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隐派的传奇人物

 天承办公室 2024-01-15 发布于江苏

标题:道教隐仙派的传奇人物

#爆料##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是何物?##热点##热门##国学经典##玄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道家文化##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现代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家的学说如何评价#

道家隐派的传奇人物

​​

道教隐仙派,又称文始派、犹龙派、楼观派、内丹派,是道教中最为神秘的一个门派。这个门派不是特意由某个人开创的,而是后人根据这一脉传承下来的人秉持祖师教义,无门无派,其修炼之人大都隐逸,少为人知的特点,将其归类为“隐仙派”。

该门派由老子传关令尹子(喜)开派,关令尹子传麻衣道者(李和),麻衣道者传陈希夷(抟),陈希夷传火龙真人(贾得升),火龙真人传张三丰。其中,张三丰是隐仙派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从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迹和神异的传说,就能一窥隐仙派的特点和它门中之人的风采。

张三丰,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人(今辽宁阜新)。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道士,也是道教武当派、三丰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据说他生于南宋末年,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对道家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

张三丰年少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艺,后又在华山修道,得到了陈抟老祖的真传。他云游天下,行踪不定,有时在山林中隐居,有时在市井中传道,有时在宫廷中献技。他的道术高超,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变化无穷。他的武功更是出神入化,能以一敌百,飞檐走壁,入水不溺。

张三丰不仅是一位道家高人,也是一位文化名人。他精通诗书礼乐,擅长书画琴棋,留下了许多著作和艺术作品。他的著作有《张三丰全集》、《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等,他的书画有《张三丰自画像》、《张三丰书法帖》等。

张三丰的影响不仅在道教界,也在民间和宫廷中。他被明成祖朱棣誉为“真仙”,并赐号“玄天上帝”。他的门徒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武当派、三丰派等道教流派。他的传说也被民间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除张三丰外,道教隐仙派较为出名的人物还有陈抟老祖、火龙真人、王重阳、刘海蟾。他们的生平事迹如下:

- 陈抟老祖:他是文始派的五祖之一,又被称为太清静宰。他精通诗书礼乐,擅长书画琴棋,曾隐居在华山修道,得到了张三丰的真传。

- 火龙真人:他是文始派的五祖之一,又被称为火龙先生。他擅长炼丹术和医术,据说他能点石成金,变化无穷。

- 王重阳:他是全真教的创始人,又被称为上清右相。他在三清天中担任丞相,曾在终南山隐居修行,后创立全真教,发扬光大。

- 刘海蟾:他自号为子,曾在三清天中担任丞相,被称为太清右相。他是一位隐士,以退隐为人生代表。

全真教和其他道教隐仙派在教义、修行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区别:

1. 教义:全真教强调内丹修炼和心性修养,注重个人内心的净化和提升。而其他道教隐仙派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茅山派注重符咒和驱邪等法术。

2. 修行方法:全真教主张内丹修炼,通过内丹的修炼来达到长生不老和成仙的目的。其他道教隐仙派可能有不同的修行方法,如茅山派的符咒修炼、龙虎山天师道的符箓修炼等。

3. 组织形式:全真教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结构和师徒传承制度,强调师徒关系和门派的传承。其他道教隐仙派可能在组织形式上较为松散,或者没有明确的门派界限。

需要注意的是,道教隐仙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许多不同的门派和流派。每个门派都有其独特的教义、修行方法和组织形式。因此,具体的区别可能因门派而异,上述内容仅提供了一些一般性的比较。

全真教和正一教都属于道教,在历史上有一定的渊源。全真教兴起于宋末元初,由王重阳祖师创立,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注重内修心性、外修形体的修行方式。正一教源于汉代的五斗米道,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发展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重视符箓、斋醮等法术,认为通过这些法术可以沟通人神,达到祈福禳灾的目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全真教和正一教在武当山共同传播道教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当道教体系。这种体系既体现了全真教的内在修炼,又融入了正一教的仪式法术,使得武当山的道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全真教的创始人是王重阳。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或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到山东传道,以全性返真为宗旨,名其讲道处曰“全真庵”,入道者为“全真道士”。

正一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据《史乘》载,道教(五斗米)正一道派创始人张道陵(又称张陵),在87~122年间曾多次来到樟树阁皂山炼丹、采药、行医、布道。东汉和帝永光三年(91),西汉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从四川鹤鸣山来到樟树阁皂山,今阁皂山骆驼峰西侧的西坑卦壁峰下,尚留有旧居“天师坛”、“磨剑池”等遗迹。唐代,在阁皂山建造的阁皂观中的祖师殿内,塑有张道陵像。

王重阳和张道陵在道教发展史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重阳是全真道的创始人,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对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革,创立了道教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全真道。在此之前,传统道教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不景气的趋势,而王重阳强调以内丹修炼为基础,提倡三教合一,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此外,王重阳还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了“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说法。“天下道士半全真”,道教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大大小小的门派分分合合,最终形成了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中的全真派创始人就是王重阳。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之前,道教的发展已经不尽如人意,正是王重阳使道教得以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了道教的广泛传播。因此,王重阳在道教上的成就和地位是极高的。

张道陵是正一道的创始人,他在道教的创立和发展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五斗米道,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义和仪式,对道教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道陵还著有《老子想尔注》,对老子的《道德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解读,为道教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重阳和张道陵在道教发展史上的贡献有以下相同之处:

- 创立道教宗派:王重阳创立了全真道,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道,也就是正一道的前身,这两个道教宗派在道教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 重视精神修炼: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追求精神的永恒,正一道重视符箓、咒语,二者都强调对精神的修炼。

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修行方法、理念等的不同,形成了很多宗派。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道教流派:

- 五斗米道:由祖天师张道陵创立。

- 李家道:由李少君创立。

- 上清派:由茅山宗创始人陶弘景创立。

- 灵宝派:由葛洪创立。

- 楼观道:由尹喜创立。

- 神宵派:由王文卿创立。

- 全真教:由王重阳创立。

- 真大道:由刘德仁创立。

- 玄教:由张伯端创立。

- 净明道:由周敦颐创立。

- 太一道:由卫辉(今河南省卫辉市)人萧抱珍创立,该教派奉太一神为最高神,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 武当道:由张三丰创立,因发源于武当山而得名,奉真武大帝为祖师。

- 崂山道教:由张廉夫在崂山创立,其教派以全真道为主,兼有正一教的一些特点。

- 天心派:由道士谭处端创立,以天心正法为主要修习内容。

- 清微派:由道士魏华存创立,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以《黄庭经》为主要经典。

- 闾山派:由道士陈靖姑创立,该教派以符咒法术为主,是中国民间法派的重要代表。

这些流派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教义、修行方法和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道教丰富多彩的面貌。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道: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主宰,是一种超越物质和精神的存在。道包含了阴阳两极、有无相生等概念,它是宇宙自然运行的规律和法则。

2. 天人合一: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顺应自然、遵循道的规律来生活。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道教对生命和宇宙的尊重和敬畏。

3. 生命观:道教关注个体的生命和精神修养,提倡通过修炼功法、养气调息等方式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同时,道教也注重内在的心性修养,培养善良、宽容、谦虚等美德。

4. 宇宙观:道教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宇宙中,阴阳两极相互作用,形成了万物的生长和变化。道教还将宇宙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认为人的灵魂在死后会根据其善恶行为进入不同的界。

总之,道教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修炼和道德修养来实现个人的精神成长和与道合一。这些观念反映了道教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