看军工队”,道出了军工这一特殊“兵种”是最苦最累最受罪的“兵种”,也是最重要最受尊敬的“兵种”!

石质坚硬的阵地难在人工挖不了、刨不动,得上工兵用机械作业。针对12月10日116号阵地出现的伤亡情况,11日师团首长即决定动用工兵在116号阵地开凿屯兵洞解决战士藏身问题,这与阵地指挥员副连长张文彬的想法一拍即合,12日工兵就冒着敌炮火上阵地施工。于是出现了一个奇观,阵地表面敌时有炮火袭击,阵地下面我照样凿岩放炮。但这个凿岩放炮并不轻松,团工兵排装备的国产凿岩机动力差效率低,还经常卡钻出故障。工兵排有爆破埋雷排雷的高手,但缺凿岩机专业操作手,拿故障多的国产凿岩机没辙,打一个炮眼花费不少时间,放一炮只能解决30至40公分的进度。天无绝人之路,工兵排8班有一位从3师加强过来的凿岩机专业操作手叫阚发生,师工兵连有1台瑞典产的凿岩机,这台瑞典凿岩机在阚发生的操纵下,真是很给力,钻孔力度大,大大提高了打洞的效率。

“阵地构工”不同于“工地施工”。由于前沿阵地打洞,作业点与敌阵地贴得近,凿岩机一发动,越军寻着声音用迫击炮向作业点轰炸,开始还有人受伤,后来随着洞向里延伸,炮弹打不着了。又由于凿岩机在洞中作业产生的废气让人难受,甚至有人中毒晕倒。工兵们很快想出一招 ,用橡皮管接在排气管上把废气排出洞外。经过5天5夜的连续突击,在116号阵地打出了2个能容纳40人左右的人工石洞,之后又在146号等石质山阵地新构和扩修石洞24个。

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证明,敌眼皮底下的打洞之举乃神来之笔,116号这个屯兵洞堪称“神仙洞”,在接下来的抗敌反扑和出击拔点作战中发挥了神奇作用。

图片

针对越军以偷袭、袭扰的战术行动,配合运用炮兵杀伤我占领阵地人员的狡诈手段,1团把“少摆多屯”作为防敌炮击、减少伤亡的关键之招进行了重点研究和部署。“少摆多屯”,就是摆在外面占领阵地的防守兵力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而更多的兵力要分别屯集在隐蔽工事。部队初战,“少摆多屯”难以拿捏。一线指挥员担心摆少了,如敌突然袭击,阵地守不住;摆多了,敌突然炮击又易增大人员伤亡。加之初上阵地的战士普遍适应群胆作战,一时难以孤胆作战。对此,团首长组织司令部和一线营连指挥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了敌作战特点和炮击规律,拿出了“少摆多屯”的具体招数。通常情况下,昼间我留在阵地表面人员不超过四分之一,主要担任观察员和值班火器;夜间或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为防敌偷袭,视情使用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员占领阵地。当敌人在炮击期间或判明敌无进攻症候时,留下观察员外,可全部进入防炮工事。当我炮兵集中火力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或主动实施炮战时,我阵地人员可全部进入防炮工事。为减少战斗打响后我频繁机动兵力,最佳方法是抓住时机战前屯兵,而屯兵要有足够屯兵工事,这是师团下定决心开凿屯兵洞、构筑坚固隐蔽工事的重要指向。

