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一种发生于口腔被覆鳞状上皮、具有不同程度鳞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特征是形成角化珠和/或出现细胞间桥。 ![]()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口腔恶性肿瘤的90%。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其发病率随着地域的变化亦有不同。多发生于烟酒、槟榔嗜好者,男性更易受累。好发于舌、牙龈、颊、唇、口底、腭部等。 2.症状:临床表现变化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分期。早期多表现为非均质性白斑、红斑、糜烂或溃疡。多数表现为凹陷性溃疡性病变或蕈样肿块。许多患者在最初发现时已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 ![]() 肉眼观察 · → 白斑 ![]() ![]() ← 红斑 镜下观察 · ![]() ← 癌细胞胞质丰富,红染,伴角化珠形成 → 不规则癌巢浸润横纹肌 ![]() 鉴别诊断 · 1 假上皮瘤样增生:是上皮的一种良性增生状态,由于炎症或肿瘤的刺激使被覆或邻近的鳞状上皮反应性过度增生,不规则延长的上皮脚深入到间质中,病变广泛甚至出现角化珠时看起来像浸润,尤其在横切面上,增生的上皮与表面上皮分离时似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但是增生的上皮细胞核质比不高,异型性不明显。 2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是一种累及小涎腺的良性自限性病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腭部黏膜形成火山口样溃疡。病理特点为小涎腺腺泡的坏死伴有导管明显增生和鳞状化生,病变组织仍保存唾液腺的小叶状结构。鳞状上皮巢外形规则,多呈圆形,而不具备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不规则状(有细胞坏死,而无角化),鳞化的上皮细胞形态温和,核异型性小。坏死性涎腺化生鳞状上皮巢周边常有残留的肌上皮细胞,可通过calponin和α-smooth muscle actin免疫标记。此外,坏死性唾液腺化生Ki-67指数低及p53常阴性或局灶阳性。 3 外生性生长的鳞状细胞癌:需要与疣状癌和乳头状鳞状细胞癌相鉴别。外生性鳞状细胞癌由一个广基的瘤体构成,缺乏显著分支状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有异型性。疣状癌由厚的棒状乳头和具有明显角化、分化良好、呈钝性突入间质内的鳞状上皮构成,鳞状上皮缺乏一般恶性肿瘤的细胞学改变。乳头状鳞状细胞癌以显著的乳头状生长为特点,乳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明显恶性的鳞状细胞。疣状癌侵袭是由宽大、粗钝的上皮钉突组成的推进式浸润缘在同一水平上浸润。许多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并无明显浸润,可能代表鳞状上皮原位癌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种癌性上皮明显增生往往形成一个大的临床病变,超出通常原位癌的概念。但是不管是疣状癌还是乳头状癌,如果有多灶的浸润性癌成分,它们与传统性鳞状细胞癌的区别只是学术性的,应该按传统性鳞状细胞癌进行分类和处理。 END 资料来源: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