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古稀老人赵 2024-01-16 发布于北京

综述

说到郁金香,你可能知道它是荷兰的国花,也是世界著名的花卉之一。不过,你或许没听说过蒙古郁金香,它是内蒙古的特有植物,曾经是我国的国花,却神秘消失了40多年,最近才重新被人们发现。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曾经的国花

蒙古郁金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明亮的鲜黄色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它的花被片有6个,雌蕊稍微短于雄蕊,整朵花看起来气派又舒展。

高度大约在10到25厘米左右,细长的叶子伴随着长长的花茎。这种早春生长的短命植物在草原覆盖的沙地中生长,甚至在沙漠中也能顽强生存,被誉为“沙漠之花”。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蒙古郁金香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也是全球最稀有的郁金香之一。它仅生长于内蒙古,是那里的特有品种,也是郁金香中分布最东端的物种。

与荷兰培育的郁金香不同,蒙古郁金香是野生的,保留了原始的外貌和特征。它的花色单一,没有人工培育郁金香那五彩缤纷,但却散发着自然的美感和纯净的气息。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蒙古郁金香曾在我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曾是国花,也是国徽的核心元素之一,代表着我国的民族特色和国家尊严。

同时,它也是我国文化的象征,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广泛运用,展现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蒙古郁金香的繁荣期可追溯至唐朝时期。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也是我国对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其疆域广阔,覆盖今天的内蒙古、新疆等地,与亚欧大陆有着紧密联系。唐朝文化包容开放,吸收了各地文化元素,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蒙古郁金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崇。它被视为珍贵之花,受到皇室和贵族的青睐,也深受民间喜爱。

这种花被种植在皇宫和庭院里,被摘取装饰花篮和花瓶,还被加工为香料和药材。它被誉为美丽之花,成为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灵感,也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愿景。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在唐朝,蒙古郁金香的盛景在一些文献和艺术作品中留下了痕迹。

比如,李白的诗《送友人》中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这里的“长安花”指的就是蒙古郁金香,它是当时长安城的特色花卉,也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另外,唐代画家张萱创作了《蒙古郁金香图》。

画中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手捧蒙古郁金香,神态优雅,背景是一片绿色的草原,画面十分唯美。这幅作品是唐代女性画作的代表之一,也是蒙古郁金香在艺术上的典范。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这些文献和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蒙古郁金香的美丽和魅力,也反映了唐朝的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郁金香在唐朝时期的辉煌与荣耀,也让我们想象到了当时蒙古郁金香盛开时的场景和氛围。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美丽不再

蒙古郁金香曾经面临多重危机,甚至被认为已经消失了将近40年。这些危机涵盖了多个方面:

  • 气候变化是其中之一。蒙古郁金香生长周期短暂,只有3到4个月,并对温度和降水变化极为敏感。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内蒙古的气候发生变化,温度升高使得它的开花期提前和缩短,而降水减少使得生长地更加干旱,加上频繁的沙尘暴,造成了物理损伤和水分流失,生存条件急剧恶化,数量急剧减少。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 人为干扰也是问题之一。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蒙古郁金香因花朵和鳞茎具有药用价值,遭受了过度采集和利用。

人类活动破坏了其生长地,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减少了种群规模和遗传多样性,增加了灭绝风险。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 缺乏保护也是问题之一。虽然蒙古郁金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中国植物红皮书》中的极危物种,但由于其分布范围狭小、地点偏僻且数量稀少,保护工作长期缺乏有效措施和关注。缺乏专门的保护计划和措施、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也未有深入的研究、宣传及国际合作。

这些危机导致蒙古郁金香在上世纪70年代末消失了40余年,被视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失落物种”。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直到最近,内蒙古大学科考团队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发现了它的踪迹,为人们展现了其美丽与希望。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再度盛开

蒙古郁金香虽然曾被视为已经绝迹,但实际上它仍然隐藏着一些野外种群,等待重新被人们发现。

近期,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内蒙古大学的科考团队在内蒙古赤峰市重新发现了蒙古郁金香的踪迹。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这是一次意外也是幸运的发现。科考团队成员之一、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赵利清教授回忆道,今年五月份的一次科考活动中,他们在保护区的沙丘上偶然发现了一些鲜黄色的花朵。

最初以为是普通野花,但仔细观察后,发现了它们身上的蒙古郁金香特征。迅速拍照记录、采集标本,并经过鉴定,最终确认这些花朵就是失踪40多年的蒙古郁金香。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这次发现是极其重要且意义深远的。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王志刚教授,也是科考团队负责人,表示这个蒙古郁金香种群分布在约1公顷左右的区域,拥有上千株植株,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蒙古郁金香种群。

这次发现非常罕见,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具有重大科研价值。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这种植物重新绽放的奥秘,虽然目前尚无确切结论,但有人猜测这些鲜花的再次绽放,似乎与我国雨带北移有一定关系。

雨带是我国东部独特的地理现象,其本质是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雨带通常位于副高高压脊北侧5°-8°的位置,随着副高的季节性移动,东部地区会先后进入雨季。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近年来,雨带展现出明显的北抬北扩特征,京津冀地区的降水量也呈现偏多的趋势。在2021年,北方的降水量创下历史第二多的记录,仅次于1964年。雨带北移为西北地区输送了更多水汽,提高了降水的概率和强度,也为蒙古郁金香的生长提供了更充足的水分。

这种花朵的再现,一方面展示出了大自然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及这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让人期盼着是否能再度看到唐朝时期花团锦簇的繁盛之景。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结语

蒙古郁金香的再现,不仅让人们重新欣赏到其美丽和魅力,也唤起了对生命奇迹和力量的感悟。

同时,它也反映了内蒙古草原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为蒙古郁金香等珍稀植物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生长条件。我们有必要珍惜这一发现,加强对蒙古郁金香的保护和研究,让这朵沙漠之花再度绽放,在我们的草原上增添一抹绚丽色彩。

消失40年的“国花”,在内蒙古出现15亩,雨带北移“盛唐”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