图片

接下来讲大家最关心的破敌“堑壕延伸”之招——“多手制壕”。1团首先动用了各种侦察手段,建立全方位的观察配系,在查明敌堑壕延伸情况和屯兵方位,掌握其动向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反敌堑壕延伸围逼紧贴。一是以壕制壕“堵”。从我方阵地掘壕与越军对进,伸长触角阻敌堑壕延伸,采取纵向阻绝、横向拦截的方法,以我上壕控敌下壕,使敌壕无法延伸。在那拉方向和662.6高地方向前沿对进挖壕200多米,与敌堑壕接通,巧用敌壕,反向用壕,在壕内构筑射击掩体,前出设伏,袭击沿壕活动之敌;在已查明的越军堑壕、交通壕终点或附近设置多种障碍,使敌难以利用堑壕延伸贴近。二是直射毁壕“打”。利用直瞄火炮、火箭筒、107火箭弹简便射击,直接打击越军的堑壕和交通壕,将其逐点逐段摧毁,并对敌堑壕延伸体系内构筑的观察和射击工事,实施直射火力摧毁。一线营、连先后实施了6个火力打点计划,破坏了3个敌观察哨(所),19个射击工事,对敌构工作业点行监视射击,对破坏地段进行火力控制阻敌修复,对敌可资利用的洞穴实施直瞄射击摧毁。敌挖壕逼近,通常是壕洞相连,为摧毁敌藏身洞穴,杀伤敌人员,我充分发挥82无和75无座力炮的直射威力。1月上旬,105炮连副连长喻水明连续观察到142号阵地南侧无名高地敌2个与堑壕相连的石洞,经常有10多个敌人呆在这两个洞里。喻水明分别于12日、13日带领75无座力炮班到144号阵地占领发射位置,向这两个石洞共发射炮弹23发,命中21发,彻底摧毁了这两个石洞,毙敌10余名。团先后7次组织82无和75无座力炮对140号阵地、142号阵地南侧无名高地156高地敌石洞射击,共毁敌石洞11个,打死打伤敌20余名,使敌在我前沿失去赖以藏身之所。三是炮火截壕“断”。对敌向我方延伸堑壕的端点,运用炮兵火力“断头”,阻敌堑壕延伸。对于暂未发现端点的纵向或横向堑壕,则以82迫击炮游动射击打长炮榴弹实施破坏射击,将敌人堑壕的中段拦腰截成数段毁坏。二炮连7班先后两次在146号阵地北侧突出部对145号阵地西南侧敌堑壕射击,发射长炮榴弹32发,毁敌堑壕180余米。对敌构筑的堑壕和盖沟,用100迫击炮使用延期引信行破坏射击。配属1团的2团重炮连12月下旬对123号阵地前沿敌堑壕行破坏射击,毁坏堑壕160米。至1月14日,1团组织迫击炮对敌堑壕行破坏射击11次,消耗82迫长炮榴弹、100迫杀伤爆破榴弹共310发,毁壕总长度560米,以毁致断,迫敌离开壕内机动兵力。四是爆破炸壕“瘫”。对贴近我前沿的敌堑壕、工事,一线坚守分队采用爆破筒、抛射炸药包和反坦克地雷等多种爆破方式,瘫塌敌堑壕、炸毁敌构工点,破坏其施工。五是以火露壕“烧”。对我防御前沿前和翼侧草深林茂的堑壕、屯兵工事和洞穴,用发射燃烧弹实施纵火射击和滚汽油桶将其植被烧毁,使其暴露在外,为我采取多种打炸手段破壕毁壕创造条件。针对140号阵地东侧之敌利用其隐蔽条件好和观察射击方便的地形特点,肆无忌惮地用狙击步枪和机枪疯狂封锁我142号、145号阵地的情况,组织营属炮兵先后3次用82迫击炮发射燃烧弹和2次用107火箭弹简便发射,将140号阵地及其东侧的大部植被烧掉,使其堑壕、洞穴暴露在外,致敌人员活动和火器发射受我控制。六是火力杀伤“阻”。当发现挖壕修壕的构工之敌在200米左右的位置,先采取冷炮射击的方式完成试射,求出对敌构工位置射击的效力射诸元。当敌人再次在此处构工时,用1个排或1个连的火炮,行3-5发急袭射,给敌以出其不意地猛烈杀伤。当发现敌在我前沿前100米内构工时,我炮兵一面通知该前沿步兵防炮,一面做好射击准备,力争在步兵进入防炮位置的同时首群炮弹落地。这样既能消灭敌人,又不至于误伤我步兵。1月5日我炮观发现5名敌人在我I42号阵地前沿约8 0米处构工时,1个100迫击炮排行6发急袭射,当场毙敌1名,伤敌2名。此外,我一线守点分队充分利用交叉火力,摧毁了死角地段敌猫耳洞、掩蔽部70余个。

