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美学】焚香静心,中国人的“情趣”

 灯下悦读 2024-01-15 发布于广东


《梦梁录》云: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

四般闲事,不适累家。”

在古代,

焚香是一种融入日常的生活雅趣。

诸多雅兴之中,

尤以焚香为最。

从宫廷到民间,

从墨客到百姓,

都有着焚香的习俗。


金代杨庭秀《焚香诗》云: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均,闭阁下帘风不起。”

焚香之美,尽显其中。

焚香对古人来说,

除了是生活雅趣的表达方式外,

在养生活动中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香之安定心神

《小窗幽记》记载:

“净扫一室,用博山炉爇沉水香,

香烟缕缕,直透心窍,

最令人精神凝聚”。

潇然无事,焚香一炷,

气柔息定之后,

身之所触、目之所遇、

耳之所受,皆渐入佳境,

自无俗尘以蔽心目。

“谁能入吾室,脱汝世俗秽”,

唯香是也!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说:

入室闭户,烧香静坐,方可谓之斋也。

高濂《遵生八笺》中,

论及行胎息之法也说:

“于一净室内,

焚名香一炉于所卧床头,

又须设几案,

上着香炉,

下着所拄龙杖及履鞋等物……”

香的清芬之气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

在静坐调息时香作为辅助工具,

有助于心神集中。

是养道修身的文人隐士们的常备之物。


香之祛邪避秽

除了习静养生时需要焚香之外,

平时居家焚香也可让生活环境空气清新,

起到祛邪避秽的效果。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

“榻前时焚苍术诸香,

勿令秽污 ,以辟不祥。”


古人在外出旅行时,

也会随身携带香药。

居住旅舍时焚之可除湿气,辟邪疫。

香之所以有辟秽、防疫等功效,

是因为制香的香料

都是气味芳香的药材。

焚香时产生的化学成分,

可消除空气中的病菌达到驱邪辟秽。


香之防疫疗疾

香药配制的合香,

也会被古人用作疗疾之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

有用线香“薰诸疮癣”的记载。

记载中说∶

“今人合香之法甚多,

惟线香可入疮科用。”

清代宫廷与贵族豪门中盛行的藏香,

除了礼佛祭祀之外,

也是居家卫生防疫用品。

清·沈叔埏《藏香酬袁春圃方伯》诗曰:

“辟邪兼辟寒,却秽同却瘴。”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藏香中有一种白色小丸子,焚之气颇幽爽,亦系番僧所贡,不知何名,其香气嗅之,可治老人肠燥气虚便秘。入厕时焚一二丸最妙。亦可治痘。”

不仅是医方类书籍中记载了疗疾的香方,

香学专著《香乘》中也记载有

治愈头风的“清神湿香”、

治心腹痛的“南番龙涎香”。


无论是在精神心理养生方面,

还是作为居家防疫用品。

香都是古人居家生活中的要紧之物。


在焚香雅事中,檀香与沉香则是香道中的首推之物。


檀香是一种直接取自檀香树的香材,一般把印度出产檀香称为老山檀,其它地区出产的称为新山檀。

喝茶时点檀香,很长一段时间里,空间内都会充满着静谧感,并且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一不小心踏入了深山寺庙的错觉。扑面而来的植物清香,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喝茶人内心的焦虑,帮助排除杂念,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品悟。



沉香与檀香不同,它并不是一种天然木材,而是树木在抵御外部细菌入侵时分泌的树脂与其木质成分形成的固态凝聚物。能够形成沉香的香树树龄都在十年以上,从结香到成熟也需好几年光景,所以品质尚好的沉香非常值得收藏。而沉香的品质,以能沉水为佳。能沉水则说明香的密度大,凝聚的树脂多,品质更好。

//红土沉香


红土沉香燃烧后味道偏浓郁厚重,甘甜但不腻。穿透力很强,能够从鼻腔一下子直入心房,暖暖的很贴心。红土沉香的特性更适合在冬天使用,可以很好地平衡冬日的冷清。而且留香持久,香体烧尽后几小时内仍有余味,若有若无的气息缭绕,让人留恋。

//芽庄沉香


芽庄沉香产自越南,气味端庄淡雅,甜香饱满,香气悠扬。同时还夹着丝丝清凉,就像是在炎热的夏季忽然间咬了口浸过冰水的西瓜,闻到后能立马镇静下来,安神醒脑的功力很强。

不管是沉香还是檀香,燃烧后释放的香气都不会喧宾夺主,覆盖住茶本身的味道,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品茶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建议除了对香味极其敏感的人之外,大可亲自尝试下。


古人品香,

乃是日常,

驱虫避秽、放松身心。

今人焚香,

更关乎心情,

调理心绪、清明祥和。

每每疲惫时,

点一支香,

灵魂宛在另一处宁静天地。传播红木文玩,交流红木知识,分享国学智慧,传递正能量 喜欢黄花梨、小叶紫檀、沉香 大红酸枝等红木家具、工艺品的朋友与小编共同探讨文玩知识。【hongsenhongmu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