图片

针对敌阵前火力对我人员的杀伤,我以牙还牙、以硬碰硬、以射对射,使出“阵前猎杀”招,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歼敌活动。敌我胶着状态下的防御,对于拿着武器的双方,这种随时随地中枪中弹的威胁是相互的。就看谁的招更狠更绝更有杀伤力,谁就能把死亡的威胁推向对方。

4连1排坚守的168、166号阵地开始被战士们称为“受气阵地”,接防10天,有8人遭敌阵前火力的杀伤,被敌人压得抬不起头,战士们十分憋屈。团党委因势利导发出了“积极开展冷枪冷炮杀敌立功运动”的号召,团司令部下发了“关于制止敌堑壕延伸,积极开展阵前歼敌活动”的指示。注意,这个指示是把“制止敌堑壕延伸”和“阵前歼敌”同时部署的,前面讲到制敌堑壕延伸就有杀伤敌有生力量,是紧密相关的一套“连环招”。那么,阵前歼敌就不仅是“刚上来就干”的单兵自主对抗,而是有组织、有协同、有章法、有目标的“阵前猎杀”。4连指导员聂义端来到168号阵地前沿哨位,观察敌情,捕捉战机,亲手毙敌3名,对部队鼓舞很大,使166、168号阵地很快由“受气”到“提气”。仅168、166、255号3个阵地,从12月15日至30日的15天时间里,在指导员聂义端、排长叶元委的带领下,毙敌32名,摧毁敌洞穴火力点2个,我无一伤亡,取得了0比32的绝杀战果。166、168号阵地冷枪冷炮歼敌的经验迅速在全团推广并被军师转发,所有一线阵地积极寻找战机实施阵前猎杀。这个“阵前猎杀”招,狠就狠在枪炮并用、绝就绝在步炮协同。2营组织了5天步炮协同猎杀行动,由营长刘怀亮和二炮连连长朱长春亲自组织指挥,摧毁了敌人9个火力点和5个屯兵工事。值得一提的是,炮比枪的“胃口”大,伴随步兵作战的团营属炮兵成为阵前猎杀不可或缺的“神秘杀手”。在此仅举3例绝杀:绝杀一:以静制动。根据预先侦察到的168号东南侧敌阵地换哨规律,准备翌日早晨6点敌哨换班之际予以压制射击。12月17日二炮连炮班利用晨雾隐蔽进入148号阵地发射位置,果然,敌在6时开始换哨,炮班当即行10发急促射,当场毙敌5名。绝杀二:以快制快。由于敌60迫击炮活动频繁以及火力反应快,炮班在游动中,积极捕捉目标重点打击敌60迫击炮,对敌经常出入的地域重点侦察预先试射,预先标定,一旦出现目标迅速射击。1月1日在167号阵地敌1门60迫击炮向我步兵6连阵地射击,炮班发现后立即还击,连续发射12发,直接命中5发,敌60炮当即被摧毁,炮班发射后迅速转移,刚撤离不久,阵地遭敌炮火报复,我无一伤亡。绝杀三:以动制静。团轻便炮兵群采取“掏地老鼠”战术,对142号阵地前沿西南侧约30米处敌坚固屯兵工事,先用1O0迫击炮向该高地打了1个连齐射,趁敌进入工事防炮,随即用配置在144号阵地南侧的75无座力炮连发8发,命中6发,彻底摧毁了此工事;当残敌向外逃窜时,紧接着用迫击炮跟进射击,此次“掏地老鼠”共歼敌10余人。1营方向坚守在116阵地的2连班长许和平是夺得全军冷枪毙敌第一功的人,1营自然不甘落后,限于篇幅不再叙述。全团天天有战果,仅12月31日1天,就毙敌20名,伤敌5名,摧毁敌猫耳洞14个,掩蔽部7个,观察所2个,排指1个,高射机枪2挺,我无一伤亡。截止1月31日,全团阵前猎杀行动毙敌210名。不仅打出了战果,更打出了气势,全团叫响了三句话:“只有以攻为守积极打,才能把恐惧引向敌人;只有寻找战机贴近打,才能有效保存自己;只有步炮协同巧妙打,才能取得更大战果。

图片

为破敌频繁实施的小侦察、小渗透和小股偷袭之“扰”,我大胆灵活采用“小巧设防”之招,其核心是贯彻“小建制、巧防炮,小组哨、巧布防,小战术、巧歼敌”的战术“以小对小”,基本套路有触角前伸、封控间隙、点状设防、昼潜夜伏。一是触角前伸。为减少山林地防御的死角,实施向前沿前对进挖壕,设立触角阵地,设置障碍和音响器材,及早发现敌人,以战斗警戒反偷袭。1月3日20时15分,我坚守在145号阵地的4连5班、60炮班的警戒人员发现4名越军向145号阵地运动,随后又分别发现4名和8名越军企图向145号阵地偷袭,当敌进至我前沿十几米时,我警戒人员突然投弹,毙敌8名,伤敌数名,我无一伤亡,打了一个反偷袭的漂亮仗。二是封控间隙。敌把实施堑壕延伸贯穿到对我翼侧、接合部等间隙地渗透之中,既使在我火力能控制的复杂间隙地段,只要我无兵防守,敌人就会实施渗透贴进。1团先后对1、2营翼侧及接合部3个重要间隙地实施搜剿后,及时派兵设防,各营连也对接合部及时填空补缺,均在敌可能行动的间隙地设置障碍,利用植被拉上绊发地雷,在地面放置发出声响的铁罐头盒和玻璃瓶,在哨位附近敌易接近地段布设定向地雷,使敌渗透行动每走一步都有暴露和伤身的危险。三是点状设防。团对原以火力控制监视和兵力较少的83号阵地、156号阵地,均派出了2个班至1个排的设防,还将111号阵地由原来的一点设防增加至两点设防,起到了以点制面,控点卡口防敌渗透袭扰之目的。四是昼潜夜伏。1团在整个防御区域设立了20余个潜伏哨,有计划地3次组织前沿和纵深分队在要道隘口、接合部及里头寨、船头、143号阵地、100号阵地等敌特工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立潜伏哨,规定任务及行动信号。各营连包括炮兵阵地同样采取了昼潜夜伏行动,变我明敌暗为敌明我暗,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地实施渗透。五是以静制动。实施袭扰是敌堑壕延伸战术的重要手段,一般都在夜间进行,投入的兵力通常1个组至1个班。有时干脆实施单兵和小组佯动,甚至有意弄出声响显示灯光,企图迷惑我守点人员,诱我占领阵地,而以炮兵火力杀伤我占领阵地的有生力量。我前沿分队一度出现较多的炮伤,与此直接有关。一线指挥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采取“以静制动”反袭扰。不轻易占领阵地、不怕敌人渗透包围(其实敌小股兵力的袭扰之企图不在于此,况且其有限的兵力达不到迁回包围之目的)。例如我145号、146号、左9、119号、140号等阵地采取了这一做法,从而减少了伤亡,减少了消耗。

上述破敌之招连环出手反制越军,有效遏制了敌堑壕延伸对我围圈卡脖的势头,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被动局面得到扭转。当然,要彻底粉碎敌堑壕延伸战术,必须把盘踞胶着之敌打出去,驱敌于我防御大门之外。这就是后面要讲的一触即发的抗反出击大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